第227章 楚云飞胆大包天的作战计划;常凯申赌上政治生涯(求订阅)
作品:《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罗王车站。薛岳没想到楚云飞竟然会脱离指挥岗位。特意过来面见他,只是为了阐述这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薛岳显然惊讶无比,一连串的客家话让楚云飞连蒙带猜也听不懂。只好求助一般的看向了一旁的副官。“薛长官觉得围歼第十四师团已经是极为困难,如果真的放日军西进集团进入包围圈,很有可能不是所谓的围歼,而是日军最喜欢使用的中心开花。”楚云飞的态度依旧坚持:“薛长官,日军似有集结重兵西进之迹象,一旦开封沦陷,届时国民政府必然会选择决开黄河,以阻挡日军西进。”“我已经收到消息,目前已经有不少将领秉持相关主张,认为构成泛滥之势可以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薛长官,请恕云飞直言,委员长迫切需要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我们绝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楚云飞的语调铿锵有力,忠诚无比。薛岳看向楚云飞的眼神之中都略微有些恍惚。尼玛!这么忠心的楚云飞难道不知道桂永清是常凯申爱将、又深得何应钦赏识吗?这件事情已经足够让薛岳头疼了,楚云飞的作战计划不仅可以用大胆来形容。简直就是胆大包天。只是,楚云飞认为当下时机已至。整编了各部队,并且得到了美械、以及二战区的军械物资补给之后的他。壮的厉害。即便是硬撼十六师团的西进支援部队,楚云飞也有把握将他们击溃。但是,深知友军实力的楚云飞并不认为友军的十六个师能够歼灭日军的一个十四师团。实际上。十四师团并非大众熟知的两万余人。它是一个兵力近三万人的加强师团。这也是为什么七十一军、七十四军等各部队打的如此困难的原因。胡宗难带来的那个炮十团三营,有着神炮营的称号。其在潼关防御战之中,炸的小鬼子溃不成军。在此次的作战之中也有较为优秀的表现。加上七十四、七十一、乃至粤军李汉魂所部的六十四军、被楚云飞授意击毙的桂永清二十七军,都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包括黄杰率领的第八军,也装备了大量的迫击炮。从重武器火力上而言,老蒋可以说是倾尽一切,把家底子都要掏空了。徐州会战虎头蛇尾这也使得常凯申在党内的地位岌岌可危。连带着作为此战的直接指挥官李宗仁的声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如果说抗战使常凯申的声望一度达到顶峰的话。那么随着首都金陵的陷落,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一直打赢一直败退民众对于国民政府的信任度也在不断地下降。这位委员长的威信也已经是一损再损,跌到了谷底了。兰封会战,这一仗打的就是给民众一个交代。围歼战打响已经是第五天了。第三天的时候楚云飞帮忙擦了个屁股。这才导致局势不至于那么糜烂。各部队的进展、以及日军的伤亡情况尚未达到预期。日军现在的损失数量仅仅一万余人,伤亡三分之一。距离全歼还差很远。仗打到这个份上。薛岳的压力实际上很大。毕竟常凯申本身就对他寄予厚望。北伐名将薛岳,三战区的前敌总指挥。专机接过来,担任一战区的豫东兵团总司令。还有天下第一军、飞虎荣誉师这样的强军归他指挥。若是此次兰封会战打不赢。那他薛岳岂不成了千古之笑柄?二十万大军围歼一个十四师团。还歼灭不了,那这样的部队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当然了。这么说也并非否认中下级军官们的付出和牺牲。像八十八师,龙慕寒的部队现如今就仅剩下了不到一个旅。至于剩下的,不是牺牲在了进攻的路上,就是受伤失去了战斗力。在进攻罗王寨的战斗之中。进攻的部队都是李汉魂训练了七年左右广东子弟兵。这群火力旺盛的小伙子们,全歼了罗王寨内的日军部队。消灭了十五步兵联队绝大多数的小鬼子。还缴获了日军十四师团长土肥圆贤二的指挥刀,打出了颇为精彩和漂亮的一仗。可付出的代价呢?此次负责主攻的是第四六三旅旅长谭生林。助攻的是八十七师、楚云飞所部步3团、以及胡宗难所部一个团。六十四军一战就伤亡了四千五百人,牺牲两千七百人。指挥作战的谭生林旅长自己本人也因为负伤辗转送至广州陆军医院治疗。中校团附陈公任战死殉国(师长陈公侠的弟弟)这一仗打的中外记者热泪滚滚。李汉魂都掉了不少的眼泪。可想而知此战打的多么惨烈。这可全都是训练长达七年的粤军精锐部队,是李汉魂的心头肉。而这,还没算上助攻部队的伤亡。而且这还是楚云飞麾下炮兵部队全力支援之下的进攻。双方的战损比勉强接近1.5:1这样的糟糕地形,说难听点。换楚云飞麾下的精锐去打。战损比也会非常的难看。不然的话,土肥圆贤二又怎么会放弃兰封这样的县城而去占据这些寨子呢?只是其糟糕的冒险举动。使得他和十四师团的东路部队被战场上所分割,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更加不利而已。然而从战术的角度上来看,土肥圆贤二的做法是他置身险地之后的唯一可行做法。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维持他那低落的士气,罗王寨、三义寨这些地方与滕县、临县之战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滕县、临县的县城此前遭到过日军的炮击,而且县城两边都有制高点。占据制高点相当于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日军进攻之时也是使用同样的打法。进攻滕县,楚云飞打了近万发的炮弹。战后双方的战损比还接近1:1.可想而知,这种围歼战打下来多么的艰难。而罗王寨、三义寨这些地方并非是村落。兰封附近的这几个土寨。其实是一个个坚固“城堡”的土寨。城堡外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有些类似台儿庄。周边还星落密布一些小型的据点,都可以驻兵。占据这些小型据点之后就可以构筑成交叉火力。步兵部队要是愣头愣脑的冲锋,自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想要拿下这些小型据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炮火直射,其次才是重炮炮击。薛岳叹了口气:“可是你可知道光是围歼一个十四师团一部主力,各将领之间就出现彼此推诿?”楚云飞摇了摇头:“薛长官、恕我直言,您置身险地,亲临一线督战,实际上不如委员长前往开封督战。”这话说起来其实挺直白的。薛岳自己心里面也清楚,但说出来确实伤人心。这群骄傲的天子门生并不服薛岳,即便薛岳干掉了桂永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现在的豫东兵团司令官,相当于手持尚方宝剑。可就算有着尚方宝剑又怎么样呢?能压得住国军内部的派系斗争,能解决掉国军内部由来已久的矛盾吗?显然并不能。但有一个人亲临一线之后,所有人都要拼命,哪怕打一场本身就没有希望的战斗。这个人,就是常凯申。日军十四师团,实际上距离开封城不到一百公里。讲难听一点,日军一旦主力汇合到了一起,西进开封。刚到开封督战的常凯申很有可能.就深陷日军重围。虽然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但之前都是他主动置身险地,而非被动,而且都提前准备好了飞机离开。开封机场可没有专机让你跑路,真出了这样的娄子。薛岳、楚云飞两人自然也是担待不起的。见楚云飞目光坚定,依旧坚持。薛岳只好起身迈步来到了电话前。他神色凝重,犹豫了几分钟之后,接着拿起了手中的电话线。干了!入他娘的!比起成为千古罪人钉在耻辱柱上,他薛岳宁愿打赢了战后被枪毙!“我是薛岳,接委员长。”【委员长刚睡下。】“有要事。”片刻后,窸窸窣窣的声音响了起来。“委座,是薛长官。”奉化口音响起:“喂,是伯陵嘛。”“委员长,是我,目前敌情变化迅速,日军支援部队已经出现在兰封东郊,并被我军侦测到,考虑到当下的敌情变化”【你想撤退?我告诉伱这绝对不行,我坚决的不同意】薛岳沉默着等常凯申训斥了一通。【在听吗?】“委座,我并非主张撤退,而是想要将日军的十四师团的东路军部队放进兰封,让其与十四师团主力汇合,这样我军包围圈内便可以完全将日军十四师团全歼,而非仅歼其一部。”薛岳按照楚云飞此前说服他的思路继续强调当下的敌我双方态势。并且再度提起了所谓空中支援之事。在楚云飞看来。说服常凯申,讲别的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个执拗的老头子似乎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要说服常凯申,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数字。何应钦说服常凯申忍日本人的方式就是最为直观的列数字。汪兆明为首的,自徐州会战失利后的反对派,也是趁机步步紧逼,叫嚷着,要检讨对日战略的重大失误,十个月武力抗战的严重后果等等,迫使常凯申承担军事失利的重大责任。他们用的是什么的,是伤亡数字,是物资消耗,是丢掉的国土面积,是消耗的钱粮!进而言之,不管在进行什么争论的时候,亦或者是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数字这方面最为直观。会战兵力国军二十万对日军三万,兵力远远多余日军,此乃一胜!且我火炮数量是一百八十七对七十,此乃二胜!我军对敌形成包围态势,且阻断其后勤补给路线、其机械化部队无法全力发挥,此乃三胜。我会战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奋不顾身,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攻击精神,此乃四胜。我军四胜而日军零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优势在我!电话对面的常凯申沉默了。显然楚云飞说服薛岳的话术,让常凯申体会到了一把什么叫做不打无准备之仗。薛岳给他划的饼比楚云飞给他划的还要大会战将士同仇敌忾没错,英勇杀敌奋不顾身也没错可薛岳决口不提前线将领们互相推诿,在薛岳看来,这种问题,让常凯申亲临前线指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常凯申心动了。虽然一把年纪了。可是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北伐时候的意气风发。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尤在眼前!中华秋海棠叶,现在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已经残破不堪。身位一名军事委员长,亲自挂帅指挥兰封会战.如果真的能够消灭十四师团的话。对于他而言,不仅能够有力的提高党内声望。还能将汪兆明这样的投降派死死压制!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正当常凯申开口准备同意薛岳计划的时候,问了一句:“云飞,他是不是在你的兵团指挥部?”“报告委座,是。”“这计划是他拟定的?”薛岳看了一眼楚云飞,随后大大方方的承认:“是。”“所以他说服了你之后,又让你这个豫东兵团总司令来说服我这个委员长?”薛岳沉默了片刻。“也就是说,云飞他有极大的把握取得此战的胜利?”“是。”常凯申的语调之中听不出喜怒。而且常凯申的奉化口音,浙江官话很容易个别两三个字听不清楚。很难猜到他心中所想。正当薛岳以为这个异想天开般的会战计划会遭到拒绝的时候。常凯申竟然一反常态的答应道:“依我之见,此计划可行,计划细节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你即刻动身前往开封,我本人已经到了开封指挥部”“是!”薛岳挂断了电话,如释重负一般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楚云飞:“委员长同意了,但具体的计划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在计划正式确认之前,兰封城还是要守。”“是,请薛长官放心!”楚云飞敬了个军礼,也不墨迹。事情办完就离开,一刻钟也不停留。前线战事吃紧。他跑这么一趟就是两个小时,耽误了不少时间。可这种事还必须他亲自来。否则楚云飞也没把握在电话里面说服薛岳。毕竟。电话里面和见面不是一回事。不然常凯申、李宗仁之流也不会动不动就召见将领.开封。原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现豫东会战总指挥部。常凯申重新换上了一身军装,召集了麾下的幕僚以及一战区的高级指挥官们。将薛岳拟定的作战计划提出。第一时间就遭到了一众高级将领的反对。尤其是刘斐、林蔚。他们两人的反对最为激烈。若是以往,他们可能还会顺着点常凯申。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十来个师围攻个八九千人的十四师团主力一部都打成了这个样子。前线将领都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都认为自己出力了。是友军不给力。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要放开口子,让十四师团主力部队汇合,随后再围歼这简直就不是所谓异想天开的计划。而是胆大包天了!常凯申这人心理状态还是有些问题的。别人越反对,他越觉得自己做得对。而且林蔚、刘斐乃至程潜、晏勋甫等人提出了这些问题,对于常凯申而言。似乎只要他挂帅,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他目光出神。仿佛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指挥黄埔校军,东征淡水城。淡水是惠阳县重镇,城墙高大坚固,城壕深且宽,加以地形开阔,易守难攻。“救粤军”洪兆麟得知革命军即将围攻淡水,快速调动驻惠州、海丰等地的部队前往增援。校军刚从学校离开,上到真枪荷弹的战场上,缺乏实战经验和重武器,加之城池坚固,守军众多,学生军死伤重大,可最后不还是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东征首战的胜利吗?而现在,他将亲自挂帅,再度指挥一众“黄埔校军”作战。势必会取得此战之最后胜利。常凯申的执拗,至少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兰封会战,本身就是他一手所主导。一战区的豫东兵团实际上在背河而战。他们以破釜沉舟搬的决心,保卫着身后数百万百姓的安危。然而。实际上这种打法被很多国军高层将领乃至国民党高层反对.仅就黄河决口而言。就有很多人数次提出过建议。与其说是常凯申自己想出来的妙计..实际上是国军高层“集体智慧”的产物,而后常凯申拍板做出的决定。最早在1935年之时,武汉行营就有过类似的讨论,并且有过相关的提案。例如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晏勋甫,他在上任一战区参谋长的时候。就已经和副参谋长张胥行以此黄河决堤计划向程潜建议,程认为可行,遂向常凯申请示,蒋回电予以批准。陈果夫于1938年4月3日建议常凯申在武陟决堤时说道:“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除此之外,还有冯玉祥、白崇禧都曾向常凯申建议放黄河之水制敌。话说回来,这些幕僚以及一战区高层将领们的想法。已经无法影响此时此刻的常凯申。他不顾众人的阻拦。颇为坚定的采纳着薛岳的战略计划。并且立即令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及众人着手拟定详细的作战方案。刘斐等人深知他们劝不动这个时候的常凯申。只好各自竭尽所能,在既定的大前提之下。拟定和完成相关的战役部署,确保此次围歼十四师团的战斗能够更加顺利。常凯申自己也很清楚。一旦兰封会战失败,华北日军的机械化兵团将直指郑州,开封。一旦郑州,开封失守,日军机械化部队在平原上将毫无阻拦的直叩潼关。无险可守的西安,襄樊、南阳必失。日军将威胁西南大后方四川,同时又分兵沿淮河向大别山北部进攻武汉;与沿长江水道进攻的华东日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使武汉会战的国军处于极为不利局面,中国抗战势必陷入最危险境地这一仗,对于豫东兵团,对于一战区,乃至对于常凯申而言。都是必须要打赢的一仗。现在的常凯申,实际上已经赌上了自身的政治生涯去打这一仗,一旦打输..后果不堪设想!十四师团两万人是国军的错误情报。实质上是三万人的加强师团。而且花园口这个事件,作者详细考证过。决口的时候非汛期,这群国军高层包括常凯申在内还担心水不够大。直接造成的水患伤亡人数达三十八万人。(花园口决堤死亡人数之新考李富中、张雁、张东升)至于那个八十九万人的统计数字是谬误,统计的是1、逃难损失人口,2、当地抗战部队对日作战的死亡人数,3、日军对当地人民屠杀人数,4、自然死亡人口,还要再提一句,日本杂种在花园口决堤之后,他们也决了一次黄河,以东另外挖开的新缺口,当地人称“东门口”,到1944年,与花园口合二为一,花园口的决堤宽度最终达到1460米。晏和程潜、陈等人的事情是他自己口述的文章,这个你们可以直接百度到,不发资料了,看过相关通史的应该也看到过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