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蒋瓛倒台!得派大明水军踏平整个东瀛!
作品:《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接近午时,
锦衣卫诏狱,
内院西房,
林豪负手而立,
呆呆地看着即将刚发芽的树,心中无限感慨,
可能是我太心急了,
如果当时蒋瓛拔刀的速度再快一些,
或者我的站位再往前靠一点,
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求死之路,怎么会如此坎坷?
这是
这时,院门打开,
田飞觉带着几名手下走了进来,一脸讨好地行礼,
“林大人万安!”
“卑职给您带东西来了。”
林豪知道老熟人田飞觉是宋忠的人,算是自己人,但还是客气地说道,
“田狱官,我又是被陛下亲令下狱的,”
“坐牢还是得有坐牢的样子,”
“以免别有用心之人,胡乱检举,对你不利。”
田飞觉心中一暖,
林大人不愧是宋大人的至交兄弟,
总是能设身处地的为我等底下人考虑,
幸亏他前几回进诏狱,没和他交恶,算是结了善缘,
“请林大人放心,”
“诏狱,乃至整个锦衣卫,从今日起,正式都由宋大人说了算,”
“没人敢拿您的事,乱嚼舌根。”
林豪眉头一挑,
正式由宋忠说了算?
“你的意思是宋老哥已经高升了?”
田飞觉笑着拱了拱手,然后挺直自己的驼背说道,“林大人果然通透,”
“陛下刚刚已经下旨,晋升宋大人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林豪微笑着点点头,“真是可喜可贺!”
“宋老哥上位,实至名归。”
“陛下终于想起来处置蒋瓛那厮了。”
想到蒋瓛,林豪的面色变得凝重,
朝堂又少了一个极端的仇家,
我求死之路上,痛失一大助力,
这到底算是幸,还是不幸?
田飞觉见林豪脸色微变,
以为林豪担忧蒋瓛这个死敌会“反扑”,
“林大人,放心!”
“陛下问罪蒋瓛的旨意到了之后,宋大人已经把他打入诏狱的最里区,”
“他在那里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会宋百户正亲自带着人,去查抄蒋府。”
说着,
田飞觉靠近林豪压低声音说道,
“蒋瓛的人都被一锅端了,他的那个心腹手下江韦,为了活命,早已主动投靠宋大人,”
“凭他提供的线索,还有朝堂其他大臣的参劾指证,”
“这蒋瓛必死无疑,”
“您再也不用担心,他会在暗中谋害您了。”
林豪闻言,脑海中浮现出那双令人厌弃的三角眼,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不止少了一个能“帮”我的死敌,而是少了一堆,
老朱给我的“听候发落”,没有夺职,
估计还是不会往死处安排,
我还是得坚持既定方针,
时刻努力着提升自我位份,
在上位的过程中,一定能发掘出新敌人,
代替蒋瓛,来助力我求死。
林豪摆摆手,坐到竹椅上,“宋老哥办事,我放心!”
“不提蒋瓛的事了,”
“今日午膳是什么?”
田飞觉拍了拍脑袋,“光顾着和您说事,忘了正事,”
“今日的午膳是金樽坊的大菜,还有您喜欢的仁怀白酒,宋大人本想亲自过来和您一起吃的,”
“但他临时又被陛下召入宫了。”
“还有,宋大人吩咐过,您日常看的书,也一并从海关衙门带来了。”
说着,
田飞觉摆了摆手,
他那些干站半天的手下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一些人开始布菜,
其他人则把抱着书本,往卧房里送去。
林豪满意地点点头,
古代史书上有记载,
一些大臣身陷囹圄,都是忍着简陋的条件,认真去读书学习,
等到获释之后,又在朝堂上搅动风云,
我这是有样学样,
只不过我的诏狱生活,过得比他们舒服而已,
算是异曲同工吧!
······
御书房,
“陛下,臣把赵勉、俞通渊带来了。”宋忠进入内间拱手一拜,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预案文书,淡淡地说道“传!”
他已经想好了通过太庙偏殿,
去通过后世验证李景隆这法子的优劣,
但在此之前,
他出于谨慎考虑,
还是想着去弄清楚林豪的方案细节,
考虑到,
直接找林豪问询,容易被气到,
所以他便想到了林豪的“协办人员”,被自己贬为吏员的赵、俞二人。
身穿官府基层吏员灰色袍服的赵勉、俞通渊入内,恭敬地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赵、俞两人气色比以前身居高位的时候还要好,
完全不复失意被贬大臣的样子,
朱元璋顿觉诧异,但还是按下困惑,直入主题问事,
“起来吧!”
“今日召你们来,是想问一下林豪的海关方案之事,”
“昨日李景隆呈上了一个海关总办圈阅过的预案,咱也允准了,”
“而今日林豪这混球却是在早朝上直接全盘否定,而且又犯上悖逆,死命地编排了咱一通。。。”
想到林豪早朝时的猖狂言行,
朱元璋语气骤然变冷,双拳紧握,眼眸中透出无尽的寒意,
宋忠、赵勉、俞通渊,以及随侍太监,纷纷低头缩起脖子,生怕被帝王之怒波及,
朱元璋深呼一口气,平复情绪,继续说道,“林豪这套的方案,想必你们也是深度参与的,”
“咱想知道你们的想法。”
赵勉闻言,先扭头与俞通渊对视一眼,
虽然我二人已被贬到了低点,
可陛下和林老弟一样,依旧是信得过我们的才识的,
老夫必须得好好奏对方案之事,
将林老弟解救出诏狱,
也给自己谋一个复起的机会,
赵勉深吸一口气,“陛下,臣等的确协助林大人拟定了新方案,”
“林大人制定方案的原则是从朝廷社稷长远发展角度去考虑的,”
“我大明以重农抑商之策,发展了二十多载,已经步入稳定阶段,朝廷财税收入跟不上陛下的大展宏图需求,所以林大人想着借助解海禁之机,大力发展商业。”
“通过‘重商政策’催动朝廷财税收入变革,提升商税在财税收入中的占比...”
“最终,实现以‘重农重商’为主的发展大计...”
“。。。”
赵勉言语平缓,条陈清晰地将林豪方案中,海贸政策部分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朱元璋不住地点头,
赵勉这样的奏禀方式,才是正常的,
哪里像那混球,没讲几句,就可劲地编排咱,
他的道理再对,咱都听不进去,
不过,咱始终觉得这套“重农重商”的东西,有些把不准,
看来一切还是得推行起来,
从后世去验证。
俞通渊见赵勉奏对完毕,立刻开口奏禀军务方面的思路,
“陛下容禀,”
“林大人认为倭寇,在未来会对华夏造成巨大的危害,必须尽全力铲除,绝对不能姑息。”
“所以,解海方案里的水军平倭政策,比臣以前想的还要激进,”
“在商讨方案时,林大人甚至提出过,要派大明水军踏平整个东瀛。”
朱元璋:......
这混球居然有这么大的杀性,
区区东瀛岛倭而已,
哪里需要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