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搬新家咯!

作品:《七零辣妈不好惹,四个崽崽排队宠

    公社看来是要统一组织抗旱了。


    李队长和村长神色匆匆地赶往公社。


    “看来这次旱情板上钉钉了。”


    “希望公社能有办法,不然这日子可咋过啊?”


    “咱们玉牛村还算好的,多亏了有这口井,不然这会儿怕是和白鹿村一样惨了,苏婉还真是立了大功。”


    村民们的议论声,再次回到了苏晚晚身上。


    【春旱倒计时0,春旱来临】


    系统提示音在苏晚晚脑海中响起,宣告着旱情正式拉开序幕。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玉牛村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始分配井水。


    为了防止村民争抢,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李队长特意安排了几个身强力壮的民兵,穿着绿军装,荷枪实弹地站在井边维持秩序。


    神情严肃,目光锐利,震慑力十足。


    取水现场,秩序井然,却也带着一丝压抑的紧张。


    孩子们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优先取水,每户按人头分配,每人每天限量半桶水。


    村民们打完水,立刻提着水桶离开,不准在井边逗留。


    苏晚晚领着陈冬生,小霞,秋实,小雪四个孩子,提着两个水桶,排在队伍的末尾。


    孩子们都很乖巧,没有吵闹,也没有抱怨。


    反正妈妈有宝贝,就算打不到井水,他们也不会没水喝的。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轮到村里的王婆子取水。


    她颤颤巍巍地走到井边,打了满满两桶水还不肯罢休,又拿起第三个水桶,想要继续打水,却被一旁维持秩序的民兵拦住了。


    “你这老太婆,怎么回事?不是说了每户最多两桶水吗?怎么还想打?”民兵语气严厉。


    王婆子顿时不乐意了,叉腰嚷嚷起来:“我家有五口人呢!两桶水怎么够喝?这点水,塞牙缝都不够!”


    “规矩就是规矩,每人半桶水,这是大家伙儿商量好的,谁也不能搞特殊!您老人家打两桶水,已经是照顾您年纪大了。”


    民兵态度坚决,丝毫不为所动。


    “哎哟,你这后生,怎么这么死板呢!我儿子出门上工了,不知道啥时候回来,我不得多打一桶水,给他留着?他回来也要喝水啊!”


    王婆子撒泼耍赖,引得周围排队的村民纷纷侧目。


    “不行,您老人家儿子回来让他自己来打水!”民兵寸步不让,丝毫不给她留情面。


    眼看两人争执不下,僵持不下,排在后面的村民开始不耐烦地催促。


    “我说王婆子,你就少说两句吧!大家都等着打水呢!别耽误大家的时间!”


    “就是就是,打完水走人吧!”


    王婆子犯了众怒,只好悻悻地闭上了嘴,不情不愿地提着两桶水,嘟嘟囔囔地离开了。


    “真是的,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规矩,死脑筋!”她一边走,一边小声嘟囔。


    终于轮到苏晚晚一家取水。


    民兵看了看苏晚晚家的人数,又看了看她手里的两个水桶,公事公办道:“五个人,可以打两桶半水。”


    苏晚晚完全可以打满。


    但是,看着身后依然排着长队的村民,再想想白鹿村那些灾民,笑着说:“不用了,两桶就够了,够我们一家喝的。”


    说着,只打了两桶水,便示意孩子们提着水桶离开。


    “诶?苏婉,你家还能再打半桶水呢。”民兵以为苏晚晚没听清规矩。


    “不用了,够喝了。“


    这一幕,被站在不远处的周卫东看在眼里,心底愈发柔软。


    几天后,苏晚晚得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四个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新房子,终于盖好了!


    他们可以搬家了!


    陈冬生自告奋勇道:“妈,我来帮你搬东西!我力气可大了!”


    “我也帮忙!我也帮忙!”小霞也不甘示弱,举起小手。


    秋实和小雪虽然年纪小,但也迫不及待地在一旁欢呼雀跃,“搬家啦,搬家啦!我们要帮忙!”


    当天下午,一家人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搬家大业。


    他们东西少,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很快就被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整理好了。


    真正费事的是粮食,苏晚晚这段日子囤积了不少粗粮,红薯干,杂豆,高粱米等,足足有七八个麻袋,沉甸甸的。


    “粮食我来搬!”


    陈冬生为了展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使出吃奶的劲儿,往背上扛了一小袋高粱米,结果被麻袋的重量压得东倒西歪。


    小霞抱着红薯,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不小心被脚下的门槛绊了一下,身体失去平衡,差点摔倒在地。


    “哎哟!”


    秋实和小雪就像两只可爱的小仓鼠,一人抱着一捆被褥,迈着蹒跚的小腿,亦步亦趋地跟在哥哥姐姐身后。


    小雪抱着的被褥几乎比她还要大,走起路来只能勉强露出一个头顶和两条小腿,可爱极了。


    周卫东如同及时雨一般出现,几步走到气喘吁吁的陈冬生身边,从他背上接过那袋沉重的高粱米。


    “冬生,我来帮你!你还小,别累坏了。”


    “周叔叔!”


    孩子们看到周卫东,顿时欢呼起来。


    周卫东轻松地扛着米袋,右手牵起小雪,脸上挂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咱们去看看新房子有多漂亮!”


    一家人加上周卫东,说说笑笑,齐心协力,很快就把所有东西都搬进新房。


    新房是坚固美观的砖瓦结构,盖了两层小楼,屋顶是漂亮的尖尖顶,粉刷得雪白的墙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三间宽敞明亮的卧室都在二楼,一楼是宽敞的堂屋,干净整洁的茅房和厨房,比之前的破旧土屋,简直是天壤之别。


    院子也比老屋大了许多,前后都用篱笆圈好了,院子里的土地也平整过了,可以马上播种蔬菜瓜果。


    “哇!好大啊!”


    小雪兴奋地在新院子里转圈,张开小小的手臂,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动听。


    秋实小心翼翼地摸着新房光滑的墙壁,“妈妈,墙上没有缝,不会漏风呢!冬天肯定不会冷了!”


    看着孩子们在新家里跑来跑去,好奇地东张西望,苏晚晚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和幸福。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转过头,看向满头大汗的周卫东,感激道:“卫东,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帮忙,我们一家人,还真不知道要搬到什么时候呢。”


    周卫东摆了摆手,阳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朝气蓬勃。


    “不用谢,你不是我姐么,这是应该的。”他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绢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递给苏晚晚。


    “这是我……我特意去县城买的,一点小礼物,恭喜你们乔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