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神医的名声

作品:《随身空间:神医娘子逃荒种田忙

    “本王决定亲自去一趟云州,”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冰冷,“带上良娣贾秦华。”


    谋士们纷纷附和,说这是个绝妙的主意。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诡异的影子。


    司马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要亲自去看看这位神医,顺便查清银锭被掉包之事。府中的灯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条阴森的毒蛇。


    贾秦华站在屏风后,听着殿中的议论,心底一片黯然。她知道自己不过是楚王手中的一枚棋子,可她又能如何?


    司马川暗自盘算着,若那位神医真有传言中的本事,不惜一切也要将人拉拢到自己这边。


    毕竟,太子手中已经有了连珠弓图谱,若再让他得到这样一位神医,那就更难对付了。烛光下,他的眼神愈发阴冷。


    府中的下人们低着头匆匆走过,没人敢多看一眼。他们都知道,当楚王露出这样的表情时,必定有人要倒霉了。


    司马川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月色,眼中满是狠厉。他是父皇心头最爱的儿子,那个位置,他志在必得。


    贾秦华悄悄退出大殿,月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她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楚王手中的一把刀,而那把刀的锋芒,直指向楚星河。


    仁心医馆中,林芷柔在楚星河的怀抱中沉沉睡去。她不知道,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楚星河守在林芷柔床前,忽然打了个喷嚏。


    睡梦中的林芷柔被惊醒,纤细的手指下意识搭上他的脉搏。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习惯。


    “脉象平稳,没有风寒。”她闭着眼睛,声音带着几分慵懒,“不过你最近太累了,气血有些亏虚。”


    楚星河望着她略显苍白的小脸,心中一阵怜惜。自从开了医馆,她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有你的仙露泉滋养,我怎会生病。倒是你,该好好休息。”


    “我没事。”林芷柔翻了个身,将自己裹进被子里,“你要出去?”


    “嗯,心中突然不安,得出去一趟。”楚星河眉头微皱,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发丝。


    “去吧。”林芷柔打了个哈欠,“记得关门。”


    楚星河俯身在她额头落下轻吻,为她掖好被角。他的动作极轻,生怕惊扰了她难得的休息。待她呼吸渐渐平稳,他才吹熄烛火,悄然离去。


    夜色如墨,他的心却比夜色更沉。那种被人盯住的感觉越发强烈,仿佛有无形的目光穿透黑暗,紧紧锁定着这片区域。帝都怕是有消息传来了。


    后院的梧桐树下,一只信鸽正停在楚云手上。飞鸽传书刚到不久,纸条上只有简单一句:【神医名声传开,当心。】


    楚星河眸光一冷,将纸条烧成灰烬。他快速写下回信,让楚云放飞信鸽。夜风吹散了纸灰,但吹不散他心中的忧虑。


    “主子,为何要给东吴发消息?”楚云有些不解,“他不是一直...”


    “闭嘴。”楚星河打断他的话,“加强城内巡查,帝都那边怕是要派人来了。柔柔的医术已经瞒不住。”


    “谁这么多事?”楚云气愤地跺了跺脚,“我们好不容易安稳下来。”


    楚雨却叹了口气:“林大夫医术通神,早晚会传到帝都。这段时间,城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有些面生的我都记不清了。主子,要不要给林大夫安排些人手?”


    “不必。”楚星河摇头,目光望向林芷柔的房间,“她自有本事,我们只要确保她不被带走就行。这是我们的地盘,还能让人在眼皮底下动手不成?”


    楚云和楚雨对视一眼,默默退下。他们都知道,风雨欲来。


    次日清晨,仁心医馆门前挂起了歇业的牌子。不少病人失望而归,有人还在门口徘徊不去。


    “听说林大夫要去庄子上安排种植药材。”一个老妇人叹气道。


    “可不是嘛,这事关重大。”旁边的小贩接话,“听说要种好些名贵药材,以后咱们看病就不愁药材短缺了。”


    马车缓缓驶向庄子,车厢里,林芷柔正在翻看药材清单。她的手指在纸上轻轻划过,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蹙。


    伍大年早已在门口等候,远远看见马车就迎了上来。“林大夫辛苦了。新来的人手都已到齐,正在登记造册。”


    “这么快?”林文昂有些惊讶地跳下马车。


    “都是些在外头混不下去的,听说这里收人就赶紧来了。”伍大年苦笑着摇头,“有的是逃荒来的,有的是被地主赶出来的,还有些是...唉,都是可怜人。”


    林芷柔从马车上下来,环视四周。清晨的阳光洒在山坡上,露珠在草叶间闪烁。她的眼中闪过赞许:“地方不错,适合发展。人多不是坏事,可以将这里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是什么?”林文昂一脸茫然地挠头。


    “就是自给自足的循环。”林芷柔耐心解释,手指在空中画着圈,“比如你们的卤味作坊需要猪肉,可以自己养猪。猪粪可以肥田,种出的粮食又可以喂猪,这就是一个循环。”


    伍大年眼前一亮:“林大夫说得对,这样庄子上再多的人都能用得上。现在有些人还在发愁没活干呢。”


    “酿酒、榨糖都可以这样做。”林芷柔继续道,“每个环节都能安排人手。走吧,带我去看看山地,看哪里适合种什么。”


    一行人沿着山路向上,林芷柔不时停下脚步,观察地形和植被。她的目光专注,仿佛在脑中勾勒着未来的蓝图。


    来到一处缓坡,林芷柔蹲下捻了捻土壤:“这里的土质适合种甘蔗,可以开垦。山脚下可以建猪圈,人畜分开住,避免疾病传染。”


    “这边的水源充足。”伍大年指着不远处的小溪,“可以引水灌溉。”


    林芷柔点头:“很好,水源是关键。这条溪流上游可以种些净水的植物,保证水质。溪边可以种些药材,喜阴的放在北面,喜阳的放在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