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曹县丞
作品:《开局和离,我回娘家过的风声水起》 她走上前笑着打招呼:“少东家,好巧,在这里碰到你。”
秦允亦走下马车,身形显得比上次见时还要虚弱,脸色也有些苍白。
他看了眼李晚月身后的人,问:“李姑娘和家人来逛庙会?”
“是啊,过来看看热闹。”想到之前的事,李晚月问;“不知秦姑娘近来怎么样?”
秦允亦轻声叹息:“一两句话说不清,李姑娘和家人用午饭了吗?若是没有,我请你们去醉仙居用饭,珍珍也在那里,我正想找人劝解她一番,李姑娘聪慧,不知能不能请你帮这个忙。”
李晚月想了想,自己和人家还是合作伙伴呢。
去看看吧,小姑娘面对心上人的背叛,怕是一下子接受不了。
“好,我和家里人说一下。”
随后秦允亦让小厮去一旁又租了一辆马车,两辆马车一起去往醉仙楼。
此时谢晏站在百味楼二楼雅室的窗前,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手里的杯子不自觉握紧,心里莫名有些闷。
一旁的沈昱意味深长道:“呀,晚月姑娘看着和那男子很熟啊,别说,长的还真不错,看衣着,家里应该也挺有钱的,头上束发用的是白玉冠。
就是瘦了点,看着手无缚鸡之力,这点比不上你,不过晚月姑娘要是喜欢倒也没什么,反正有钱,买好的补品补身体就行了。
你别说,我跟晚月姑娘来往的不算少,怎么不知道她相看人家了,这人和她家人一起吃饭,想来是见过几面了,看她家人的反应,对这男子也挺满意的。”
谢晏皱眉,凉凉的睨了沈昱一眼:“你何时变得像妇人一样喜欢说嘴了。”
话落,他把杯子放到茶几上。
“我哪里是说嘴?我只是在陈述事实,你不也看到了,不过李姑娘聪慧,有人喜欢她也正常。”
见谢晏不接话,沈昱转移了话题:“方才在楼下,和你说话那姑娘是谁呀?”
谢晏淡淡道:“曹县丞之女曹映雪。”
“找你做什么?不会想嫁给你吧?”
“不会说话就别说。”
谢晏何尝看不出对方的心思,曹县丞几次邀请他去家里坐客,他都没答应。
这次对方说有要事,请他到百味楼一叙,他才同意的。
只是没想到对方竟让他女儿在这里等他。
方才他正要进酒楼,那女子突然从身后跑来挡住他的路。
曹映雪屈膝一礼:“映雪见过谢大人,家父在此约见大人,因着他临出门时,突遇急事,不敢耽搁,又怕大人久等,特意命小女过来先告知大人一声,请大人稍等片刻,他随后就到。”
谢晏让她免礼:“本官知道了,只是还望姑娘告知你父亲一声,若有事,差家中下人来告知本官便可,让你一个闺阁女子来传话,委实不妥。”
曹映雪羞涩一笑:“大人,您是一县之主,父亲只是觉得若是派下人告知,岂非不将您放在眼里,况且家中兄嫂外出,带走了下人,家中只有小女子无事,这才派来向大人禀事,也算没有怠慢大人。”
人多眼杂,谢晏不想多说,免得招惹是非,便让她回去,抬脚进了酒楼。
没想到曹映雪又跟着他进了酒楼。
说是约了人在这里吃饭。
他自然无权干涉人家在哪用饭,没再理会她,径直上了楼。
就在谢晏想着,曹县丞有什么事不能去县衙说,非得在休沐这天,把他请到这来时,房门被敲响了。
“谢大人,下官曹蔚有事禀告。”
谢晏转身坐到圆桌旁,沈昱打开门走了出去。
曹县丞和曹映雪进了雅室,躬身一礼。
谢晏扫了两人一眼,抬手:“两位免礼,曹大人,我们谈事,令爱在此处不妥。”
曹映雪立刻道:“大人,映雪并无窥探之意,只是小女等的好友临时有事来不了,小女便想着等父亲谈好事同他一起回去,刚好也可以伺候大人和父亲用饭,还望大人体恤。”
“曹小姐可以让车夫先送你回府,或是让你父亲送你回府,其他的事,等明日你父亲上职时再说吧。”谢晏神色淡淡,抿起了茶。
见状,曹映雪委屈的看了眼曹县丞,曹县丞见谢晏态度冷淡,明显没看上自家女儿。
自己找了不少借口想邀谢晏入府坐客,都被他拒绝。
好不容易自己找了个借口让他答应赴约,本想借着这次机会,让女儿做陪,让谢晏和女儿相处一下,没想到他这么不给面子。
曹县丞叹了口气:“映雪,先让车夫送你回府吧。”
曹映雪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反驳,屈膝一礼,离开雅室。
谢晏这才道:“曹大人坐吧,不知你所说的利民的好事是何事?让曹大人等不到上职时禀报,急着要在休沐这日将本官约到此处?”
曹县丞坐下,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既然大人如此问了,下官也就直说了,下官也是希望能将此事早早投入到百姓中去,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才在发现了此事后,立刻约见大人。”
说着,他将手里的纸张递给谢晏:“大人,小儿前些日子和好友到小镇游玩,路上看到百姓往田里挑水,很是辛苦,便想着,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减轻百姓的辛苦,于是回府后苦思冥想。
用了三日时间才画出一张图纸,他跟下官说明后,下官立刻让人将农具打造出来,昨日才进行尝试,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功了。
下官看到结果,就想立刻向您禀报,只是天色已晚,不好打搅,这才大早上醒来便立刻让人去请您。
下官正要出府时,听说那农具出了点小问题,下官又去盯着修理,怕您在此久等,这才让小女先来告知大人一声。”
谢晏看着图纸,眼中神色晦暗不明,听着曹县丞的话,心下冷笑,这图纸上画的,竟然是李晚月前段时间给他的水车图纸。
稍一琢磨便知道了,想来是稻花村的村长上报亭长,亭长报给县丞,县丞想将这功牢给自己的儿子,以此为他将来入仕铺路。
毕竟这等利民的好事,倘若上报,想出这水车的人必会受到嘉奖。
靖朝律法规定,倘若做出对朝庭有重大贡献的百姓,可以不用科考,便能从事七品以下的官职。
若非自己提前拿到图纸,而是由县丞先拿到,他再稍加威胁李晚月一家,自己怕是不知道这图纸究竟出自谁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