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纺织车
作品:《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第四十一章 纺织车
“你们这是?”
转了转,发现一切有条不紊进行中,韩平便打算回来歇歇。
哪知道刚进卧房,就看到刘雪宝和曹淑君两个,每人脖子上缠着个布条,你勒我的脖子,我勒你的脖子。
姿态格外诡奇。
“相公,我没什么用,帮不到相公,所以我不活了。”
“韩先生,我是夫人的丫鬟,我没有赵杏儿腚大,不配给先生当小妾,所以我也不活了。”
这俩怎么有点傻乎乎的?
她们可能是听说过,女人有三大法宝,一哭二闹三上吊,所以也跟着学,只是,太拙劣了。
“可是,上吊应该挂房梁上,脚下踩着凳子,踢开凳子,很快就会吊死。”
“吊死的人,舌头会吐出一尺来长,哎哟,丑得厉害。”
不是韩平无情,实在是两人太稚嫩。
一听到那么丑,两人赶紧把脖子上的布条扯下来了,手足无措的样子。
最后,还是刘雪宝大着胆子道:“相公,我们也想帮着相公做事,我们才不吃白饭呢。我们两个,难道还比不过赵杏儿一个吗?”
被比下去了!
从赵杏儿住进来,刘雪宝就是这个感觉。
她偷偷地看了看,比了比,赵杏儿比她高,骨架比她大,骨架上的肉也比她多。
至于赵杏儿的腚,一个顶她两个。
从小到大,什么样子的女人是好看的,她都听出茧子来了,所有的标准,赵杏儿完全符合。
简单来说就是,白嫩,巍峨,肥美。
女人应该像大地一样,善于孕育,给男人饱满,富态的印象。
越比,她就越自卑。
有赵杏儿在,她实在想不出,相公干嘛还要在她身上,而不是在赵杏儿身上。
“想做事?并不是不可以。”
“只是,你是我的妻子,当为众女之仪范,上吊之类的事,万万不能做了。”
要不要让刘雪宝出来做事,韩平是犹豫的,主要是她的性格,柔弱内向敏-感,如何能管理一个工坊?
可话又说回来,谁都是慢慢学的,她愿意上进,肯定是好事。
“我再也不敢了。”
“我也是,虽然韩先生看不上我,我会好好活着,协助姐姐。”
这两人的性格倒是很像,只是曹淑君一口一个自己看不上她,似乎隐含着幽怨。
韩平真没看不上她,只是太忙了,大家又没聊过,缺乏了解。
“既然这样,我便把一件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两个。”
“现在长工短工,共有两万多人,每个人都要有专门的衣服,你们便负责这个。”
能自己来的,还是要自己来,这样便宜,如果去购买,花的钱就多了。
纺织?
两女对看一眼,雀跃起来,她们别的不说,织布可是从小到大都在做的。
穷人家基本不会买衣服,都是自己用纺车织布。
“相公,这个我可以做。”
“虽然韩先生嫌我丑,不肯要我,但纺织我真真是会的。”
曹淑君还是不忘强调一下自己的处境,这主要是因为,论相貌,她不输给赵杏儿,刘雪宝。
论身材,她在两人之间。
韩平娶了刘雪宝,让赵杏儿当监工,感觉偏偏躲过了她,她心里委屈得慌。
“知道你们会,不过我打算制作一种新的纺车,织布的速度会变得更快。”
“这段时间,你们先学着,等学好了,我会给你们安排一批女工,让你们带着织布。”
这个时代的纺车,效率太低,穷人要织出一件衣服来,往往需要耗费时日。
就仅仅是纺纱,没有七八天不行。
织布再用个七八天,一件简单的衣裳,就得半个月。
这么来,两万多人的工服,什么时候能做完?
他的打算,是制作珍妮纺纱机,以及飞梭织布机,大大提高效率。
这两件木工装置,在历史上,是推进产生的。
先有了飞梭织布机,织布数量暴增,导致棉线不够用,才出现了珍妮纺纱机。
所以,两者天然就是配套的。
珍妮纺纱机的厉害之处在于,普通的纺车一次只能纺一根线,珍妮纺纱机能够一次纺线一百二十根。
根本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因此,很多人认为,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的前奏。
不过刚开始,韩平并不打算制作出能纺一百二十根的,而是从最简单的,也是最稳定的开始,那就是纺十四根线的。
这个数量,一个人完全顾得过来,也好计算每个人的工作效益。
“新的纺车?”
两女都有点慌。
她们习惯了保守,对新的东西,总是害怕的。
韩平没有犹豫,很快把每个部件的图纸画了出来,把木工任务交给林爱馍,把铁工的任务交给负责的铁匠。
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最大的好处是,里面不存在什么高科技,最高明的是它的设计思维。
就是用现有的材料,也能很快制作出来。
韩平之所以会做,那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拆卸,安装,所以他知道,要学习一件东西,是很枯燥,很痛苦的。
但是,要安装制作一件东西,却有着莫大的兴趣。
就说珍妮纺纱机,一想到学这玩意,谁都头疼,但一想到制作一台,真的去运行,谁都会兴趣盎然。
“在工坊工作,会非常辛苦,你们两个的身子,都太弱了,在纺纱机,织布机出来之前,你们要做的,是吃好睡好,养好身体。”
又交代了两句,韩平便休息了起来,对于伺候人,两女倒是擅长,刘雪宝赶紧给韩平按摩太阳穴,曹淑君则轻轻捶腿。
刚开始,韩平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就觉得,这样挺好。
休息了半个时辰,他又去了一趟酒水工坊。
根据现有条件,阎罗醉是最先推出来的产品。
一来,他不是酿酒,而是从现有的酒水中提纯,过程简单,酒精度数也不用那么精确,在六十度左右即可。
二来,市面上有现有的酒坛,马上可以包装。
“韩先生,弄了五十几坛了。”
监工石出火兴高采烈的,他上手挺快,现在对酒水的度数,有了基本的判断。
这里也没什么测量工具,方法就两个。
一是看酒花,用勺子扬酒,如果激起的酒花有黄豆那么大,便是六十度以上。
如果是绿豆大小,便是五十度左右。
如果是米粒大小,则是四十度左右。
二是,品尝。
五十度和六十度,辣度不同,专业的品酒师,喝一口,什么都知道了。
当然,石出火还不具备品酒的能力,只是每出来一批酒,他总不放心,忍不住尝一口,这回都有点微醺了。
“挺好!”
“只是有一点,你也要让大家注意清洁的问题。”
“过来做工,必须穿干净衣服,必须洗过澡,你要重点检查。”
食品行业,这一点必须做好。
叮嘱了几句,韩平去了伯爵府,他第一次从曹师爷那里拿了一千两,转眼就花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