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给他一个惊喜

作品:《红楼兵圣

    “闽铁是国内质量最好的之一,市面的价格为每斤一钱六分。”


    “所以打造鸟铳的成本,最多也不超过一两。”


    听着几位工匠师傅的话,王信时不时点头,别的不说,从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来对比,这几位工匠师傅应该是没错的。


    大明兵仗局打造一杆鸟铳的价格在九钱银子。


    但大明是从民间征收的。


    不光地方要上交铁料,还有其余的材料,工匠也得到京营轮班服役。


    所以大明兵仗局的价格,自己只能做一个参考。


    一门佛郎机为两百斤左右,按照大明最好的铁料价格,成本价在三十二两银子,从国外人手里买却需要二百四十两,谁让自己造不出来呢。


    王信听完了工匠们的话,不再犹豫。


    “我出五百两银子,用来购买原料,几位师傅仿造火器之用。”


    听到王信的话,刘二等人连忙算了起来。


    五百两银子可以买三千多斤铁料。


    虽然比较紧张,但是应该够用了,刘二点了点头,其余三位师傅也没有意见,不过说话到了这个地步,几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工钱。


    “来之前,薛掌柜承诺五两银子一个月。”其中一名师傅说道。


    五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就是六十两。


    古代屠夫是普通百姓中,平均收入最高的,一户屠夫的年收入大概在三十两出头,每月二两到三两之间。


    所以六十两银子的年薪,差不多是屠夫收入的两倍。


    很多经商的小商人,一年忙碌到头,也落不到六十两银子。


    特别是在北方。


    百姓们勉强吃饱肚子,一年到头看不到几个钱。


    王信摇了摇头。


    几位师傅见状大惊。


    刘二瞪起眼睛,他们千辛万苦的从南方来到这边地,说好的事情,怎么能变卦呢,纷纷忍不住看向薛岩。


    薛岩沉住气没开口。


    虽然听到王信对付胡人的手段,毫无诚信可言,薛岩却没有怀疑过王信的人品。


    倒也是奇怪。


    只是好奇王信的打算是什么呢,薛岩饶有兴趣。


    此人身上的行事做法,往往令人大开眼界,别有一番收获。


    王信笑着安抚众人。


    “我会另外拿出一千两银子,这一千两银子是奖励,谁先仿造出鸟铳,奖励谁两百两银子,谁先仿造出佛郎机,再奖励谁八百两银子。”


    几名工匠师傅愣住了。


    刘二听到八百两银子的奖励,都快差点忘记呼吸。


    其实刘二有件事情没有透露过,自己族里有族人逃役,不知怎么流落到濠镜,在红毛鬼手下干活,红毛鬼看管得很严,不过还是透露了一二。


    加上接触过佛郎机,刘二对此很有把握。


    每个月五两银子虽然丰厚,可要是仿造不出火器,人家也不会养吃闲饭的,没有几分把握,谁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到此地。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王信深以为然,绝不会自己拍脑门就做出决定,说完自己的思路后,又诚心问道。


    “军队急需要鸟铳,可鸟铳的仿造,我认为比佛郎机要轻便些,所以制定的两百两银子奖励,但是公不公平,最后由几位师傅来判断。”


    “怎么判断?”


    “按照一千两银子的总额来算,鸟铳应该占几成,佛郎机应该占几成,几位师傅可以商议个主意出来,只要诸位达成一致,那么按照诸位的想法来做。”


    王信接着又说道。


    “仿造成功,奖励给银子后,那么技术属于我,我会对内公开,其他的几位师傅都能使用此技术。”


    听到这里,几人感到纳闷。


    薛岩也皱起眉头。


    倒不是不满,而是苦思王信的思路,这又是什么招数?


    “王将军有什么打算,还请将军直言。”


    刘二脾气最直,忍不住问道。


    不过比起先前,刘二对眼前将领的印象更好了。


    就那愿意拿出一千两银子当做奖励的事,比口头上的漂亮话要漂亮一千倍,一万倍。


    信心十足的刘二,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技术成功后,各位师傅自行报价,一杆鸟铳需要多少钱,一门佛郎机需要多少钱,我会按照各位师傅提供的报价,决定分给诸位订单的多寡。”


    “现在有四位大师傅,价格最低的,获得六成的订单,后面的几位,依次是两成五,一成,半成。”


    “如我会下单五千杆鸟铳。”


    “报价最低的师傅,将会获得三千杆鸟铳的订单,报价最高的师傅,只获得两百五十杆鸟铳,但是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不能过多,避免乱报高价。”


    “诸位师傅认为如何?”


    既要竞争,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又要都有活干,不浪费人力。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自己直接每个月发银子。


    但是这种属于效率最低,主动性最低的方法。


    无论是谁。


    只有对自己的事才会用心。


    至于专利法,王信还不敢推出,自己目前没有实力,承担不起,但是自己还想要推动工匠们的积极性。


    还有就是为日后准备。


    无论来多少工匠,以后都能轻易的加入。


    要么能力不足,加入别人的团队干活,要么能力强,自己拉起队伍来干。


    前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放过有能力的工匠。


    后者能带来竞争,增加效率,更是有大利。


    当然了,现在很多事情还不成熟。


    比如合同的保证金。


    约定好交付日期和数量,以及品质等等,违约了是要高额罚款的,目前也是还没有到这样的地步,一步步慢慢来,急不成。


    王信的法子,几位工匠又熟悉又陌生。


    说是与民间的作坊没有区别,仿佛是自家的生意,可又不完全相似。


    说完全陌生吧,也不至于。


    如果是半罐子,水平不够的工匠,心里可能会没底。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这几位都对自己有信心,所以脸上不但没有皱起眉头,反而开始盘算自己的好处。


    “好。”


    刘二不再犹豫。


    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拒绝,只有一个疑问,“如果我拿到三千杆鸟铳的订单,但是我没钱怎么办?”


    王信忍不住笑了。


    “方法有很多。”


    “既然获得了订单,相信很多商人是愿意借钱的,如果不放心商人,也可以找我借,第一回的话,我不要利息,第二次要收点利息。”


    成熟健康的商业社会的好处。


    只要你有点子,很容易获得启动资金,社会的进展加速。


    王信不只要鸟铳和佛郎机,所以需要发挥工匠们的主动性。


    薛岩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抬起头后,眼神里满是佩服,越是接触此人,对此人的了解越多,往往能令人感到神奇。


    特别是此人的思路。


    为什么总感觉到很高的层次呢?


    薛岩百思不得其解。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简单了。


    工匠们需要的材料,可以直接向聚众昌采购。


    好的铁料,需要非常多的工序,从焦炭就要开始挑选,光靠几名大工匠肯定是玩不转的,但是有了聚众昌就不同了,可以直接购买好的铁料。


    别说工匠们。


    王信自己都向聚众昌采购。


    只要有钱赚,这些大同的商人没什么不敢卖的,连朝廷的底线,铁锅都敢卖给胡人,何况是区区的火药之类,还是卖给自家的军队。


    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


    聚众昌的成立,王信倒是最先占了便宜。


    ——


    “见到了?”


    “见到了。”


    “怎么样?”


    “眼睛都看直了。”


    “哈哈哈。”


    周世明忍不住大笑。


    府里的管家也一脸得意。


    家里的几位小姐,各个长得标致,虽不如那薛家的千金,可薛家那千金不能当做寻常的比较,整个天下都是难得的。


    薛东家也是奇人。


    竟然带着闺房女儿出门奔波,难道江南已经开放到如此地步?


    礼乐崩坏啊。


    实在是没有规矩。


    反正不是自家小姐,管家倒无所谓,把自家小姐的画像,带去威远关给那汤平一看,果然他的口气变了。


    周世明并不在意。


    江南的新学,他们这边是无法接受的,实在是太过骇人,太没有规矩。


    不过自家也不是迂腐之人。


    给人家看个画像,只要能达到家族的利益,这些事是小事,那汤平是贫民出身,想来也不会有些规矩之类的。


    周世明说道:“既然他答应了,接下来的聘礼流程,还需要请王将军出面。”


    “老爷说的是极。”


    无论是老爷还是别家,都不希望大同出个强势人物。


    以前的那冯庸,起家之初的时候,分了许多好处给各家,各家回报他支持,等冯庸做大后,又开始暗中打压各家,各家也不敢强硬反抗。


    现在换成王信,此人更大方。


    更重要的是此人的想法,实在是天马行空,却又蕴含了极大的利益。


    管家几代人服侍周家,自己从小是老爷的小厮。


    虽是下人,也能当周家的半个家,知道老爷的想法。


    周世明也对王信没有敌意。


    为了利益,周世明愿意与此人合作。


    但是大家都不希望王信变成下一个冯庸。


    周世明看重王信,又不愿意他留下来,但是相信此人的本事,所以周家与汤平的婚事,周世明希望汤平背后由王信出面,坐实两家的结盟。


    确定了汤平的态度,周世明不再犹豫,亲自前往镇虏城。


    说来也巧。


    他刚要出门,周家在镇虏城的掌柜就派人赶回来告知,镇虏城的王将军,又提出了一件大生意,邀请各家去商讨。


    王信点石成金的本事,大同各家都已经信服。


    因此接到邀请的几家大户,没有一家拒绝,纷纷第一时间动身。


    镇虏城每日都在发生变化。


    到了九月份,人手在增加,变化却慢了下来,更多的人安排在城内干活,城外的土墙已经大部分修建好。


    城南挨着浑河。


    已经有了几艘小船,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


    军营。


    王信的大帐。


    “镇虏城的现状,诸位已经看到了。”


    “鸟铳的未来,相信诸位也能看到。”


    自己的军队要使用鸟铳,需求其实是小头,市场需求大头是民间。


    如果镇虏城的模式推广下去,那么不光是一个镇虏城,而是整个河套地区,所有的牧民都将控制在商号的手里。


    犹如俄国东进。


    早期开发时,沿途的部落和势力控制在商人的手里。


    斯特洛甘诺夫家族等,俄国的盐业和矿业大户,为了他们的利益,鼓动和资助叶尔马克的东征,资金和武器都是商人提供,军事行动也是按照商人的要求。


    商人通过武力和贸易,控制了沿途的部落。


    包括殖民点的建立,以及建立军堡,如秋明、托波尔斯克等,后勤和资源开发都掌握在商人手里,因为利益需求,才有了商业上的扩张,最终达成领土的实际兼并。


    王信对新模式有信心,也是对自己有信心。


    那么一片蓝海市场。


    牧民们家家都有火器的需求,蕴含巨大的商机。


    关键是这个商机,太过符合聚众昌的能力范围之内了,相当于自家地盘长出的蘑菇,不吃白不吃。


    “将军愿意拿出来分?”


    张辉忍不住问道。


    他可是和薛岩打过不少交道。


    地方和工匠等,薛家都已经准备好了。


    王信没有回答,而是问道:“这家还未成立的火器厂,我估值二十万两白银,大家认为有没有问题?”


    军队每年保底十万两,如果商业发展顺利,二十万两都不在话下。


    全军推广火器。


    加上更大的牧民需求。


    连一寸瓦都还没有的火器厂,估值二十万两银子,周世明心里盘算了片刻,认为这个价格值,偷偷打量了别人,没有看到不愿意的神情。


    心里头有些失望,要是有人不愿意加入就好了。


    “没有问题。”


    有人带头说道。


    周世明也点了点头,出声应和:“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很公道。”


    “思路是我的,事情的推动也是我,我个人一次占半股,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


    “王将军占的少了,老夫认为应该在五成。”


    周世明笑道。


    有人瞪了周世明一眼。


    王信笑着摇了摇手,“我只占半成。”


    见众人没有意见,王信接着往下说。


    “薛家请来的工匠,出人出力,以此占股一成,再出资两万两占股一成,合计两成的股,大家认为有没有问题?”


    一阵沉默。


    众人勉强答应,打算先看看接下来的划分。


    王信不再仔细介绍,简短说道:“军队占股三成,其余四成五价值九万两,各家以出资比重来占股,有没有意见?”


    “其他的意见没有,只是股本少了些。”


    有人嫌弃少。


    一边的薛岩已经无语了。


    王信一毛钱也没出,火器作坊更是连一片瓦都没有,他就白得了一家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火器作坊。


    这手段已经有点恐怖。


    王信没有担心商人们拒绝。


    如果自己一个人独吞利益,相信很多人会不满。


    自己建造火器厂,这违背了规矩。


    朝廷不会允许。


    但是地方大户们主导就不同了。


    朝廷要找麻烦,先得找大同的大户们,他们占股是最多的,也是出钱最多的,至于自己,自己只占半成股份而已,天塌了高个子去顶。


    自己可不是高个子。


    半成的股份。


    价值一万两银子。


    足够自己在京城买一栋大宅子了,请上几名使唤婆子。


    火器厂的进度,如果按照传统的速度,从仿造到投产,没有个一两年是不可能的,就算投产了,工匠一个月只能打造一杆鸟铳,满足军队的需求都不知道要等何年何月。


    但是工业与农业不同。


    农业上投入的钱再多,田亩产量有上限,短时间内很难突破。


    工业不同。


    投资越多,产能越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竞争,谁的效率高,谁就会胜出。


    欧彦虎的那套方式。


    已经过时了。


    希望能给他一个惊喜。


    告诉他。


    什么叫他妈的惊喜。


    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还没开始,就已经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