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第一幕落

作品:《重生之富二代成长日记

    蔡经理轻轻敲响了徐亮的办公室门。


    片刻后,里面传出一声“进”,蔡经理这才推门而入。


    徐亮此时正在抽烟,他将刚刚燃到一半的烟头,用力按进烟灰缸。烟雾缭绕,他随手将雾气扇开,说:“什么事?”


    蔡经理迟疑了一下,这才走过来说:“徐总,李总似乎有计划要对我们财务部的账目进行审计。”


    徐亮轻轻挑了挑眉说:“哪里得来的消息?”


    蔡经理说:“他跟集团公司总部打过报告,让那边派内部审计人员过来。”


    听到这里,徐亮略微沉默了一下,摇摇头:“审计,是不可能阻止的,你做好准备就行了。”


    蔡经理犹豫了一下,说:“可是……”


    徐亮摆了摆手:“找我就这件事吗?”徐亮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


    蔡经理怔了怔,片刻后才摇了摇头:“没其他事了。”


    徐亮淡定地笑了笑:“如果真的要审计,等审计的团队进场了再说吧,好好接待就行了。”


    蔡经理没有在徐亮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站起身来点点头:“好,那我先去忙了。”


    当蔡经理离开以后,徐亮的表情才变得严肃起来,眼神缓缓眯起,喃喃自语道:“审计吗……”


    ……


    李旭的计划非常顺利。


    他联系到的那几家猎头公司办事十分有经验,不到一个星期,以金莎为首的几人便相继递来了辞职报告。


    做戏要做全套。对于那几个老油条,李旭只是挽留了一下;而对于金莎,李旭则是三番五次地挽留,并且给出承诺。


    他清楚其他公司开出的条件,每次给出的条件都刚好卡在金莎的心理阈值之下。


    得知李旭这边还在尽力挽留,试图挖走金莎的那家公司自然就更加相信金莎的能力,毫不意外地增加了筹码。


    这件事情在公司里传得沸沸扬扬。毕竟公司规模大,绝大多数员工都没见过新来的总裁李旭,只见过他的名字,所以关于李旭的一点点消息都会成为大家八卦的谈资,相关传闻也越来越离谱。


    “新来的那位李总裁你们知道吧?清北大学毕业的,是集团董事长的亲生儿子,真正的富二代,人也长得很帅。不过呢,你看他刚到我们公司,就有好几个金牌销售辞职。”


    “哦,那个辞职的金莎吗?我知道!上次她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拿下了一个集团都放弃的项目,真的很厉害。这么优秀的人才,也没留下来吗?”


    “你们不知道呀,咱们这位李总裁是亲自去挽留了,但人家不买账!看来你们还不知道内幕,我其实听到过一些内部消息。你们知道那些销售为什么要集体辞职吗?跟新的薪酬方案有关系!那个薪酬方案要降低市场部销售人员的工资总额,咱们这位新来的李总裁其实是在背锅。方案很早就在讨论了,以前刘总在的时候就在走流程,我估计咱们这位新总裁都没了解清楚情况就签字了。”


    “唉,咱们这位李总刚到公司就摊上这么倒霉的事了吗?”


    诸如此类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而作为事情漩涡中心的李旭,却丝毫不在意。别以为私底下的讨论传不到他耳朵里,他饶有兴趣地听着黄玲玲汇报公司里的这些风言风语,不禁哑然失笑:“玲玲,这件事你怎么看?”


    黄玲玲跟李旭接触一段时间后,已经大致摸清了他的脾气,知道李旭并非古板严肃的人,相处起来轻松随和,便笑嘻嘻地说:“以前我在前台的时候,总觉得上面的人傻乎乎的,被底下的人欺瞒。现在我才明白,真正厉害的人,什么事情都清清楚楚。”


    李旭笑而不语。


    此时,和普通员工一起议论李旭的,还有财务部的蔡经理。他在和几名心腹吃便饭时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只是笑了笑,没发表太多看法,心里却在冷笑。虽然李旭曾在会议上从专业角度让他难堪,让他明白人外有人,但他觉得李旭弄错了方向。在他看来,财务报告只是工具,方向不变,调整工具本身改变不了结果。显然,这位年轻总裁专业能力虽强,却没意识到方向问题,这么一想,倒是自己多虑了。


    与此同时,市场部的潘经理心情却有些糟糕。这几天他天天加班,忙着锦丰银行的项目。锦丰银行还有一个月就要开标了,可眼下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时金莎又辞职了,另外几个老油条辞职,潘经理倒不怎么在意,但金莎的离开对市场部影响很大。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金莎辞职后加入了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顺科,而顺科正是锦丰银行项目最有力的竞争者。


    潘经理心里不由生出一丝怨气。金莎辞职的余波还在蔓延,毕竟连这么优秀的人都走了,其他人会不会也有想法很难说。要是金莎的离开再影响到夏瑞,让他也跟着辞职,那锦丰银行项目就彻底没希望了。想到这儿,潘经理靠坐在办公室里长吁短叹。


    不过,这样的状态没持续多久,黄玲玲就打来了电话:“潘经理,李总主持安排行政办公会,请您参加一下,上午十点。”


    潘经理应了一声,懒洋洋地起身准备去参会。


    10:00。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到齐坐好。


    李旭直接开口:“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首先第一项是关于对公司财务的审计。当然,这不是我不信任财务部,而是按照规定,每个季度必须要有一次。上个季度大家都忙于业务,集团那边也没派人下来,这个制度我们还是要坚持好,我看就定在这个月月底吧。”


    李旭看向众人,“大家有没有意见?”


    此时,蔡经理率先发话。他皱着眉头说:“这个季度我们马上就要准备半年报了,除了年终决算,最忙的就是这个月。这个时间进行审计,”他神色凝重,低头顿了一下,“会不会有一些冲突?”


    李旭笑了笑:“那蔡经理觉得什么时间比较合适?”蔡经理抬起头,试探着说:“要不然下个月怎么样?下个月我们就没那么忙了,可以腾出手来配合审计。”


    李旭没有回答,见其他人也没意见,便说:“这样,大家都先考虑一下,我们先说第二个议程。”


    李旭将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出具的薪酬方案和财务分析报告摊开,“之前的薪酬方案又进行了四版修改,目前我觉得差不多了,大家再看一看,如果没有什么意见,就正式通过这一版的薪酬制度。”


    这版薪酬制度连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都还没看过,上次递交后是李旭亲自修改的。黄玲玲给每人发了一份,几个不重要的部门没怎么犹豫就表示没意见。


    徐亮翻开薪酬制度,认真看了一阵,目光闪烁几下,露出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看李旭,却没有发表议论。


    还是蔡经理率先发现报告里的核心重点。他迟疑了一下,说:“市场部的薪水是订总额,不定人头,这样合适吗?”


    李旭只是平静地看着蔡经理:“所有的制度都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设置薪酬制度,跟集团提出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能者多得的方针是吻合的。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


    蔡经理迟疑了一下,硬着头皮说:“可能还需要放在模型里面再认真计算一下。”


    李旭顿时笑了起来:“蔡经理,你最近这么忙还要去设计模型,那未免也太辛苦了吧。”


    这话让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大家都不再说话,看看李旭,又看看表情尴尬的蔡经理。刚才李旭提审计时,蔡经理说忙;现在李旭坚持这样设置薪酬方案,蔡经理又唱反调,在场的人都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李旭的语气瞬间冷了下来:“好了,这份薪酬方案就这么定下来了。”他意味深长地看向人力资源部的孟经理,“孟经理,你觉得有没有问题?”孟经理自然不会有意见,他制定的方案基本没大改动,自己在报告里的小心思也被照顾到了,便连连点头:“我没有任何意见。”


    李旭又看向徐亮:“徐总,您觉得呢?”


    徐亮笑了笑:“我也没有意见,那就这样通过吧。”


    这时蔡经理后悔不已,连忙说:“我也没有任何意见。”


    李旭点了点头:“好,那这样的话,这份方案我们就通过了。”


    会议结束后,潘经理才恍然大悟,他这才意识到,之前辞职的几个人,原来是为后面的人腾出薪资空间。如果薪资总额不变,少了7个人,其中还有一个主管,就算再招两个新销售,其他人的待遇也能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留下来的人从忠诚度上来说肯定更靠谱,而且离开的都是他之前向李旭汇报过、重要度偏低的人。想通这一点后,潘经理既兴奋又对李旭生出莫大的敬畏。


    原来,李旭早已不动声色地把所有事情都考虑周全了,此时他对接下来的锦丰银行项目也更有底气了。


    徐亮也回到办公室,打开办公系统,那份新的薪酬制度已经递交集团审核。


    看着上面的内容,徐亮面无表情,轻轻叹了口气。对于李旭如此轻松地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他还是感到十分意外。看来这位董事长公子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不过,日子还长,锦丰银行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可是李旭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