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对房子的担忧

作品:《穿越五九年:开局就代嫁给妹夫

    陈丽华看了看身边的丈夫,有些心疼,但这是好姐妹辛苦熬的药汤啊,不能白浪费,最后一咬牙,把人往任大河那边一推,


    “喂!”


    于是任大河一手抱人,一手捏鼻子,梅谷雨拿着醒酒汤就灌。


    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喝了一大半,周战终于醒过来了,强忍着吐冲出屋子,到洗衣池大吐特吐去了。


    接着就是邱望野、欧阳轩、潘鹏,最后常天奇。


    没一会儿六个大小伙争先恐后的跑出了四合院,太恐怖了,那味道比吃屎还难受。


    以后打死他们也不把自己喝醉了。


    不对,是不在任百里媳妇面前喝醉。


    人跑了,梅谷雨遗憾的看着没喝完的醒酒汤,不由道:


    “跑得也太快了,醒酒汤喝完了再走也行啊!亏我熬了那么多。”


    陈丽华是哭笑不得,我的姐啊,你这汤什么味你不清楚么,喝完就是要命了,因为熬得太多了。


    “喝不完算了,余下的都倒了算了。”


    陈丽华的提议,任大河听得眼前一亮,连忙附和,


    “好好,我这就拿去倒了。”


    任大河端着装醒酒汤的盆就走了,步伐匆匆,生怕慢了,被媳妇喊住让他喝。


    当终于把醒酒汤倒完时,任大河高兴的哼起了小曲,因为他媳妇怕浪费,晚饭就让他喝补汤,他去了厨房,一看罐子里面的汤全没有了。


    还是陈丽华告诉他,那些补汤全用来熬醒酒汤了,谢天谢地,他终于不用喝了。


    时间不早了,梅谷雨把陈丽华送回了家,匆匆回了军区熬药。


    只是今天彭远征回来得有些晚,好在只晚回了半个小时,梅谷雨也就没有多说。


    次日,梅谷雨清晨训练完彭子木后,回到了四合院,跟公婆商量起房子的事情。


    “爹,这四合院有一千左右平米,现在京城的住房非常紧张,我们的四合院面积如此之大,保存又如此之好,我怕有些人会打主意到我们家。”


    公婆这房子幸亏是在建国前买的,现在京城房子紧张到外地户口,根本购不到房子的地步。


    任大河在外闯荡多年,有着自己多年积累的验练和眼光,这个四合院他也知道太引人注目。


    现在正是灾年,来时的火车,晚上他看到好几批北上逃荒队伍。


    想想那场面,让人不忍看下去,这让他不由想到了挂山村,要不是镇长找到了水源,要不是谷雨在山里种了红薯,挂山村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四面八方的人都在往京城来,房子怎么会不紧张。


    更何况自他回到京城往进四合院,有好几拨人,或明或暗的打听他家的情况。


    有几个相识的,甚至提出要租他房子住的想法。


    人心难测啊,好好的房子,他为什么要让外人来住。


    这让任大河不由的提起心来,只是自己的担心没有跟家里人提起。


    如今被儿媳妇提出,任大河眼前一亮,不由问道:


    “谷雨,你能解决?”


    梅谷雨点了点头,


    “很简单,以大化小。”


    李月娥皱着眉想了想,道:“谷雨你的意思是,把房子分成好几户,这样,大房子变小房子,就不会显眼了。”


    任大河却摇了摇头,


    “大房变小房,那岂不是更好让人打主意!”


    周围的四合院,哪怕是一进的,也住了好几户人家,这些都是国家安排住进来的,他的四合院,若不是这么多年,他一趟一趟的回京城,执着的把房契办下来。


    说不定也会像其他四合院一样,住进许多户人家。


    梅谷雨加上一句,


    “那如果每个小房都是一户呢?”


    任大河回过味了,


    “谷雨,你的意思是把大房契换小户型房契,然后任家分家,让我的几个孩子各上一户。”


    李月娥听明白了,


    “我看这办法行,那这四合院折成几个?”


    这四合院是公婆的,这几个房就不是梅谷雨能拿主意的了,她怕公婆误会自己打这四合院主意。


    自己又不是没钱,犯得着抢房吗,所以梅谷雨只是说了自己的办法,分房自己一句都没插嘴。


    任大河和李月娥商量起来,你来我往的一通商量,决定把房子一分为六。


    五个儿女加上他们夫妻,正好。


    梅谷雨却有些犹豫,


    “百秋和百冬还没到十八岁,不知能不能分户?而且我们不是京城的户口,不知能不能登记房产。


    对了,爹娘,你们有没有想法,把家搬到京城,以后在京城生活?”


    任大河想都没想,摇了摇头,他有说不出的苦衷,这次若不是舍不得两个孙子,他肯定不会跟过来。


    李月娥眼中有着思念和伤痛,叹了口气,道:


    “谷雨,京城对于我和你爹来说,都是不好的回忆,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我们心理肯定会出问题。


    更何况我们年纪大了,故土难离,这也是我和你爹为什么放着四合院不住,回家乡的原因。”


    梅谷雨没想到京城对于公婆来说,是这样的意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二老既然不愿留下,那她就不再多说。


    其实二人不上京城,完全可以把几个子女送到京城生活,但公婆没有提,梅谷雨也不自讨没趣,毕竟他们有自己的考量。


    再说了几年后京城会乱,任家人在乡下避开那十年,以后再到京城发展也来得及。


    “那好吧,回头我就去问问丽华的小姑,看看外地户口名下,能不能登记京城房产。”


    梅谷雨找了过去,结果并不如人意,不过陈小姑给他们提了一个办法,回来后梅谷雨又跟公婆商量,


    “爹娘,陈丽华小姑说了,现在的政策是,不是京城户口的不能在京城购房,爹之所以能办下这四合院的房契,那是因为建国前买的。


    这属于特例,现在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四合院太显眼,而且一年后会回家的告诉了陈小姑。


    陈小姑跟我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出租,把这房子分成小户,全租出去。”


    梅谷雨先前还想买个四合院的,现在只能放放,反正她还年轻,大不了,等到十几年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