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秀才
作品:《开局一片荒田,结局百万雄兵》 第四十五章 秀才
追其根源,还是韩平的营销太过凶残了,完全是用力过猛,杀鸡用了屠龙刀。
这个世界最高尚,最雅致,最被人看重的,便是诗词。
他把随便哪一首,都是震古烁今的名篇,来塑造意境。
再用瘦金体写出来,能不吓人吗?
书法大家很多,但是要说名气最大的,肯定是瘦金体。
瘦金体是不是最高明不好说,但有一个其他字体没有的特点。
那便是,只要是认字的,哪怕丝毫不懂书法,也能马上看出来,这瘦金体高明,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趣。
其他字体没有一定的审美训练,根本看不出好在哪里。
韩平的画和当下的文人画也大不相同,采用了透视法。
所谓透视,就是遵循视觉原理的一种画法,如此便能更加精确地,在二维纸面上,表达立体真实。
当下的文人画,重意境,不重真实。
连近大远小这种基本原则都不遵守的,所以往往画得富有神韵,但画得不像。
透视是尊重眼睛的画法,远处的东西小,近处的东西大,眼睛看到的人也好,景物也好,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名篇诗词,瘦金体的字,还有透视的画,表现力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简直是振聋发聩。
他写出来的名篇,还有《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有《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有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说到底,韩平担心第一炮打不响,孤注一掷,导致一鸣惊人。
嘉陵城的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白衣,都想见韩平一面,不惜出重金。
还有精明的商贾,看出了阎罗醉奇货可居,已经有了应对。
他们让人帮着购买,一人只能买两坛,那好,我自己买两坛,再找人买两坛。
既然稀缺,他买了自己不喝,再高价卖出,赚取差价。
没办法,阎罗醉的噱头太多了,清冽,能点着,天下第一烈,还有那么多诗词名篇。
商贾也想见见韩平,想着能不能弄个批发价。
“韩先生人呢?新铺开张,他这个东家怎么不到?”
“我倒是知道为什么,只是不好说。”
“啊?你知道?说啊说啊。”
“一是因为韩先生太累了,已经好几天没有睡过觉了,身体坚持不住。二则是,韩先生被人伤到了,内心受到了摧残。”
嗯?
听到这种内情,文人和商人都眼睛放光,看热闹的,逃荒的灾民同样好奇,谁这么放肆,竟然敢摧残韩先生。
有些文人已经是义愤填膺。
连喝得大醉的诗酒剑路斯道也看了过来。
“快说,谁摧残了韩先生?”
“如此泼天大才,岂可摧残?”
“莫非是知州吗?”
……
面对一片追问,知道内情的老头儿气血翻涌,老脸发红,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猛喝了一口酒,豁出去道:
“各位,今天我老头子,舍命也要把仁义无双,惊才绝艳的韩先生给护上一护。
我大越民生凋敝,文风不振,太需要这种人才了呀。
他日我若遭遇不测,万望各位,对我的家人,照顾则个。”
众人更加讶异,有人认出来,这位老者是屡次考试不中的老秀才周济儒。
他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依旧是秀才。
幸好家里颇有产业,所以他这一辈子,便只干一件事,读书考科举,活到老,考到老。
就凭着他这一股子犟驴劲头,大家真不敢小看他。
人家今年是秀才,明年就可能是举人,后面就有可能成了进士,这种大户人家,六七十中举的,所在多有。
就仅仅是秀才,人家便有众多特权了。
比如,免税,大越王朝规定,秀才只需要缴纳一半的税。
还有,免除徭役,普通人要苦哈哈地去戍边,修城墙,建堤坝等等,秀才不用。
怕穷秀才没吃的,还有粮食补贴,一个秀才,什么也不用干,就靠这个身份,便可以逍遥一生。
秀才也有特别的尊荣,虽然没有进入文官体系,但已经是到门口了,所以见到官员,不用下跪。
若是犯法了,不能用刑。
地方长官见了都要尊重,还会询问秀才各种地方事务。
毕竟,秀才读书明事理,又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不问秀才问谁去?
士农工商,虽然秀才是最低一级的士,那也是士,普通人踩着高跷也够不到。
现在也就是灾荒,老百姓快要饿死了,才允许四处逃荒,若是寻常年间,是不能随意走动的。
秀才就可以四处游学。
如果实在没钱继续考了,随便找个私塾,便能当个夫子,位列西席。
“周老秀才直说吧,我倒看看,谁那么猖狂,竟然摧残大才。”
“是啊,韩先生开设工坊,救济灾民无数,嘉陵能够如此平顺,韩先生居功至伟,谁让他受委屈,我不答应。”
“诗酒剑路子爵在此,自然会主持公道!”
……
面对一片喧嚣,周济儒捋捋白胡子,长叹一声:“不瞒各位,我有一位近亲,在伯爵府当差,是以我知道内情。
说来话长,这阎罗醉的酒水,原是伯爵府三少爷出钱,韩先生出力经营,君子击掌为约,说好了的。
可伯爵府的夫人轻视韩先生。
是以,三少爷前往渔阳城之后,韩先生再想从伯爵府拿钱,便不能了。
不但不能,伯爵夫人更是把韩先生叫了去,百般折辱!”
说道百般折辱这四个字,周老秀才眼泪下来了、
周围的人顿时义愤填膺,商贾都知道,两人合作做生意,最怕资金链断裂。
什么都准备好了,工坊开了,长工短工招了,突然没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文人则是倍感屈辱,韩先生这般文采赫赫,却被妇人糟践,还有天理吗?
逃荒的灾民更是点火就着,群情汹汹。
“小人逃难求存而来,一心想进入工坊,从未想过,韩先生的背后,竟然还有诸多酸楚。”
“我该死!因为没能进入工坊,我心中对韩先生颇有怨言,可我何曾想过,肩负那么多,韩先生承受着什么。”
“任文采锦绣,也要受高门大户妇人的磋磨,午夜时分,韩先生涕泪滂沱时,谁人听闻?”
“我远远看过韩先生一眼,原以为他是风流潇洒男儿,哪知竟忍辱负重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