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回京
作品:《红楼兵圣》 大周承袭明制,许多政策未改动。
如黄册等。
听到巴特尔的话,王信眼神里露出蔑视。
“单于部人口不到两万,就算加上大板升地区,整个河套人口也不会超过十五万,那么你知道大周有多少人口吗?”
巴特尔愣住了。
其余的人也有点不知所以,猜不透王信想要说什么。
翟文倒是隐隐明悟,大周的黄册人口在七千万,但实际绝对不止,可到底有多少,翟文也没个准数。
“两个亿,最少一个亿。”
王信淡淡说道。
亿。
多么神奇的数字。
在场的台吉,许多人无法理解。
巴特尔倒是想明白了一点,并不认同王信的说法,反驳道,“如果打仗只是拼人数,那么就不用打仗了。”
“巴特尔台吉说得对。”
“我们虽然人数少,可也不怕大周朝廷。”
众人在这一点上同仇敌忾。
哪怕不愿意得罪王信的台吉,也当场出声支持巴特尔。
巴特尔虽然被压在地面,见获得所有人的支持,心里的底气却越来越足,但也不敢过分得罪王信,希望王信能改变主意。
“当然。”
出乎人们的意料,王信说了两个字,认可了大家的说法。
众人反倒是不会说话了。
“聚众昌招募了两千户牧民,安排在了兔毛川,根据最新的合计,大概有十四户牧民被灭门,无一幸免,但是你们知道吗?”
王信露出了怜悯之色。
“前来聚众昌的灾民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只要管饭就行,不可计数的灾民,等着进入兔毛川,所以别说十几户,就算死伤一半,对于聚众昌而言,人是最不值钱的。”
反而是牛羊马,帐篷等物资,比人还要值钱。
台吉们面面相觑。
翟文也沉思了起来。
聚众昌就是王信推出来的利器,不光是为军队赚取军费,同样是在大周这座稳定的火山口里打开一道口子。
至少一亿五千万的人口红利,不应该就这么浪费了。
所以王信并不想出头。
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昂撒人占领美洲之初,是无数昂撒人鲜血铺平出来的道路,而且敌人还是愚昧落后,没有马匹和先进军事体系的土著而已。
聚众昌的模式,同样要有牺牲。
不光要牺牲敌人的利益,还要牺牲自己人的性命。
王信能做的就是打造出一支精兵,精兵把强大的敌人消灭掉,最大的顾全所有人的安全。
可总会有牺牲的。
胡寇的威胁,以及带来的伤亡和损失,一切都在王信的意料之中。
哪怕死一万灾民,只留住一千灾民,那么死掉十万灾民,留住一万灾民,这也是“有利”的。
在死亡十万灾民的过程中,大量的胡人也被消耗掉了。
只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一支强大的军队,让原本会死亡的灾民,大部分的活了下来。
大周死一千个人,才等于胡人死一个人。
所以大周哪怕死一百个人,胡人死一个人,胡人也绝对消耗不起。
何况至今,两千户灾民,才死了十几户“而已”。
对于聚众昌而言,无足轻重,反而更刺激了聚众昌的扩张欲,因为这个损失实在太轻微了。
王信要做的是让台吉们认清现实。
“巴特尔,我知道你心里的想法是什么,你也知道我忌惮你什么,所以你仗着这些忌惮,觉得你可以浑水摸鱼,可以施展你的雄才大略。”
王信直言道。
众人无法反驳,因为这是真话。
“但是你。”王信指责巴特尔,又扫了一眼在场的台吉,严肃的说道:“你们还是不够了解我。”
“请问王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名台吉忍不住问道。
“我是个军人。”
王信看着依然不明白的台吉们,再次说道:“我的最高目的是打胜仗,为了获得胜利,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哪怕这个牺牲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翟文嗓子眼里有些发涩。
他听懂了。
如果是这样。
这位名声极好的将军,如果需要的话,为了打胜仗,并不会在乎牺牲。
不光是军人的牺牲,包括其他人的牺牲。
十分的残酷。
王信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哪怕创办聚众昌的目的,也是为了打胜仗。
资本家又怎么样。
只要能获得胜利,任何的手段和过程都可以接受。
在王信的眼里,聚众昌的唯一目的,就是持续为军队提供钱粮。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里,需要让商人获得利益,来吸取商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利益体,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军队打胜仗。
想要通过屠戮牧民,用牧民的性命来威胁军队放弃胜利。
犹如恐怖分子屠戮普通人来达到目的一样。
这种算盘是打错了的。
别说十几户,哪怕死绝了,后面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灾民,为了吃饱饭,依然敢于冒着风险。
除非
大周国泰民安,斯民小康。
没有百姓为了几口吃的,愿意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来河套地区放牧。
如果百姓都不支持,王信才会改变计划。
穷则思变。
如果不是英国太过残酷的生存环境,导致无数的百姓宁愿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选择去生死难料的新大陆重新生活,那么也不会有后来的美洲国家。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徽州太过贫穷。
又哪里来的无徽不成商呢。
不同的是,美洲的确是沃土,而河套相比于美洲,更像是一毛不拔的地方,远远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大周要承受更大的代价。
王信不再理会巴特尔,转头看向其余的台吉,一脸的认真和告诫。
“你们这些台吉。”
“不要让我感到威胁。”
“也不要让我感到敌视。”
“任何令我不开心的事,我都会报复给你们身上。”
一句句的要求,别说台吉们惊呆了,翟文也是不可思议,实在是强势。
王信不在乎他们的想法。
“你们如果想要过安稳的日子,不光要行周礼,还要多为大周着想,许多事情,先想想大周的利益,如这件事会令大周的利益受损,你们身为大周的同知佥事等武官,应该要消除这样的事。”
“如果这件事对大周有利,你们就要主动的去做。”
王信一件件提出的要求。
翟文感到牙酸。
甚至感到脸红,怎么会有这样的要求?
“只有为了大周好,你们最后才会好。”
“胡患的事情,你们主动解决,把胡患消灭掉,而不是等我来处理,甚至巴不得胡患令我头痛,不得不让利给你们,等等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巴特尔野心勃勃,犯了所有的忌讳,他不配当大周的武官,既然不是大周的武官,那就是大周的敌人,谁要是支持他,谁就是要当大周的敌人。”
“谁还要反对我。”
王信森然问道。
甲士安静的等待将军命令。
谁也不敢开口了。
谁也没想到王信会如此霸道,连这种话都说的天经地义似的。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认知?
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要求,看他的脸色,他是真心认为理当如此的,许多人连反驳的欲望都没有了,实在不知道如何开口。
“我不服。”
巴特尔见机不妙,立刻出声反对。
“你是大周的敌人,不需要你服气,你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王信挥了挥手。
甲士们立刻动了起来,提小鸡仔似的,干净利落的带走了巴特尔,他连声音都发不出来,很快没有了动静。
屋子里一片死灰。
王信没有在意,自顾自的说道:“之所以把你们招来,并不是要杀鸡儆猴,也不是为了说服你们,而是希望挽救你们中的一些聪明人。”
这句话杀气腾腾。
“王将军难道认为我们中还有人该杀?”一位台吉愤恨道。
那台吉身边的人拉了他一把。
王信瞅了一眼,伸手拉人的台吉又缩了回去。
“额尔敦。”
“我在。”
那台吉豁出去了。
“你们中的人该不该杀,取决于你们的选择,如果能做到我的要求,我不但不会杀,还会保护你们,可如果让我感受到威胁,察觉到利益受损,我就会杀。”
额尔敦台吉感到可笑,一直都是他们的利益受损,忍不住问道:“利益受损?做生意难道有利益不受损的?”
王信点了点头,“大周的利益不可损,如果大周的利益受到了损失,损失的部分,你们就要想办法弥补起来,这才是长久之道。”
实在是不讲道理。
额尔敦已经没有了沟通的欲望。
王信也不再理会额尔敦,当着众人说道:“我知道你们中有人回去后会做小动作,甚至会帮助巴特尔部,不过都不要紧,谁赢了谁是王。”
这句话没错。
台吉们服从强者。
打不赢就是奴隶,打赢了就是奴隶主。
可真是如此,听到王信的这些话,许多台吉内心感到绝望。
“你们回去吧。”
“巴特尔死了,巴特尔部也会被消灭,你们要么帮大周,要么帮巴特尔部,没有第三条路,我不听你们说,只看你们怎么做。”
王信再次挥了挥手。
台吉们哑口无言,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低着头离开。
翟文留在原位,不敢看陌生又熟悉的王信。
“你不用担心。”
王信知道翟文在担忧什么,主动说道。
自己对胡部出手,并不是自己率性而为,虽然是自己推动,可也是有大户们的配合。
大户们的确有大户们的优势,而且非常强大。
既然如此,一味的对抗并不是好办法。
把大户的优势变成自己的优势,那么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别说一个单于部,就算整个河套地区又如何。
只要把河套地区干净利落的交给聚众昌,大同的大户们就会举双手支持自己。
不是因为他们信任自己。
而是因为利益。
翟文无语。
破罐子破摔的问道:“怎么不担心?”
所谓的西路军,实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有超过大同永兴军的迹象。
大同军镇除了营兵,民兵的来源主要来自山西。
一般情况而言,各地边关口的兵员缺额,由地方上报给兵部,兵部经过整理统一后,递交内阁,内阁再做出决议,最后向各地分派。
如山东某地要往辽东某地派发多少民夫,何年何月完成。
或者下令山西巡抚,山西要往九边输送多少民夫等等。
所以就算雁门关等地把实际缺口报上去,朝廷归纳后下发给地方,地方再送人到雁门关等地,一来一回最少也要三五个月,甚至一两年也不足奇。
不知道是哪几家大户出手,说服了抚台。
抚台原本是不愿意的,但也推诿不过人情,答应了由代州、朔州等地自行招募灾民,输送给边关,理由也是现成的。
才几个月的时间,从牧民到民兵。
流入了几万灾民。
这几万灾民的确令各地县衙满意,哪怕是抚台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忍受,毕竟几万灾民不稳定,如今有了去处,等于消除了一项隐患。
可王信的影响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客军将领变为了半个地头蛇。
原本王信本事就极大,任由王信发展下去,恐怕不久后就会是第二个冯庸,而且比冯庸影响力更大。
“我马上要去京城一趟了。”
王信笑着透露给翟文。
翟文一定会告诉张文锦。
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足够张文锦安心了。
许多事。
自己也要回京有个交代,同时自己也要个交代。
“河套的事,王将军不管了?”
虽然担忧,可翟文还是信任王信的能力,得知他要离开一段时间,立刻忧虑起河套的局势。
刚才王信可是大杀四方,多少台吉只怕不安了起来。
如此紧要的关头,他竟然要离开。
王信不在意。
如果张灿连一个单于部都搞不定,那么自己要考虑考虑,镇虏城应不应该交给他。
实际上,王信对张灿有信心。
不久。
张灿集结了镇虏城的兵力,四百铁甲骑兵,五百棉甲骑兵,六百胡骑,又有威远关和团山口各支援来的六百兵,合计两千七百马步大军出发。
商行准备了两个月的物资。
同时慰劳了大笔的银子。
民兵每人四两银子。
营兵每人十两银子。
连物资带犒赏银,商行准备了近三万两。
草原上的战利品要归于商行,超出价值的部分,商行会折算银两交给军队。
王信没有等捷报的消息,带着史平、石头、郑浩、薛蝌.还有薛宝琴回去了京城。
关外太寒冷。
而且风沙大,女孩子呆一两个月,当个旅游的地方可以,却不适合长期的生活。
又快到了年关。
薛岩实在是忙,所以王信带薛宝琴回贾府,帮忙送到薛姨妈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