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立功扬名

作品:《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王菱华与王芷茵两人轻声交谈并笑着掩盖脸庞。“先生,蜀郡胜利大捷!我们的勇士们在与联军苦战至最后一刻才取得这场惨烈胜利!” 报告的扶苏感慨不已。


    非常平静,“这些人曾经自由惯了,在险境中生存下来。” “是殿下给予他们的温饱和医药。”


    “他们如何能够偿还这份恩情?唯有用生命扞卫!”


    即便只剩不到一半的人数,但是他们绝不后悔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敌军。


    最终当一切归于平静,扶苏的心情依旧沉重,“这次战斗如此巨大牺牲......”


    “不必太过内疚。” 进一步开解他,“这些野人的家属会得到抚恤金和安稳的生活,这是最好的结局。”


    蜀关外,群山之间依旧藏着隐患,百族山夷再度集结,声称要入京向天子讨个说法。不过这已经是后话。


    张九眉头紧锁,忍不住低声道:“林远这个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原本打得不错的好仗,竟然被他打成这个样子!”


    “蜀军惧怕他的势力,山夷也畏于他的猛势。”


    “这仗是没办法继续打了,看来双方想要和谈。”


    太子秦明解释道:“据本宫看来,这些部落的联盟并非只为辅佐其首领。主要是希望继续从身毒商路上谋取利益,征收过往商人钱财。”


    “眼下战败之后,山夷便萌生畏惧之心,企图凭借剩余的力量压迫林远,达成目的。”


    “所谓派遣使节进京,恐怕不过是吓唬吓唬人。”


    “山夷中有些人对秦国情况了如指掌,深知林远弱点……” 秦鸣恍然大悟。


    假若各部落真的派遣使团到达咸阳,直接与始皇帝对质,不论能否赢得公道,都会让陛下失了颜面。而始皇帝颜面受损,后果将不堪设想。林远就算获胜也难免遭打压。


    “我那好姐夫就任由这种情况不管?”秦鸣不解地问。


    秦明无奈地说:“姐夫已经派人去阻拦过了,但没有成功。”


    秦鸣长叹一声:“这位大舅哥还挺会替自己说话呢,说什么劝阻。”


    对方的委屈能听一句劝就能改变?


    秦鸣敏锐捕捉到秦明的目光,轻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信函在这里,你自己看吧。”秦明有些不自然,递过来一封书信。


    秦鸣读过后,笑道:“既然山夷派遣了使臣,那就让使团来一趟吧。”


    秦鸣摆了摆手,“殿下的担忧过重了,京城不会容忍造谣。我一定会妥善处理这一切。”


    皇后姜婉叹息,她非常不愿意让他扮演恶人的角色,然而面对山夷使团进京,皇姐该如何应对?


    “我听说,他们经由羌人领地,大约会从大散关入境。”


    “你早做准备,以防更多麻烦。”秦鸣笑着回应,“我明白。”


    “此事当交蜀郡守治理。山夷无视国法挑拨事件、诋毁声誉,破坏安定,为夫理所当然严惩不贷。”


    众人眼神骤亮,齐赞道,“好一个构陷罪名。”


    公主陈曦兴奋喊道,“无理也变有理了。”


    秦鸣笑着回答:“道理向来在秦国这边,你难道不知吗?”


    姜婉皱眉,“他们心存不满而来,说这些不是火上加油么?只怕最后难以善了。”


    秦鸣言之凿凿地说,“我同情山夷辛苦行路,并以礼仪相待,但他们还是不认错聚众滋扰。”


    姜婉黯然神伤。“夫君似乎很懂得如何对付这种局面啊。”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本事。


    王琴轻轻说道:“其中也有识大体的人,若他们都谨守规矩怎么办?”


    秦鸣摆摆手指:“至多不过百余个代表而已。”


    “他们怎么说也抵不上内务府印刷机的效果。”


    秦明惊奇:“先生是指报纸?”秦鸣点头。“确实如此,报纸半月刊印十万份起,不久之后所有人都将知晓蜀郡与山夷的争执。”


    通商之道早就开通却屡受阻挠。守将林远少读书,勇武刚烈,知道通道的重要性,为民生福利,毅然率军开拓外邦之路与山夷激战。


    秦鸣接着讲辛远英勇事迹,姐妹们都忍住笑声,她们和他一辈谁不知道这个恶霸的真实面目?


    若不是因罪遣往边境,怎么会成为郡守呢?


    秦明难掩羞愧地问道:“百姓看了这些报纸能信服吗?”


    “有何不可信服?”秦鸣一脸自信地说。


    林远又不是什么名人,谁认识他以前是什么样的人物?


    关键打通外通道本身就是秦国国策,林远夫妇行事失误留下了把柄罢了。


    只用报纸印得足够多的话很快能洗清任何质疑,把林远包装成英雄。


    姜婉点点头,觉得此策略很不错。“桥松”文笔差评不少,在士绅中的口碑也不高。


    秦鸣与皇兄都被连累。


    眼看夜深了,王家 示意送客。


    “夫人,天上的星星真美呀!” 回府的路上秦鸣拉着妻子感叹。


    “想我随你回家?得答应一个条件哦。”


    姜婉无力挣脱,默默跟随。侍女帮衬着整理行李送走客人。


    回到家中后,星空美丽,秦鸣心情舒畅:“让


    “我恰好精通此事,除我之外,谁人能行?”


    拍了拍她的手背:“我秘密处理了山夷使团的事宜,再用报纸替辛岳和你姐姐洗清了罪名。千百年后,他们会被人传颂为戍守边疆、开拓西南商道的英雄夫妻。”


    “这难道不好吗?”


    卫诗瑶沉默许久,嘴角微微颤抖。


    “夜深露重,我们该走了。”


    她用力抓住 的胳膊,轻轻依偎上去。


    世间万事难以遂愿,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翌日, 和蒙阳早早就出了门,骑马领路前行。


    后面跟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和一群随从人员。


    蒙阳心事重重,当到达筑桥营地时,他在远处停住马,表情阴晴不定。


    随着他视线望去,只见碎石滩被平整成上下两层,外围用水泥和砂石筑起一道弧形堤坝以防范洪水漫入野人的居所。


    白布挂满了屋檐,在秋风中飞扬。隐约可见身穿白衣的男女老幼进进出出,神情哀痛。


    蒙阳脸色愧疚,差点转头回去。


    “户户素衣挂,人人泣不成声。”


    “唉……”


    与他并肩而行,叹了口气。


    “要不改日再来?”蒙阳侧着头说。


    “殿下,终须面对此事。”


    “尽早发放抚恤金和地契,也好让烈士得以安心。”


    的话触动了蒙阳的心,点头应允,并下了马缓步前行。


    打了个手势给后面的众人,同样学着蒙阳下马步行。


    一行人的动静引来了注意,人们纷纷走出住所。


    蒙阳面露窘迫,喉中仿佛被什么东西卡住,难以启齿。


    一双双昏暗的、明亮的眼睛看着他,仿佛有许多无声的话语在质问、祈求和哀号。


    上前,恭敬地作揖:“殿下闻得蜀郡战报特来慰问各位。”


    “马车上载有抚恤金和赏赐的地契,愿各位节哀。”


    闻言,对面顿时传来悲泣声。


    蒙阳深深一揖到底:“西南商道长期为山贼掌控,百姓屡受劫掠,我欲平息祸乱,惠及茶桑民生。”


    “没想到害了诸位子女性命,实在愧对大家。”


    人群中涌现出不少安慰的声音。


    “您是为了江山社稷!”


    “儿郎虽死无憾!”


    “他是为民除害的好汉!”


    家属们反过来安抚着蒙阳,几位老人颤巍巍地上前搀扶他起身。


    心生感慨。


    正如预料中的情形一样。


    这些野人生存条件恶劣,一直受到排斥,所以更看重恩义。


    吩咐文吏布置好桌案,准备发奖。


    蒙阳与围拢过来的居民们交谈、安慰。


    箱子打开后金光闪闪吸引了所有人。


    “功者必赏,过者必罚。”


    “军纪明确,刑徒有功可以恢复平民身份。”


    现场一阵惊叹。


    手持金币和地契,迅速吸引所有目光。


    “殿下怜悯大家,额外赠送这些,还有每人五十亩咸阳田或一百五十亩月氏肥沃田。”


    人群中响起阵阵呼声,尤其是未赴蜀的青壮们更是捶胸叹息。


    “这太多啦……”


    “只要按军纪行赏即可。”


    蒙阳连连行礼,“这些都是你们应得的,请不必推辞。”


    指示准备开始唤名发放。


    终于,阵亡家属排队准备领取封赏。


    “殿下,您看。”


    指着翘首以待的青年壮士们:“再招一万野人,足以荡平山贼。”


    蒙阳深深舒口气,眼中复杂。


    “最终,微臣与他们走在了一条路上。”


    一位驼背白发的老妇人在人群中喊道,不要任何封赏只想对太子说几句话。


    轮到她,老妪摸索着走向四周。


    快速走上前扶她。


    发现她眼睛浑浊失明。


    “我是殿下的,夫人。”


    蒙阳牵着老妪的手臂说道。


    “英伟不凡,确是殿下无疑。”老妪微笑。


    “请问,殿下能否给我儿子做个公证?”蒙阳好奇地询问公证的内容。


    老妪转向人群作揖道歉,为自己死去的儿子请罪。


    众人流露出悲伤与同情。


    “我儿本性并不差。”


    “只是被老身拖累了。”


    “山里的环境各位也明白,若非手段狠辣些,就会被他人抢掠欺侮。”


    说到这里,老太太已泪流满面:“是我害了他啊!”


    太子扶苏忍不住眼眶红了,用力搀扶住哭泣的老太太。


    “求殿下做个公正见证,老身时日无多,已经没什么可盼头了。”


    “我家得来的赏赐,都分给受过我家欺负的亲邻。”


    “恳请各位大人大量,宽恕我儿所犯过错。”


    老太太又向四周的人们拱手拜谢,在场众人都不禁热泪盈眶。


    扶苏擦了擦眼泪,不知如何劝解这位老人家。


    “老夫人切莫这般自责。”


    “末将与将士们告别之际,大家无不誓死奋战,希望免除家中苦劳,为立功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