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丈夫,当如是

作品:《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谣言?


    联想到前面那句:【谁看见朕得了传国玉玺?】


    一旁目睹这一幕的李丰,不由心思活络起来。


    “是啊,胤兄,传国玉玺这等空穴来风的事,就没必要说出来引得旁人觊觎。”


    话语间,李丰还不断给袁胤使眼色,仿佛他已经理解了袁术的意思般,只见他正了正衣冠,面朝袁术再拜曰:


    “近日常听民间流传谶语,言:【代汉者,涂高也!】


    涂者,途也!


    主公表字公路,正应这涂高之意,当承神器之重,理应称帝,天下归心!”


    迎上他悄然投来一个“我懂”的眼神,袁术心中泛起古怪,你懂什么了?


    我难道是为了隐瞒传国玉玺,而让你换个理由劝进的意思吗?


    代汉者,涂高也?


    涂字还勉强解释的通,那高呢?


    这些人为了蛊惑自己称帝,真是什么话都编的出来。


    “妖言惑众!”


    袁术嗤骂一声,义正辞严。


    “吾家四世三公,屡世公卿,乃大汉忠心股肱之臣!


    岂能行此无君无父之事?


    再敢言称帝者,朕诛他满门!”


    诛他满门!


    一字一顿!


    直砸的李丰心惊肉跳,然而袁术口中的话语,却又令他感到近乎荒诞的矛盾。


    哪有人自称为朕,还一口一个忠心股肱之臣,说的跟个大汉忠良似的?


    他不由与袁胤对了个眼色,二人相视,皆是苦笑。


    “这些话不必再提。”


    袁术摆手送客,临行前忽又叫住李丰。


    “李卿留步,你今晚带五百刀斧手来,皆备弓弩,听朕号令行事。”


    ......


    二人领命告退,待出了书房,屋外凉风一吹,这才惊觉背后衣衫早已湿透。


    “胤兄,我私下与主公见得少,他平日里也是这般......”


    李丰欲言又止,似乎一时想不到该怎么形容。


    “传国玉玺!”


    袁胤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堂兄他定是得了天命,这才如换了个人,脱胎换骨一般。”


    李丰眉头一挑,他一个大老粗虽没啥文化,倒也听说玉玺被传的神乎其神,再想到今日主公这番变化,兴许真有神异也未可知?


    见他信了!


    袁胤心中一乐,其实他觉得大抵是堂兄被玉玺激发心中野望,又一次...振作了!


    毕竟自家这位堂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虽然这次踌躇满志的厉害,改变有些大,连他都感到陌生。


    只能说传国玉玺的刺激,够劲!


    这也是好事,见李丰这等将官都信了这番言辞,袁胤也不由暗自祈祷:


    堂兄啊,你这次的持续时间可久些吧,家族也正好借此为你造势。


    “胤兄,那你说主公今日自相矛盾的作态,又是个什么态度?


    我们还要不要继续......?”


    心间的思虑被李丰打断,袁胤也是眉头紧蹙。


    “此番着实古怪,我也不知,但我们不知道,总有人能知道。


    我欲往杨军师府上一行,李兄可愿同往?”


    军师杨弘!


    李丰闻言也是深以为然,不管什么问题,问计于军师总没错。


    ......


    书房内,袁术指尖摩挲着传国玉玺,烛火昏黄的光晕,照在他脸上明灭不定。


    称帝是不可能称帝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只会逼得天下诸侯,不想打,也得打。


    便是原来盟友,帮他就成了反贼,眼看着众人瓜分,也想分食一块血肉。


    僭越明志倒是可以,反正出了这间屋舍,他袁公路可是不认,真要是底下人造几句“称朕”的谣言,便算称帝谋反,那明天就能让流言四起,他曹操要挟天子令诸侯,那袁绍已私藏龙袍!


    反正当今时值乱世,僭越的事也不差他这一件。


    自张角扯下那块遮羞布,喊了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从董卓废长立幼,将洛阳付之一炬。


    说到底这天下诸侯,谁还把天子放在眼中?


    这世道自从有了皇帝,和手中这块美玉,天下男儿心中志,便只剩了一句: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既然这世人都在争,那我便许你们一个开国。


    我袁公路倒要看看,究竟是四百年汉室压着的名分大义更重,还是乱世之中人心渴望变革的野心更甚!


    是你匡扶汉室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还是我身后提三尺剑,要建不世功业的英雄豪杰披荆斩棘!


    ......


    他“呵”的一声轻笑,将玉玺轻掷一旁,口中低声喃道:


    “大丈夫,当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