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重要的证据

作品:《艺考落榜,我觉醒了田园系统

    几人坐在一起闲聊着,不知不觉话题扯远了。


    杨学武蹲在边上,得知林北最近要盖房子,那就肯定需要人手。


    兄弟两人闲着也是闲着,心想能不能找点活干,多赚点钱养家糊口。


    “林北啊,我跟学军能不能来你家干活,工钱你看着给就行。”


    杨学军也是这样想的,他也已经老大不小,家里忙着张罗婚事。


    娶媳妇办酒席,还要给人家女方那边准备礼物,这得花不少钱。


    “对,我跟我哥有的是力气,搬砖和泥抬东西,哪怕是拉大锯都能干。”


    单位过年期间放假,在家里边闲不住,找点活能赚几个是几个,总比待在家里坐吃山空要强。


    刘二军不需要,今天他专程来还钱,修配厂那边还有好多活等着去干。


    单位里那些运输车辆,都在趁着这个时间段检修,过些日子忙起来就没时间修理。


    “之前你俩就是商量这事儿吧,鬼鬼祟祟我还以为发生啥了。”


    林北早就注意到兄弟俩的异常,而且他两人说的那些悄悄话,自已早都听到了。


    “只要不嫌村里条件差,什么时候来我都欢迎,工钱别人多少你们也是多少,干一天算一天。”


    “行,我两人明天来报到。”


    得到了回复后,兄弟二人也是乐开了花。


    这年头找工作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时时刻刻想着养家糊口。


    三人开车返回城里,大舅也回了家,周建国出门去联系村里的木匠。


    等到了明天正式动工,早点把前期工程搞定了。


    院里这会儿就剩下林北,他目光不由看向上房,那两条已经塌了的土炕。


    按照林满囤的说法,金条是从东边烟囱扔进去的,垂直掉下去应该很容易找到。


    集中意念发动透视技能,眼前的土炕渐渐变得虚无,内部的结构清晰呈现在视线中。


    不得不说这技能属实有点费人,发动一分钟整个人全身的力气,像是要被抽干了似的。


    好在最后时刻,终于发现炕洞里边,有那么几根金闪闪的物件,跟描述差不多。


    “找到了,想不到还真的有!”


    林北稍微缓了缓,接着找来了铁镐,顺着炕板往下挖。


    几分钟过后,随着上边覆盖的泥土被剥开,出现了两根金条。


    拿出来下边还有,总共挖出来了五根。


    大拇指粗细,十公分那么长,扔到炕洞里这么长时间,颜色依旧金光闪闪。


    “我的天…要放在后世,五根金条少说值二三百万。”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果然没人能抗拒这东西的诱惑力,实在是太耀眼了。


    金条虽说是林满囤捡来的,可他并不敢出手,要是被抓到根本解释不清楚。


    与其说是外财,不如说成是祸害,烫手山芋才对。


    当然这五根金条到了林北手里,处理的方式同样丢到空间里,牢牢保守秘密。


    明天这屋里边,除了围墙之外剩下的都要拆,该扔的都得扔掉。


    林北再次发动透视技能,看看其他边边角角,有没有藏起来传家宝,别到时候让人给砸了。


    这么一找还真有新的发现,地面上有块方砖下边,似乎藏了东西。


    铁镐砸下去,轻易砸出个洞,将碎掉的砖块清理掉,里边是个木头箱子。


    箱子四周让耗子给啃了,底部更是啃出来个洞,拿出来直接劈开。


    里边出现个铁盒子,年代久远早就生锈了,关闭了透视技能,也不知道里边是啥。盖子打开后,就看见里边是一个牛皮纸的信封,保存还算完好。


    当林北拆开封口,取出里边的信纸,上面所写的内容,着实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林北的曾爷爷,活着的时候留下来的,本意是要给死人讨回个公道。


    奈何那会儿时局动荡,告状无门。


    搜集到的证据,全都藏在了铁盒子里,等着后人来完成。


    可惜遇上林天良,跟林大山两个败家子,老爷爷还没来得及叮嘱,就被活活给气死了。


    东西一直埋在地下,直到林北发现后,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好家伙,怪不得那么多淘金人,秦家一夜之间发了,感情是吃了人血馒头。”


    事关重大林北将信收进空间,这可比那五根金条重要的多,保存好了以后有大用处。


    第二天一大早,周建国带着一帮人,先是敲了敲门。


    “进来吧,门栓没插!”


    等了这么长时间,盖房子的事终于到了开工的时候。


    大舅推算过,今天这日子适合动土。


    林北早就在院里边等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将林家的老宅恢复原样。


    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已的想法。


    比如说专门用来做饭的厨房,还有能够洗澡的浴室,冬天生好了炉子,也能搁家里边洗。


    “工人我都带来了,都是咱们老金沟的,你先看一下。”


    大门推开后,周建国带着众人进了院子,四五十岁基本都是熟面孔。


    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挣工分,闲着的时候就给人打工,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


    不过这两年谁的日子都苦,修房子盖房子没几家,有点手艺也派不上用场。


    “你找的人我放心,都是乡里乡亲的,干活也差不到哪里去。”


    盖房子这件事,全权交给周建国,自已在这方面一窍不通,也就不跟着瞎掺和。


    这会儿门外驶来了辆大卡车,是杨学武跟杨学军,兄弟两人早早赶了过来。


    就算再好的朋友,人家出了工钱,就得按照规矩去了做事。


    “开工之前我先讲两句,今天这日子不错,天气回暖而且没风,大伙干活的时候小心点。”


    林北走到院里,点上三张黄纸,再插上三炷香。


    老祖宗传下来的,告苍天敬黄土,该有的仪式还得有。


    “用不了多久,大伙都要下地,在我这里干活,跟其他家不一样。”


    “采用记件的方式,干的越多挣得越多,当然得保质保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众人一脸疑惑,还是不明白啥意思,实在是这些词太过于超前了。


    “小北啊,你说的那个计件是个啥?”


    “啥叫干得多挣得多,别的家工钱都是一天一块钱。”


    “能不能说简单点,我们都没听说过。”


    村里人肯定不明白,杨学武跟杨学军兄弟俩,知道这话是啥意思。


    就跟他们完成每天的运输任务,再去接私活一样,接的越多赚的越多呗。


    想要改变传统观念,确实没那么容易,林北想着从这件事开始,给后来要做的打个样子。


    “这个很好理解,就比如说下地掰棒子,掰一个是厘,十个就是一分,一百个就是一毛。”


    村里人没啥文化,用最简单的农活举例子,通俗易懂。


    “谁能耐大谁赚钱多,只要大伙认真去干,我保证工钱至少是其他家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