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友好相处

作品:《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这……”


    扶苏犹豫了一下,接过烤红薯:“海外得来的良种不易,我不敢浪费。”


    笑道:“红薯都煮熟了,不做种子了,殿下不吃的话也没法种植。”


    “况且要让百姓相信它的食用价值,你得做出榜样。”


    “等大家知道红薯味美可口,自然会争相种植。”


    听到这话,扶苏点头表示理解,剥下红薯皮咬了一小口。


    “哇!先生,真甜!”


    大笑:“它叫甘薯,当然甜美。”


    “船队带回的红薯保存很好,明年至少能种上千亩,不出三五年定能普及。”


    交谈间,王猛不断打量咸阳宫。


    紧张难以言表,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


    他深呼吸几次,考虑着如何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并思考该如何回答提问。


    “王将军!你知道宫殿里的规矩吗?”


    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习惯了自由散漫生活的 。


    他们在水乡称霸,一贯我行我素,万一在君王前失仪,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知道。”王猛坚定地点了点头。


    “陛下问你美洲的情况,想好怎么回答了吗?”


    又追问一句。


    “都想好了,如实陈述即可,决不虚构一字。” 王猛地回答自信满满。


    点点头,“说具体一些,本侯想听听你说些什么。否则万一你到时候说不出所以然,功劳就不属于你了。”


    王猛张开嘴,“美洲……美洲……”


    “那地方辽阔非常,海上航行两月仍未见尽头,野牛众多且凶猛,当地土人也很多。”


    对他的结巴不满。


    “王猛,这样答可不行。”


    “陛下问你风土人情,不要只说什么地方很大、人多。”


    “你得形容山川之美,描述各部落的特点及物产分布。”


    “分辨其强弱与异同,说明其中的道理。”


    王猛向韩信投去求助的眼神。


    韩信递来一个本子,“里面全都记下了,出发时就开始记录了。”


    催促:“还不快看一眼,免得到时答不出来减了你的功。”


    “我不识字……” 王猛无奈。


    掌手一摊:“那就让韩信代替回禀吧?”


    王猛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等 离去后转身抽了自己两下脸,怪自己不读书,连天大功劳也接不住!


    寒暄片刻后,内官来召。


    大家依身份进入宫殿。


    秦始皇在院中悠然品茶,一瞥间王猛等人连忙低头。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但这些都是私底下的话,当今世上无人能在秦始皇活着时直视其目光,无人敢轻慢他的威严。


    “父皇在上。”扶苏命侍从把海外良种摆上桌案。


    “此次远航历时近两载,历经万里,终于带来了海外良种。”


    秦始皇淡淡地扫了一眼桌上物品,


    「识时务者为英雄,你能为国家效力解忧,不远万里带回海外良种,朕心甚慰。」


    「你的那位叔叔,不就是云侯吗?」


    「他是灵儿的丈夫,皇室贵婿。」


    「这么说起来,你也不算是外人。」


    皇帝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但 却丝毫不敢松懈。


    「韩幼郎今年多大了?」


    「婚配与否?」


    「现受封为何等爵位?」


    一连串的问题劈头盖脸地袭来, 不由得愣了一瞬间,随即诚实地作答。


    「嗯……」


    皇帝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的神情。


    内心暗想:难道始皇帝是要拉拢韩信,打算联姻?


    很有可能。他早就说过多次,韩信是天生将星,未来不可限量。


    黑冰台必定已对韩信的天赋和才干进行了无数次考察。在他从海外归来后展示了卓越的统率能力……


    陛下想趁机提拔?


    想到这里, 忍不住苦笑。韩信岂是易与之辈?


    「推衣我、赠食我,虽死不易」这样的忠义之举在史书里有迹可循,韩信又怎会轻易背弃?


    「你此次出海,皆为陈丞相之事而起。」


    「他曾信誓旦旦向朕保证,海外有亩产万斤的良种。」


    「如今虽寻回此良种,却因时节错过,无法播种。」


    「思来想去,你们的赏赐就以这些作物的表现为准。」


    皇帝指着桌案上的农作物说道:「如果能亩产万斤,朕即刻封韩幼郎为侯爵,并许下联姻之诺。」


    韩信顿时愣住,语气中有些犹豫:「倘若不能达产万斤呢?」


    皇帝笑道:「少一千斤,朕便降一级爵位。」


    虽然尽力保持着平静的表情,心中却是无比喜悦。


    《金薯传习录》中记载,甘薯产量可达亩产万余斤,甚至更高。


    品种不好,施肥和水分管理可以弥补。如果用心栽培,再加上间作其他作物,达到万斤产量并非难事。


    「遵命。」


    「臣谢陛下降恩。」


    韩信心里七上八下的,猜测最后自己能获得何种爵位。


    最理想的莫过于上大夫,那么要亩产六千斤!


    不太可能。别太贪心。


    英布察觉到 的胸有成竹,怀疑他是否真的要让韩信封侯?


    投来意味深长的目光。


    在美洲,当地人既没有饲养牲畜,也没有铁制犁具,土地肥力有限,耕地深度也不够。然而,这难不倒他们!


    临近午时,始皇帝摆设盛宴,招待远征归来的众功臣。


    暂充御厨,指挥宫廷厨师准备来自美洲的特产。经过他们的巧手烹制,土豆、红薯、花生等迅速变成了佳肴,点缀青菜汤汁,雕琢精美。


    韩信借 的关系,得以坐在太子扶苏旁,靠近嬴政。远远望去,众人仿佛在闲聊着美洲风光。然而韩信应对问题时总是一针见血,赢得皇帝赞赏。


    事实上,黑冰台早已长时间监看韩信,赵崇所上的密报无数。


    无论多忙,祭典或庆典不断,韩信每晚依旧坚持读书,无一日间断。


    秦工造学复杂深奥,如同天书。韩信用不到半年便熟练掌握巨船设计,参与建造。


    确实没看错人,此人乃是绝世之才。


    聪慧好学、吃苦耐劳且文武双全,韩信还具备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能率领上千人穿越 ,安返朝中,堪称奇才!


    “英布,朕侄儿提到你了。”


    “准备迎接时机,本侯在皇帝面前给你说情。”


    “莫错过大好机会。”


    回到宴会中, 经过英布身边轻声叮嘱。


    「大人切勿多虑!某拙嘴笨舌恐失体统,韩小郎已经为我请功了。」


    「人非草木兮道不变,勇则成名早。」英布拱手谢道。


    深知英布心思,知道他对侯位觊觎已久。


    始皇帝虽未立即授侯给韩信,但他已然暗示。


    此时怂恿,恰如其分。然而英布自觉不及韩信,再三推


    “陛下有意将这片新土纳入大汉版图,强我山河,裕我子民。”


    “未知何日可成此事?”


    新大陆幅员辽阔,足以使大汉子民的土地扩展数倍。


    那里的原住民大多原始落后,多以部落形式分散居住。


    高皇帝怎能不动心?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唯一能回应这个问题的是 。


    “陛下,此事不可过于急躁。”


    “新大陆地理风貌与汉地迥异,若循旧路从北往南攻占几无可能。”


    言毕站起,详细解释道:


    “新大陆北部的部落实力分散,彼此毫无联系。南部尽管有较大的部落,但仍不足以畏惧。”


    “派遣三十万兵马出征应足以征服。”


    高皇帝语气坚定。


    他深信自己横扫六国的军队足以应对天下诸事。


    “陛下说的是。”


    看了一眼四周,在地上画了简图示意:


    “寒冬将临,寒流由北方席卷而来,遇高山草原阻隔,大雪纷飞。”


    “正因此等天然屏障,使得大汉疆域少有极端严寒,利于耕种居住。”


    高皇帝点头,转向问:“那么新大陆情况如何?”


    继续绘图解释:


    “新大陆北地开阔平缓,寒流畅通无阻一路向南。”


    冯稷插话:


    “故其境内多为极冷或暴雪灾害之地?”


    笑着肯定了他的见解。


    他又指着墨西哥湾位置:


    “寒流经过此海域时受海风调节,灾害影响大幅减弱。因此新大陆中地适宜农耕发展。”


    接着 指出:


    “北新大陆类似匈奴,深受白灾折磨,人口稀疏;而中地则似吾邦,既有农田也有军备实力。”


    “以军事布局而言,先取弱后攻强。然而跨越重洋补给粮食却极为困难,北原土人不擅耕作亦无法供给所需粮秣。”


    高皇帝沉吟良久。


    最终意识到难题所在,不再说话,久久盯着地图思考对策。


    提醒:


    “这些部落之间缺少牲口驮 通不便,但一旦牛、马流入,其机动性便会大幅提高,并联合起来对付我军。”


    “那时部落间交流变容易,势力迅速扩大,对我们形成极大威胁。”


    “若秦军无法速战速决,恐会进退两难,粮食供给也无法持续保障,同时原居民的势力会越来越大,未来要攻克将会更加艰难。”


    高皇帝若有所思,随即说道:


    “需当尽快结束战争,绝不能再拖延。”


    与冯稷皆表示认同。


    “不如让新大陆部族再享三年太平。”


    暗想:如此期间足够大汉船队建造完成,再图谋进一步战略计划。


    商议未完,另一边咸阳宫内正在筹议攻取新大陆,边关营地却正陷入焦虑。


    “该死!蛮夷使者迟迟未到,怎么回事?是不是被西戎截住了?”


    “该如何回复侯爷呀?”


    冯涿心中有数。他在关山牧场曾同羌人领兵友好相处。


    于是修书一封发至关卡,命令冯涿务必妥善处理。


    终于收到亲兵报信说使者到达。


    冯涿立刻召集五百 兵准备迎击,穿上盔甲带人来到关口。


    看到百余名使者被阻在外,一位老者因不满盘查气愤不已。


    老者喝斥守卒,却被呵斥回去:“这是秦国土地,入不入随我说了算!”


    冯涿赶来,老者连忙解释:“文书贡品都备齐了。望将军见礼开恩!”


    冯涿怒道:“尔等怎敢喧嚣关外?”随即下令放行并加强警戒确保一切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