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作品:《身边有贼》 张生武七岁那年,可以入学读书了,张福旺赶紧把孩子送进学校。他觉得有老师教孩子读书写字,调皮捣蛋的张生武应该学会守规矩了,还有许多同学成为他的玩伴,儿子应该忘记杀猪这回事了吧。
可事与愿违。张生武坐在课堂上,挺直了腰杆,眼睛目视讲台,看似一本正经地在听课。其实脑子里早就跑马了。老师讲他的子午卯酉,张生武却在想他的摔猪功夫。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不可能好到哪去。
刚开始,班主任以为这孩子天生呆笨,于是,就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通过观察,老师发现张生武不仅不傻,而且脑袋灵光。最后老师给他下的定论是:这是一个思维独特的学生。
因为杀猪这档子事,张生武已经把它当成自己唯一要学会的本事了。
于是班主任老师拿出大量时间来纠正这个学生的思想,让他把头脑用在正地方。可惜的是,张生武学杀猪的愿望已根深蒂固,枉费心思的老师只好放弃。班主任老师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对张福旺进行了单独的沟通:
“张师傅,您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受您的影响太深,张生武整天都把心思放在杀猪上,因此这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法提升,人各有志,我建议还是顺其自然吧,强扭的瓜不甜!朱元璋要饭可以坐江山,杀猪也未必不可!”
张福旺一看满腹经纶的老师都这么说了,自己还能怎么样呢。他觉着真是应验了那句经典名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乞丐朱元璋都能成为万人之上的天子,说不定我儿子杀猪也能咸鱼翻身呢?于是,张福旺便听之任之了。
有了老师的放任和父亲的支持,张生武成了班级上的活跃分子。他的聊天主题总是和杀猪分不开,张生武还把父亲杀猪的事,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课间休息的时候,他就绘声绘色讲给同学们听。
由于故事精彩,那些小屁孩听得眼睛都直了,恨不得马上去看一场‘灭猪太岁’的杀猪表演。他们围着张生武问这问那,在孩子们对杀猪有兴趣的那段时间里,他一度成为了同学们的焦点人物。
为了树立威信,也为了证明故事的真实性,张生武决定带部分男同学去看一次‘灭猪太岁’杀猪的现场直播。有一天,他摸清父亲的杀猪地点后,便集合同学们去观看‘灭猪太岁’杀猪的实况表演。
突然冒出那么多小孩子看热闹,张福旺能不奇怪嘛。张生武这个祸闯的可不小,他爸爸当场气急败坏,追着张生武到处跑,最后还是被张福旺抓住了小胳膊。张福旺没给儿子留面子,当着同学们的面,把张生武暴揍了一顿。
这下可好,杀猪没看到,却看到了‘灭猪太岁’打得张生武吱哇乱叫,同学们感觉也没有白来一趟。从那以后,‘灭猪太岁’对儿子彻底死了心,对张生武读书求功名的指望彻底跌回了冰点。
张福旺目前对张生武的要求不高,只要这个宝贝儿子能把时间在学校消磨完,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然后,张福旺又翻过来安慰自己:如果这小子能成为第二个‘灭猪太岁’兴许也不错,因为他对自己的家庭状况还是很满足的。感觉孩子将来能过上这样的日子,那也算是老天赏脸了。
虽然不能光宗耀祖,起码吃喝不愁啊,能够丰衣足食的人,过得不就是这样的日子嘛!
就在儿子最闹腾的这一年,张福旺的闺女呱呱坠地。看着女儿动人娇嫩的小脸,这位硬汉的心融化了,现在他顾不上儿子调皮捣蛋了,眼里只剩下宝贝姑娘和孩子他娘!
这下,‘灭猪太岁’更忙活了。每天天还没亮,就骑着摩托车突突在乡间小路上了,风里来雨里去地帮人杀猪。回家还得帮老婆干这干那,所以,充实忙碌的生活已经不允许他替儿子想三想四了。
自从添丁进口后,家里的开销就比较吃紧。为了增加收入,张福旺索性在后院搭了个猪圈,自己也养了七、八只小猪。每次出门,他放心不下这些小猪仔,好在儿子张生武像个小大人,放学后就上山割草喂猪。
每次割草回来,他就爬上猪圈围墙,双腿骑在墙头上,津津有味地看着那几头猪头三拱来拱去抢食吃。有时还对着那群猪自言自语:“吃吧!使劲吃吧!等你们又肥又大的时候,我就把你们一个个绑起来,再用老爸的刀杀掉你们!”
儿子想继承杀猪手艺,都快想疯了。张福旺对儿子的坚持也认可了。这世代传承的手艺,迟早是要人来继承的。这位挺拔的汉子彻底想通了,他不再逼儿子按自己的思路走了,眼下正琢磨着如何把技艺传授给张生武。
一到周末节假日,‘灭猪太岁’就骑着摩托,带着张生武,风尘仆仆地赶往各个村庄杀猪。他让儿子跟在后面看,家里那条长板凳是张福旺让儿子练习绑猪的。每天早晨,张生武必须练二个小时的武术基本功,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不知不觉,七个年头过去了。十四岁的张生武虽然书没有读进去多少,个头长的却不吃亏。再窜上个8公分,身高就和张福旺齐平了。按北方人的说法就是:这熊孩子,长了一个傻大个!
这孩子运动的好,每天不缺肉,身体不仅往高里长,而且身板壮实有力。不看脸面,论身材来说,人们通常都误以为他是个成年人。再加上他跟着父亲东跑西颠,长期的风吹日晒只能让这孩子显得老成。
再加上又继承了张福旺那一脸威武的络腮胡,所以,这孩子的岁数很容易被人混淆。张生武虽然读书不行,杀猪的活儿,倒是门清。张福旺也乐得把本事传给儿子,这年头,杀猪肯定是热门手艺,中国人到哪不吃猪肉啊。
为了让手艺学的扎实,一开始,张生武就跟着父亲打下手。帮着整理工具、血盆兑盐、刮猪毛、剥皮、收拾下水。这些杂活都是零基础,渐渐地,张福旺便把其中的技巧,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儿子。
张生武背课文的时候,他可能吭哧半天背不下来。一到老子教儿子杀猪技巧的时候,张生武就秒变神童,一点就透,一学就会。张福旺看着儿子一天天比自己强,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小子,是咱张家的种!”
他看到儿子勤奋好学那个劲,心里既欣慰又酸楚。欣慰的是,儿子对手艺上的主动修行;酸楚的是,绕来绕去,儿子还是走上了这条路。照这个速度下去,儿子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于是,‘灭猪太岁’的心里便有了新的打算:这小子,读书不成器,让他学杀猪,竟然可以做到无师自通的地步。与其让孩子在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让他早点吃这碗饭算了。
一想到这句老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张福旺决定找个机会跟儿子摊牌了。
一天,太阳落山后,晚饭时间已过。张福旺和儿子去邻村杀猪回来晚了,陈金芳帮父子俩整完饭,上邻居家扯闲篇去了,女儿张月双在自己房里写作业。院子里的小饭桌上摆着饭菜,父子俩吃着饭,有一句没一句地扯东扯西。
张福旺喝了一口米酒,清了清嗓子开了口:“小武啊,今年一过,明年你就十五了,自己的出路想好了没。读书你不成器,下一步咋办?将来总要端一碗饭吧?”
张生武早料到父亲有一天会这么问,他放下筷子,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父亲:
“老爸,我认为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你不用教他,他好像天生就会。而另一种人,就算你把他脑袋劈开,把书本塞进去,他一样屁都学不会。老爸!我早就琢磨好了,书再读下去就是浪费时光,还不如跟你杀猪!早早挣钱来的实际一些,”
说到这里,张生武又捡起筷子,伸进菜碗里夹起一大块卤肉送进嘴里,一边吃一边说:
“老爸,我早就撒泡尿照过自己了,读书不是我的强项,杀猪,我一定是把好手!”
这时,妹妹张月双从窗户探出头来咯咯地使劲笑:“呵呵……哥!你为什么不在镜子里照自己,撒尿照自己的人影,那多臊啊!呵呵……笑死我了!呵呵……”
听到小姑娘的搞笑调侃,张家这三口人便一起哄堂大笑起来。
张福旺笑着笑着,心里一阵激动,他猛地一拍桌子:“好!小武!不愧是我的儿子!从明天开始,咱就学抓猪吧!”说罢,‘灭猪太岁’又倒了一碗酒,一饮而尽。
张福旺看到儿子的坚定答复后,内心总算踏实了。他一直担心儿子是小孩子心血来潮,热乎劲一过,说放弃就放弃了。今天,通过他和儿子郑重其事的对话,完全证明了儿子张生武不是在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