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兔崽子,给条活路吧

作品:《张凡小说男主角

    “我们的基本盘在哪里?并不是外面的实验室,也不是高新区的赚钱的工厂,而是医院!”  医生会议上,张凡不停的强调。  医院班子会议上,张凡也不停的强调。  以前的时候,张凡去政府开会,听到上面说什么统一思想的时候,经常有一种不屑的感觉。  总觉得说这个话的人没水平。  现在,他慢慢的体会到,这玩意还真是有的。  比如茶素医院的科研,以前没钱没人的时候,虽然科研看起来像过家家,但都是围绕临床的,比如糖尿病和肺结核的关系,比如高血压和盐分摄入的正负反馈情况。  但有钱有人以后,很多实验室的带头人,就不太喜欢围绕临床了。  这种情况不光出现在茶素,华国大型医院都有这个毛病,都不愿意开展侧重临床的科研。  也是搞笑,医学的实验室不愿意侧重临床。  这玩意怎么说呢,首先侧重临床不容易出成绩,比如简单的说一句,盐分摄入过量会造成高血压,这个研究到顶了,也就是让患者以后减少摄入盐分,对于搞科研的来说,也仅仅就是一个未必能进入sCi的论文。  但我去搞窦性细胞电冲动项目,进可以改良起搏器日入万金,退可指导药企药物制造黑丝药代天天换。  而搞临床呢,不光花钱,患者还不听话,出成绩照样湮灭在一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  所以,现在的医学就有点脱离现实的感觉。  都尼玛能干预dnA制造出一个完美人造孩子了,可很多领域目前还用的四五十年前的治疗方式。  部里有的领导也劝说过张凡,顺势而为就行了,张凡虽然笑了笑,可心里想的是,老子好不容易有了挂,我是来妥协的吗?  医院的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张凡的统一会议结束后,他们感受到了张黑子的恐怖。  首先闫晓玉就开始收紧放款的口子。  别以为豆包不是干粮,或许别的医院没办法,但茶素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张凡郑重提出来的事情上面,班子成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支持的。  然后赵燕芳开始收紧签字过关率。  这也是鸟市担心的一个原因。  而会议结束,茶素的科研方向立刻就变的不一样了,实验室的休息室里。  几个老头凑在一起聊天。这群老头最喜欢凑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咖啡。据说是张凡专门通过银行国,从一个富豪的手里弄来的。  说张凡抠,一点都不冤枉,食堂的咖啡的确不是速溶的,但也仅仅只不过不是速溶的而已。  就这点糊弄人的咖啡都让茶素的年轻科研狗们发了不少朋友圈。  其实年轻一代都不太懂咖啡,真正懂咖啡的这群老头子明白,只有实验室的咖啡才是最好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秘密一直没被扩散出去。  “茶素医院能发展起来,也多亏了张院长啊。”因为这几天茶素的科研风气的变化,廖院士很是高兴。  “他懂个屁,勉强够看把。”中庸前院长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不太乐意的骂着张凡。  本来说好的就呆一个月,他就要回中庸返聘去了。  结果,这都来了半年多了,张凡不说,他也不提回去的话了。  反正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在茶素的实验室里,一天天的让张凡当毛驴使。  中庸新院长,更不敢提了,现在中庸和茶素的合作,已经不是以前,中庸在上头说让张凡劈腿,张凡不敢撅屁股的时代了。  现在的中庸,甚至没人能刚的过张凡了。  “是啊,这个货又给我们发来新任务了。后悔来这里啊,自由人变的不自由了啊!”蒋院士喝着咖啡,也不乐意的说着。  因为每年的毕业季,也是填报志愿的季节。这三年来,茶素国际医科大是医学院中,考研过关率最高的大学不说,而且也是拿到公费奖学金最多的医学院。  这一下,报考的人数都不用做广告,分数直接起飞,也就比中庸低十分了。  不过,张凡还是给老头们下达了任务,每个人必须带最少一个硕士。  这就让几个老头不高兴了,今天几个人正好凑在一起,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骂张凡。  张凡刚从胃癌实验室里出来。  看到几个老头,端着杯子,一口口的喝咖啡,他就肉疼。  也是奇了怪了,这些老头没答应来茶素的时候,张凡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对老头们好。  别说喝点咖啡了,就算喝琼浆玉液张凡也会想办法给老头们弄去。  可一旦确定来茶素后,再见到老头们放开了喝白开水一样的喝咖啡,张凡心里就是肉疼的都不愿意看。  “少喝点这玩意,喝多了会心律不齐的。”张凡关心似的说了一句。几个老头都不太搭理他。  “今年piccolo封堵器我们实验室可能会改良成功,你让我带硕士,我真的没时间!”  儿科先心病的封堵器,这个技术,发明了三十多年,但很多医院都拿不下来。  因为难度太高了,这样说,在一个早生儿核桃大小的心脏上做手术。  说实话,真的太难了。  所以,廖院士一直致力于把这个封堵器的难度降下来。  很难!不过到茶素后,这个难度略微小了一点,因为茶素有钱。  老头再也不用为了科研经费,低头哈腰的给放款的科长主任做小了。  别看老头是个院士,因为他研究的这个项目,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没啥钱途。  所以不被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张凡不这么认为!  “老爷子,您看看你团队的,最年轻的博士都快40岁了,你这一手心脏封堵术再不找个年轻一点的人传下去,你是带进棺材吗?”  张凡一句话,说的老头都有负罪感了,心外科本来就难,儿外的心外就更难,早产儿的先心手术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有时候,这种手术,不光挑医院,甚至还挑医生。  一个核桃大小的心脏上,手部动作出现一个轻微的颤抖,说不定尖锐的导丝就能把心脏给戳个窟窿。  说完,张凡转头看向了其他几个老头,“我倒是觉得从硕士带出来的,其实更扎实。这个提议,我认为很好!”  蒋老头见风使舵的说了一句。  “他这么跋扈,就是你们给惯的!”  卢老头笑呵呵的说着几个老哥们。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头也很纠结。  “当初是不是应该多放几个弟子,如张凡这样?”因为老头发现,自己的学生里面,能当将的很多,拉出来一个就能独挡一面。  可能当帅的,也就最不听话的这个货了。  搞定几个老头,茶素国际医科大在报考还没开始的时候,先放出了今年导师名额。  不说报考的学生家长傻眼了,医疗系统的同行们都傻眼了。  甚至肃大临床学院的院长都打来电话了,问张凡:“要不每年你们医院提前招生吧,你们结束后,我们再来把,你多少给你老师给条活路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