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人情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一首诗都背不出来?


    周灵真的背不出来,她当时听过也觉得好,但并没有记在心上,只记得第一句不作人间解语花,后头的早忘了。


    周长济皱着眉头深深的看了她一眼。


    随即车帘一扬,他便冷着脸进了马车。


    周灵愣了又愣,心中焦急,背一首诗有何难,若让她背自己的惠兰诗,她保证连背三遍都不带喘气儿的。


    可大堂兄偏偏问的是旁人的诗,旁人的诗她也一定都要背吗?


    她手足无措的站在原地......


    这时,周长济冷漠的声音在马车内响起。


    “你说她夸你很不错是么.....”


    周灵神色一动,正要扬起笑容回答。


    就听那冷漠的声音毫不留情的说道:


    “她说你很不错,你就真以为自己很不错了么......”后半句语气轻飘飘,但杀伤力却十足。


    周灵神色一震,呆若木鸡的站在原地。


    看着那辆黑漆漆的马车缓缓启动,咯噔咯噔的马蹄声响起,带着车内的人逐渐远离她的视线。


    周灵呆呆的站在原地许久,久到那马车彻底消失在街角尽头。


    周府门口的侍女和小厮都面面相觑,踌躇着不敢上前。


    好半晌,突然听得一声惊天的哭声。


    “哇......”


    “我凭什么不能很不错,我哪里有那么差嘛!”


    周灵放声一哭,呜呜嚎着冲进了周府,吓得一众侍女小厮赶紧观察四周,紧闭大门。


    好在这是周府门前,否则传扬出去,难免损坏女郎的闺阁名声!


    周灵此时可顾不得什么名声。


    她伤心痛哭一整晚,只觉得自个儿才捡回来的破碎自尊,又被大堂兄踩得稀碎......


    第二日,晨光熹微。


    阳光透过窗户映出斑驳的花纹,落在屋内的地上犹如点点碎银。


    姜如初同施若愚用过早饭后,便带上施将军送的那套珍贵的笔墨,踏上返程。


    施若愚在门口巴巴儿的望着她,“如初,你要不再多留两日?我带你去西市那边吃炒蟹粉,顶顶好吃的。”


    姜如初不受她蛊惑,笑着提醒:“若愚,咱们昨儿夜里可是说好了,等我八月考完回来,再下山来陪你。”


    施若愚不情愿的点了点头,不舍的低声嘱咐道:


    “那我等你考上秀才后回来。”


    身后的暗香和疏影对视一眼,都忍不住扑哧一笑。


    疏影偷笑道:“女郎,你说的这话,好像那殷切盼着秀才相公回家的小娘子。”


    施若愚毫不在意的说道:“这怎么了?这世上儿郎有几个能比得上我家如初,若是可以,我倒情愿做她的小娘子呢。”


    姜如初吓了一跳,连忙退后几步,佯装害怕的说道:


    “小娘子休要这般痴缠,小生未取功名之前,无心情爱!”


    她这般说,几人顿时就想起让施将军误解,让姜如初匆忙下山的那一句情诗,都笑了起来。


    心似流水不倦花,我如明月君勿念。


    施若愚也想起来了,一边忍笑,一边瞪她一眼。


    哼了一声道:“那情书都不知给我写多少封了,现下想抵赖,那可晚了,我告诉你......”


    “等你高中状元时,本女郎就拿着你这些‘证据’,堂堂正正的去你家做状元夫人!”


    疏影和暗香都笑得直不起腰。


    姜如初也笑了起来,她随口答应:“好,我若是状元,施家女郎便是状元夫人。”


    好一会儿,众人都笑够了,也到了分别的时候。


    姜如初挥了挥手,便转身朝巷子外走去,


    这高墙大院,始终不是她该久留之地。


    姜如初来时双手空空,回去时却多了一个包袱,里头都是若愚给她带的吃食,还有一套笔墨,以及三个花瓶。


    昨日席上那尊半透明冰裂纹的小瓶儿,最后离席时,曹女郎见她似乎忘记,临走时还不忘塞到她怀里。


    “你不是喜欢吗......”曹明雯一副看穿她的模样。


    还瘪了瘪嘴道:“虽然那狗尾巴草本来就是要给你的,但你怎么着也算帮我一回,我曹明雯不喜欢欠人人情。”


    她们这样的门户,最怕欠人人情,若是到时候真有为难之事求上门来,帮不帮都是难题。


    现下主动相帮,早些将人情还了,还免去将来为难的可能。


    姜如初其实没多喜欢这花瓶,只不过在一众的花瓶中,这瓶儿淡雅空灵,确实让她多看了两眼。


    曹明雯以为她出身寒微,没见过这么精巧的花瓶儿,可怜的看了她一眼,大方的将自己那瓜棱瓶儿一并都给了她。


    还扭头问钟晴:“阿晴,你那蒜头瓶儿呢?”


    姜如初赶紧拒绝:“曹女郎,真不用了......”


    曹明雯扭头看她一眼,眼神看穿一切的说道:“这另外两个瓶儿就算你不喜欢,拿去卖了不也能卖好几两银子。”


    有些道理,但是她为何要去卖别人的花瓶?


    见姜如初一脸茫然,曹明雯从钟晴手中接过那蒜头瓶儿,一边往她怀里塞,一边说道:


    “你就别在我面前逞强了,我可知道不少事儿,你们这些寒门学子每逢科考,家中穷得都揭不开锅,不是还得卖田卖地......”


    姜如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曹女郎对她到底是有什么误解。


    真正穷到揭不开锅的人家,家中最多只有几亩薄田,甚至可能连田地都没有,上无片瓦遮身。


    出身在这样的人家,能活命就已十分不错,更别提读书。


    但总有人想逆天改命......


    “听说还有饿死在路上,回不来的呢。”曹明雯补充道。


    姜如初沉默了,这是事实。


    见她一手一个,怀里还揣一个,实在拿不下更多,曹明雯这才作罢,拍了拍手,满意的点点头。


    “行了,三个瓶儿,怎么着也够你一趟车马钱了,咱们之间的人情就此了结。”


    “你我算是两清了吧?”


    何止一趟车马,这三个花瓶拿到外头卖个十几两没问题,都够得上平民百姓家吃上一两年了。


    人家不想跟她有人情往来,姜如初心中自然也清楚。


    她从善如流道:“不仅两清,还是在下占了曹女郎便宜。”


    曹明雯觉得自己今日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又了却了心头事,便笑容轻松的走了。


    因此今日回书院,姜如初身上便多出三个花瓶来。


    只是不知,她这一趟下山,又能给静雅舍多出几位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