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双方所期待的!(求订阅)

作品:《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张家口。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一众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异常忙碌。


    沙盘上的战线随着一封封的电报而不断的调整。


    他们的心情也从原本的轻松变得沉重。


    此前。


    所有人都在期待楚云飞所部发起进攻。


    而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


    所有的老鬼子们都不太乐意了。


    无他。


    进攻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这群日本人此时就仿佛结婚刚入洞房的小女人一般。


    生怕不来,又怕胡来。


    让楚云飞所部如此迅猛的进攻。


    这样子的小娘皮又怎么招架?


    山下奉文仅仅只是梳理了一会的战况,便迅速找到了杉山元汇报情况。


    “司令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敌军已经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尤其是钱伯均所部的主力部队,目前已经攻入了朔县。”


    山下奉文语气之中满是忧虑。


    甚至其本人有些焦躁不安。


    朔县,是北同蒲铁路线的车站,亦是军事要地,防御支点。


    此前。


    楚云飞所部绕开朔县。


    在这群日本人的眼中,其实就代表着不具备相应的攻坚能力。


    不具备攻坚能力的原因有很多。


    不论是不是因为重炮部队部署在了十四集团军所在的中路、还是炮弹数量不足。


    更何况。


    朔县是有城墙的。


    将四个城门堵死之后。


    进攻的部队只有硬撼,这代表着基本上就只能够依靠轰炸、炮击,亦或者是爆破。


    缺少重武器的话。


    基本上别想拿的下来。


    楚云飞所部的进攻。


    很快就推翻了他们一个多月得到的情报推断。


    从炮击开始到现如今。


    不过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驻扎在朔县城内的日军守备队再次发来的电报。


    已经带着决死之意。


    这他娘的!


    杉山元心中震撼无比,表情依旧波澜不惊。


    要么怎么说是见过大场面的老鬼子呢!


    死个千把人像是没事一般。


    但实际上。


    一个小时。


    一个一千余日伪军驻防的县城已经开始请求战术指导,代表着楚云飞所部具备极为强悍的战斗力。


    远超战前评估。


    仿佛有一种难以理解的魔力一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建制、恢复战斗力。


    而他们,作为一个更强大的国家,不行。


    华北方面军预设的决战地点是怀仁周边。


    只有这样的地方才方便他们的骑兵部队和装甲部队的展开。


    杉山元此时也是又惊又喜。


    一旦楚云飞所部继续向北进攻、乃至受挫的话。


    那么,部署在二线的战车旅团和骑兵集团(两个伪蒙骑兵师、一个骑兵旅团)便会当即展开突袭。


    全面反击的情况下。


    杉山元自信能够将楚云飞,以及二战区这几万主力彻底击败。


    “山下君、不要如此的焦虑,我们的战线实则稳如泰山,即便是强大的日本弟国陆军,想要攻克朔县,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作战物资,甚至需要空中航空兵的援助。”


    “朔县守备队绝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就被消灭,无需多虑!”


    山下奉文沉默不语。


    虽然他清楚杉山元自始至终就没有准备过相关的支援方案,甚至从始至终都不认为这些部署在一线的诱饵们能够活下来。


    但,至少应当让这群弟国的勇士们知晓自己的命运!


    他们应当勇敢的为天蝗陛下献身、付出生命。


    而不是这样死在绝望之中。


    山下奉文一脸凝重的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补充道:“近两年以来、这支支那政府的王牌军队积累了许多的攻坚战作战经验,我担心他们此前的进攻仅仅只是为了磨合补充进来的二线部队,亦或者是伤兵。”


    山下奉文的说法又岂会没有道理呢?


    只不过。


    山下奉文终究只是个参谋长。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面军指挥官。


    当历史上的他指挥第二十五军进攻东南亚的时候。


    对待己方官兵的手段同样残忍。


    位置不一样看,思虑的也就不一样。


    杉山元考虑的是整个华北的战局。


    并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牺牲”朔县固守的守备大队这些弟国精锐。


    对于杉山元而言,实际上是最佳指挥选择。


    只是这种选择,有些冷酷到不近人情。


    这种狠辣。 亦如第一任华北方面军指挥官寺内寿一一般。


    徐州会战后期。


    为了争取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进行的大迂回、大包围战术,一口吃掉徐州地区的国军主力部队。


    他甚至敢以加强过后的第十四师团为诱饵,迟滞主力部队的撤退速度。


    杉山元在山下奉文的面前,也表现的像是早就有心理准备一般,只是强调道:“森山大队长对于战局的判断定然是带上了主观感受,战斗不会进行的如此艰难。”


    不知道这算不算的上是高级指挥官的通病。


    纵观整个战史。


    不管是中国方面的高级指挥官。


    还是日军的高级指挥官。


    总会有着极为乐观的心态,在他们的心中基层战斗就应当如何如何发展。


    实际上。


    每一场战斗基本上和他们预想之中的都有着不小的差别。


    当双方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又会进入新一轮的怪圈。


    杉山元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似在安慰山下奉文等一众年轻军官,也似乎在重新说服自己一般。


    “山下君、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会在第一轮攻坚战斗之中就投入自己绝大多数的兵力,也不会动用所有的炮火,因为他们不清楚我们城内的具体防御部署,更不清楚们兵力配置的情况。”


    杉山元想起了日军最大的对手,绝大多数国军部队的情况。


    沉默片刻之后接着补充道:“前提是他们真正意义上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杉山元他本人作为日本军官之中的优秀指挥官。


    军事指挥知识自然是十分详实的。


    他的表述如同教科书一般,又透露出一种可以称之为决断的意味。


    “我们的装甲旅团以及骑兵部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诸君,那可是足足一百三十二辆的战场,上万人的机动突击力量。”


    “而我们的对手呢?”


    杉山元语气顿了顿。


    手中的指挥棒指了指一旁的沙盘:“一群乌合之众掺杂着一万余人的精锐步兵。”


    在日军指挥官的眼中。


    除了37年卫立煌统率的那一支第十四集团军之外。


    现如今十四集团军的战斗力,在日军的眼中只能够得到一个乙下的评级。


    在国内战场上,也就是三流作战部队的水准。


    这样的部队。


    防御作战的时候,或许会因为中央军的身份(能够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物资补给,乃至兵员、甚至是友军支援。),能够在战场上支撑更多的时间。


    可现在已经进攻了一个月的十四集团军。


    战斗力在华北方面军的眼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样的力量,如何与我大日本弟国的精锐部队交战?”


    “只要我们发动总攻,一切都会好起来!”


    杉山元始终保持着对这场会战走势的期待。


    语气之中透露的不仅仅是乐观,还有极度的自信。


    这种打法之前并未出现在中国战场之上。


    狂妄的日本军官认为他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战略战术。


    进攻只需要单纯的划线(指标定攻击方向)即可。


    “我们的反击部队势必会将其击溃,缔造出一场辉煌的胜利,奠定我弟国蝗军在华北地区维持存在的基础!”


    比起杉山元的自信。


    此时的楚云飞则是神色凝重的站在了作战沙盘前。


    “焕然兄的建议也有着我们难以拒绝的好处,如果日军真的发起反击的话,我右翼战斗群可以直接侧击日军反击部队,为十四集团军争取时间。”


    张大云点燃了一颗香烟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大拇指挠了挠自己的额头:“这种打法相对而言更加保守。”


    罗卫国也是点了点头:“是啊,这样确实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至少我们的战线能够维持得住。”


    方立功默不作声,他的目光看向楚云飞。


    总觉得他有话要说。


    表面上,这个作战方案是为了占据浑源周边地区,保持居高临下的优势。


    一旦日军展开对十四集团军的反击,便可以威胁其侧翼,同样也可以形成包围态势。


    可如果黄百韬想的不是这样呢?


    楚云飞对黄百韬可是有所了解的。


    “保守?”


    楚云飞冷哼一声:“你们把黄焕然想的低了,他可不是想要维持战线,也不是为了支援十四集团军。”


    张大云和罗卫国两人大眼瞪小眼。


    不是维持战线和支援友军部队的话。


    他打浑源干什么?


    浑源虽然对于日军而言,仅仅是大同的外围防御支点之一。


    可那里驻扎了一千五百左右的日伪军,有完善的防御工事。


    就是黄焕然亲自带队去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啃下来。


    这么大的代价,如果没有取得合适的收益。


    那还不如去进攻广灵,至少能够保持对阳原的威胁。


    一旦攻克阳原,便可北上攻击天镇。


    那么日军在大同地区的主力。


    随时都有后勤补给线被切断的风险。


    日军必然会选择进一步的收缩,确保自己的铁路沿线安全。


    这便是楚云飞的既定打法。


    虽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但胜在稳妥、且容错率极高。


    即便是某支部队出现了一些差池。


    也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楚云飞很快在几人面前的作战地图划出了一条行军路线。


    方立功、张大云、以及罗卫国三人眉头紧皱。


    “他是想要以两个步兵团的兵力,突破桑干河,去堵截日军的二线部队。”


    作为高级作战参谋。


    他们之前并非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只是、未免有些太大胆了一些. 两个团的兵力深入敌后


    “这样我军就会在怀仁县城周边地区与敌形成决战态势、谁也无法撤退,因为只要撤退、就会是一场大溃败。”


    “不管是我们,亦或者是日军、都承受不住这样的后果。”


    方立功有些诧异:“不成功便成仁?焕然兄没有理由这么做啊。”


    “我们之前也有这方面的推演、只是想要连续突破日军的两道防线,并非是十一步兵团和十二步兵团能够做到的。”


    张大云和罗卫国的视角。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问题。


    但楚云飞有挂。


    一旦让黄百韬打下了浑源,进行相应的侦查行动之后。


    他们势必会发现日军的东北方向兵力空虚。


    如果他是黄百韬、他也一定会选择冒险。


    因为有自己给他兜底。


    这场会战,最差也是个平局的局面。


    而一旦胜利。


    他黄百韬必然是此战的最大功臣!


    楚云飞依旧一脸的平静,语气平缓的叙述道:“黄焕然虽有大才,但此前始终处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一旦让他抓住机会,定然想尽一切机会表现自己。”


    “若是采纳了他的作战计划,战局的发展很容易超出我们的控制。”


    “这场会战将会走向他所认为的,也就是委员长最想要看到的局面。”


    方立功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焕然兄”


    楚云飞说的已经够直白了。


    两方在晋北地区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话。


    谁最得利?


    在黄焕然的视角之中。


    定然是委员长最为受益。


    只是在黄焕然的视角之中。


    楚云飞是个一心为党国的将领。


    所以他才敢提出这么冒险的建议。


    但方立功心里面清楚。


    楚云飞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有自己的“私心”。


    黄百韬相对而言还是眼界太窄。


    看不到中华大地之上。


    那星星之火已经成为了燎原之势。


    一旦此次会战超出了此前的预估。


    华北方面军定然元气大伤,对于华北地区的掌控力将会进一步的下降。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来。


    黄焕然所忠于的党国。


    定然会更早的分崩离析。


    方立功和楚云飞的关系相近。


    虽然楚云飞不会像对待孙铭那样几乎什么都说。


    但绝大多数的观点和看法也不会保留。


    方立功知道。


    会战结束之后。


    第一个倒霉的必然是阎老西。


    胡宗难作为常瑞元的嫡系心腹。


    有着“天子第一门生”之称。


    随时都可以入主这个时候的山西。


    第六集团、第十三集团军那点战斗力。


    还真不是天下第一军的对手。


    随后而来的。


    必然是十八集团军的迅速发展。


    等到楚云飞所部恢复战斗力之时。


    顶天只能够控制晋东南一地。


    而其他地方基本上要脱离掌控。


    那对于他们此前计划的反攻。


    没有丝毫的增益,只有阻碍。


    方立功愁眉苦脸。


    楚云飞一脸忧心。


    神秘势力的发展速度。


    作为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新青年。


    楚云飞了解、熟知。


    期待和向往之中又带着一些畏惧。


    这并非是战场。


    而是实打实的博弈。


    是法理是民心、是方向,也是道路。


    他的身份,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又当如何?


    楚云飞不敢思考,也不愿意继续思考下去。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他更想要维持双方的和睦。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大云和罗卫国很快也反应了过来。


    “那我去回上一封电报,严令他们按照原定作战计划执行”


    楚云飞点了点头:“去吧,要求他务必在明日两点一刻之前发起进攻,绝不可贻误战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