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府试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姜知望主动提出要陪同她们一起去住客栈,让门口其他人都面面相觑。


    姜如初更是一脸意外的看向他,完全没有想到他会站出来。


    姜知望却看向正神情纠结的姜如成,一脸坚定的说道:“大兄,我是儿郎家,有我陪同你也能放心。”


    姜如成神色略有松动,姜知望继续说道:


    “附近没有客栈,我们可以去找偏僻一些的地方,左右不过是府试那几天早些起来就行。”


    姜如初也点头附和道:“大表兄,你不用担心,我从前也是带着母亲出过远门的。”


    她去大同县读书,来回几趟都曾是独自一人。


    姜如成这才终于同意,但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他强行塞给了姜如初三两银子,让他们三人能去住好一点客栈。


    但这两日,正是平陵府治下的五个县的考生赶考投宿的热闹日子,附近但凡叫得上名号的客栈,几乎家家都是爆满。


    姜如初和姜知望带着姜母,跑遍了附近两条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有空房的客栈。


    一问,一间下房不包三餐,就得五百文一天。


    见面前的二人一脸为难,掌柜的神情冷漠,淡淡的说道:“客官,咱们还有大通铺,只需两百文一天。”


    姜如初和姜知望对视一眼,都不愿意去住大通铺,环境吵闹不说,还鱼龙混杂的,怎能安心读书准备府试。


    见面前的二人依然一脸犹豫,掌柜的笑了一声:“若是连这都嫌贵的话,您二位尽管出门去,到时候只怕再回来,连大通铺都没了。”


    正在这时,门口又进来一波客人,瞧着似乎也要住店。


    姜如初立马将手中的三两银子往桌上一拍:“掌柜的急什么,我们只是在商量定几间......两间下房,要挨着合住的。”


    掌柜的接过银子掂了掂,立马扬声喊道:“下房两间!”


    一间下房是五百文,两间便是一两,这要住上三四天,至少就要花费三四两,这还不包括吃食这些旁的。


    姜知望当场愣了愣,不由想到自己身上带着付母攒了大半年才给他攒出来的三两银子......加上大兄给的三两,也就勉强能住上六天。


    他们是提前了五天过来的,正好第七天考完了即刻就走,便不用再费银钱......想到此处,姜知望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姜如初带着姜母住在一起,姜知望便住在隔壁,大家便正好有个照应。


    五百文一天的下房还是在过道旁,不管白天还是夜里都是人来人往,难免嘈杂,也搅得人无法安睡。


    姜如初便正好挑灯夜读,为三日后的府试再加一把劲儿。


    姜知望本也想夜读,可惜客栈里的灯油也要使银钱才能用,不然一入夜就会有小二来叩门提醒息烛火。


    他便只能作罢,伴着隔壁昏黄的烛光,心慌慌的入睡了。


    很快三日就过去,到了四月十五,府试这天。


    平陵府下面有五个县,只有上县的县试取二十五名,中县和下县都是取二十名,因此这次府试便来了差不多一百多人。


    这一百多位好不容易从县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这次府试中,却有只能是前二十名才能榜上有名,这竞争可不是一般的激烈。


    姜如初和姜知望天不亮就出门,一同往考场而去,姜母则被留下来在客栈中看顾行李。


    正值四月中旬,天气已逐渐回暖,姜如初穿着单层的薄袄,比县试时不知暖和了多少,人也更加的精神。


    府试和县试的入考场流程差不多,只是一眼望过去,比起县试的时候,人似乎已经少了一半,其中女郎也只剩零星几个。


    场外的气氛更加的死气沉沉。


    门口的守卫都是先检查身份文书和浮漂是否和本人对得上,再搜查衣物和携带的考箱中有没有私藏夹带。


    姜如初则再次被两个老婆子摸查了一遍,拿回了自己被捏得稀碎的馒头和掰成几瓣的酱瓜。


    府试的号舍比他们凤台县的也好不了多少,甚至还要更小一些,因为每年前来的考生并不多,号房里也是落着一层厚厚的灰。


    这回,姜如初和姜知望是不可能坐到附近了。


    因为她是凤台县案首,便被单独安排出来,同其他四个县的案首坐到单独的一排号舍,由主考官知府大人和其他考官一起监考。


    当然,知府大人只会在最后一日出现走个过场,前几天都是由其他官员坐在对面,亲自盯着几个案首下笔。


    五位案首中,姜如初是唯一一位女郎,因此十分惹眼,前方的几位考官大人总是时不时就眼神犀利的盯着她。


    第一场,考的是帖经和墨义一起。


    府试自然在县试的基础上加了更多晦涩深奥的内容,取题的范围自然也更广,四书五经不论哪一篇都有可能涉及。


    题量巨大,帖经便有一百二十道,墨义也有一百道,按府试的规矩来说,帖经题答出一百道,墨义题答出八十道,便能算过关。


    但姜如初生怕自己哪一道写错或者墨迹有污便不算数,因此每一道她都答完了,不给自己一点错漏的机会。


    她苦写一天,直到下午时分,才终于将全部的试题答完。


    四月中旬的天气虽已不再冻手脚,但姜如初保持了一个姿势一整天,身子也有一些麻木感。


    她便掏出姜氏给的药酒,小嘬了一口,便立时感觉喉咙发烫,一股药劲儿直冲头顶,身体也顿时开始燥热活络起来。


    还当真有了几分轻松舒适感。


    姜如初随即收起葫芦,心道这好东西留到以后的乡试会试,说不定还能有大用。


    前方一个长着两撇小胡子的官员,盯了姜如初一天,见她终于写完,便慢悠悠的踱步过来,瞧她的试卷。


    这小胡子考官入目的第一眼便是一手好字,顿时忍不住眼神赞扬。


    再一看,见她所有的试题都全部答完,便有些意外的看了她一眼。


    府试试题都是几位考官一起出的,有浅显一些的,自然也有冷门偏门的,过第一场考试不难,但要能将试题全部答出却不简单。


    至少说明她对四书五经早已熟透,甚至是信手拈来。


    这位小胡子考官,此时心中对这位女案首已有三分肯定,至少她这县案首应当是名副其实。


    第二日考的是算术。


    这可就碰到姜如初的擅长之处了,尤其是府试才初设算题,这些算题的难度都只能说得上是入门级。


    甚至都比不上曾夫子平时给她出的那些算题的难度,至少每一题她都需要仔细斟酌,反复算两遍才敢回答。


    这一场姜如初只花了大半日,就将府试这五十道算题全部算出。


    此时离交卷还早,她便在几位考官的眼皮子底下,默默的掏出了自己的馒头和酱瓜。


    昨日第一场就考了一天,她中间就只草草的垫巴了两口干馒头,今日她早早写完,自然得馒头酱瓜配上清水,好好的吃一顿。


    几位考官昏昏欲睡,耳边都是翻阅试卷的哗哗声,以及墨锭和砚台的碰撞声。


    突然传来几声清脆的咀嚼声,几位考官顿时眼睛一睁。


    有些茫然的循声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