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绝不改姓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衙门里的席面铺设成了长龙,贵客陆续上门,门房应接不暇,十分热闹......


    而这时,姜如初正骑着高头大马,在县城里敲锣打鼓的刚游完一圈,她身后长长的队伍中,皆是面孔稚嫩的读书人。


    街上的百姓早已围得水泄不通,听着那队伍热闹的锣鼓声靠近,纷纷兴奋激动的探头来看。


    “哎哟,是无尾巷的姜解元来了!”


    “好些年没见过了,这孩子如今真是有大出息了,竟有些不敢认了......”


    姜如初身后,领头最先的便是桂花,她高高的举着“无尾巷姜氏如初,高中会宁郡第一名解元”字样的大旗,努力维持镇定。


    瞧着这紧跟在女解元身后,举着大旗十分显目的少女,人群中都是艳羡不已的八卦议论声。


    安氏母女早年常常在街头卖竹编,受尽风言风语,早已是无人不知,许多人都知晓她们母女改姓儿入姜家的事儿。


    曾还有人讽刺母女二人为了口饭,连祖宗都不要了。


    “走在解元身后,最前面的那个就是安氏的女儿,她们母女原先都是从外地来的......”


    在这小小的县城,哪家有个热闹事,早就传遍大街小巷,更何况是如今早已声名鹊起的女解元姜家。


    瞧着那举大旗的少女穿得齐齐整整,脸色红润,神气十足的模样,这些百姓都是感慨羡慕之色。


    “人家如今改姓姜了,女儿在给解元娘子做丫鬟,当娘的在姜家的糕点铺里做活呢。”


    “什么丫鬟,听说还能跟着一起读书呢,人家这叫伴读!”


    有人惊讶道:“能跟着读书识字,当真?”


    当即有人质疑:“大概是谣传......哪户人家竟还会收留外姓人读书识字,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吗?外人哪能靠得住。”


    改姓儿听着好听,可这能改过来,到时就能改回去,这外姓人终究没有血脉相连的羁绊,这姜解元又不是傻了。


    怎的可能会白白给别人家教养孩子.......


    人群中的安氏看着队伍前方的,仿佛已经脱胎换骨的女儿,眼眶早已是通红一片。


    却又听着身旁这些人各式各样的议论声和质疑声,竟还说她们早晚要将姓儿改回去.....这岂不是在说她家桂花忘恩负义之徒?


    安氏愤怒的扭头看过去,见是一个言之凿凿的老者,当即出声十分坚定的朗声说道:


    “姜解元许我家桂花读书识字之事,半分做不得假。”


    “主家的恩情永不敢忘,解元娘子对我家桂花的教养之情,更是如再生恩情,我安惠如在此立誓......”


    人群中的各式各样惊诧的目光看过来,没想到安氏竟就在此处,便见她一副忠贞不渝的愤慨神情,竟当众发下毒誓。


    “我的女儿以及后人,世世代代永远姓姜,绝不会改姓,若有违此誓,叫我母女俩死后到地府去,永世不得超生!”


    众人顿时惊愕不已,永世不得超生.......当众发下如此毒誓,众目睽睽之下,可见当真是一点后路也不给自己留了。


    刚才出声质疑,言之凿凿的那老者,瞬间惊得哑口无言。


    旁边的妇人赶紧宽慰她,“安娘子,这些人也就随口说说,你何必如此较真,咱们也知道你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安氏眼眶通红,“主家对我们母女的恩情,岂能容旁人随意质疑,咱们虽生来微贱,但也是懂廉耻的,这必须要较真!”


    见她这般维护,周围方才质疑的人,再不敢胡言。


    不过可见,这姜解元家待她们母女肯定是极好的,否则谁会平白无故这般死心塌地,一副再不回头的模样。


    原先受人欺凌,无根无萍的人,衣裳都穿不上一块完整的,现下人家给解元伴读,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这便不只是一口饭的事.....读书识字,这哪是改姓儿,这分明是改命了!


    瞬间周围人都不由目光发亮,齐刷刷看向那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解元娘子,“吃饱穿好就算了,竟还能跟着读书识字......”


    也不知她还要不要再收伴读丫头什么的......


    敲锣打鼓的队伍很快走近,又逐渐远去,桂花身后队伍里的读书人,均是由许县令从县学挑选的才学上佳的女郎和儿郎。


    个个手中都举着写着各式各样“一举夺魁”“荣登桂榜”等大旗。


    这些年轻的读书人脸上,都是与有荣焉之色,他们这些县学学子,能被选来给女解元抬匾举旗,可都是经过好一番角逐的!


    长长的队伍的正中间,抬着一块高中举人后朝廷赐下的匾额,上面的“解元”二字尤其醒目。


    除了这块写着解元的匾额之外,还有郡城拨下的二十两牌坊银,用以在举人的家门口修建举人牌坊,以示世世代代荣耀。


    连中四元的女解元,这可是凤台县有史以来的头一位,城中但凡有读书的人家,无不想沾这份喜气,都是争着来抢这份差事。


    无数的百姓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纷纷欢呼着从家中跑出来,夹道来瞧热闹,“快快,是女解元要建孝廉第了......”


    不少人好奇的打量着马背上的那位女解元,眼底皆是敬畏与好奇,有胆子大些的便一路兴奋的跟着队伍走,边走边看。


    姜如初从热闹的西街一路游到安静的东郊,许县令今日同凤台县一众德高望重的乡贤,都在此祭天立碑书写县志。


    此处便是她的孝廉第牌坊建立之处,按常理说举人的牌坊应当是建立在家门口,但她家在无尾巷最深处,实在狭窄。


    许县令便亲自请县里的风水大家勘测,选中了东郊这一处,后临整座凤台县,前望首都盛京的风水宝地。


    不仅如此,听闻县老爷还亲自上门请了霍家族老出山,亲手为女解元填写碑文,书写县志!


    霍老啊,那可是曾官至三品太仆寺卿的致仕官员,凤台县中最为德高望重的长辈,往年的举人书写县志的时候,可请不来他。


    上次听闻他出山时,还是三年前他们霍家子孙、霍家大郎君高中解元的时候,才有幸请得动他书写县志。


    如今也就这连中四元的女解元,才配让他老人家再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