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弘治的打算

作品:《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

    湖广那边发来一道秘旨,钱宁看到后,显得十分憋屈,又问左右道:“姓刘的招了没有?”


    抓了刘十一这么久,用了这么多刑,对方一直咬着牙不招供,这更让钱宁怀疑。


    要真是普通的商人,挨了这么多毒打,就算做假供也该招了,可他却一直咬着牙关,要说他没问题这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总说进了锦衣卫就莫想出来了,因为你被锦衣卫抓了,你招供,那肯定出不来。你不招供,他们只会怀疑你是受过专业训练,这么残酷的刑罚一般人扛不住,但你扛住了,这更值得怀疑,所以你还是出不来!


    刘十一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今天司礼监那边来了一封密令,要求钱宁这边找个借口将人放了。


    钱宁知道,是因为外面舆论太大了,各种报社和文人们都在相继抨击锦衣卫。


    若是再不放人,下扬可能要和谷大用一样。


    可要是放人,就能安全了吗?刘十一被折磨成这个样子,肯定还会有人开始抨击锦衣卫。


    可现在不是钱宁能自主选择的时候,他根本没得选,放不放人不是他说了算,而是上面的人说了算。


    钱宁无奈,只能将刘十一给放了。


    当刘十一重新回到府邸,担忧许久的家眷泫然欲泣,忙不迭找各种郎中来给刘十一救治。


    刘十一嘴角却挂着浅浅的笑。


    世子殿下真厉害!


    果然能让我在锦衣卫手里死里逃生!


    ……


    在锦衣卫将人放了之后,钱宁只留下一群锦衣卫暗探在湖广武昌盯着刘十一,他则快速朝京师而去。


    钱宁没有第一时间回乾清宫复命,而是去了蔚王府。


    他也怕回去后会被清算,现在能保着他安全的只有蔚王乐。


    “卑职参见蔚王殿下。”


    钱宁躬身抱拳行礼,朱厚炜饶有兴致的看着他,问道:“你怎么来找本王乐?”


    钱宁道:“王爷,卑职在武昌查了那名商人,用了各种酷刑,对方全部都抗住了。”


    “若是一般小民商贾,绝对扛不住锦衣卫如此威胁和手段,因此卑职怀疑此人绝对有大问题。”


    朱厚炜微微颔首,嗯了一声,道:“让锦衣卫继续监察着吧。”


    “你先回锦衣卫当差,这段时间低调点。”


    “写一封请罪疏给皇上,余下的事你就莫要担忧了,文官们不会动你。”


    这是朱厚炜在给他背书,钱宁知道自己这次来对了,能保住他的只有蔚王了!


    “多谢蔚王殿下!卑职这就回去。”


    “嗯,去吧。”


    朱厚炜挥了挥手,坐在风雪亭内若有所思。


    钱宁分析的没错,如果武昌那个商贾真没问题,应该早就招供了,可他却咬住了牙关,显然受过专业训练,不然不可能抗住锦衣卫如此审讯。


    “让潜龙秘卫全部聚去湖广。”


    “好好查一查这名武昌的商贾。”


    朱厚炜对阿奴吩咐。


    ……


    春四月,南海海面上刮起了硕大的台风。


    大明出海的船只,才出海不过小半个月的时间,几艘船只已经被海风吹翻。


    好在没有太大的死亡,仅仅只有四名兵卒消失在茫茫大海,但这已算是重大事故。


    “撤退,撤退!”


    太监李荣高呼,他们刚从吕宋出海没多久,现在返航回吕宋,最起码还能保证船队的安全。


    这些船只的制造显然无法抵挡海上大风的侵袭,质量不过关,李荣不能带着余下的勇士们去送死。


    在退回吕宋后,李荣立刻派人将海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告知内阁,并祈求内阁准许他们返回广州港,待船只稳固修缮之后,再继续出海。


    四月中旬,杨廷和收到了李荣发来的信件。


    他立刻去乾清宫找到了弘治皇帝,弘治皇帝看着李荣送来的信件,脸色很是难看,厉声道:“准,宜使李荣迅速折返广州港。”


    ……


    今日是四月中旬望日大朝会。


    弘治皇帝脸色阴冷,环顾群臣,怒不可遏的道:“工部!”


    工部尚书赶紧出列,道:“微臣参见皇上。”


    “呵呵,你还参见朕?你还有脸参见朕?告诉朕你们贪了多少?做了多少手脚?”


    工部尚书赶忙道:“皇上!此乃出海大事,无数将士性命都在这上面,微臣怎么敢让船只出一点问题!”


    “微臣恳请皇上彻查,若是船只有任何故障,微臣愿意全权负责。”


    弘治皇帝淡漠的乜他一眼,又看着内阁次辅靳贵,道:“你是此次出海的负责人,你说说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靳贵也懵了,他哪儿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他又是全权负责这次航海的总裁官,航海出问题,他肯定要负责。


    靳贵拱手道:“启奏皇上,此臣一人之罪,不当牵连他人!”


    “哼!”


    弘治皇帝重重哼了一声,道:“那你该如何承担这份罪责?”


    靳贵拱手道:“微臣愿辞官谢罪。”


    弘治皇帝怒道:“遇到事就辞官,若是天下官吏都如你们一样,那么谁还来给朕治理国家?”


    “不要遇到事就撂挑子!”


    “兵部尚书暂缺,你先临时去代管吧。”


    靳贵拱手道:“微臣遵旨,多谢皇上开恩!”


    “还有没有别的事?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待李荣队伍回广州,给朕好好查一查缘由。”


    “都察院负责此事。”


    “遵旨!”


    朝会退去,杨廷和却若有所思。


    这扬事件似乎爆发的有些太诡异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出海之前,自上而下那么多人重视,工部就算再傻,也不敢在这上面做手脚。


    为什么李荣的队伍船只会翻了?


    亦或者说海上台风太大,出海的船只挡不住如此大的风浪?


    杨廷和也不太明白这些事,回到内阁后,他便第一时间道:“去召工部尚书来。”


    “喏!”


    没过多时,工部尚书抵达内阁,杨廷和问道:“曾大人,你和我说说,这些船只有没有可能抗不住风浪,被风浪掀翻的?”


    工部尚书道:“这些船只都是按照三宝太监出海的船只一比一复刻出来的,按理说没问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