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汇报

作品:《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上午九点整,省委党校的小礼堂里座无虚席。


    四排长桌呈扇形展开,四十名学员端坐其中,每组面前都摆着精心制作的汇报材料。前排正中央,周作树、王振国等几位省委领导已落座,气氛肃穆而庄重。


    郑仪坐在小组最外侧,目光平静地扫视全场。


    今天,他们将第一个上台汇报。


    “第一组,请准备。”


    工作人员低声提醒。


    郑仪站起身,整了整西装下摆,神色如常地走向讲台。


    他的皮鞋踩在实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整个礼堂安静得落针可闻。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郑仪的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让每个人听清,却不显丝毫刻意。


    他没带稿子,连PPT的翻页器都没拿,只是单手轻搭在讲台边缘,眼神从容地扫过台下所有面孔,包括正中央的王振国和周作树。


    没有怯场,没有废话,甚至连开场自谦都省了。


    他直接进入主题。


    “我们组的汇报主题是‘基层减负的困局与破局’。”


    “基层干部不是不想干事,而是没时间干事。”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接剖开了在场许多人心里最清楚、却从来不敢明说的痛点。


    台下,王振国的眼神微微一动,周作树饶有兴趣的看着郑仪。


    郑仪讲的东西其实不复杂,无非是基层干部被会议、报表、检查压得喘不过气,真正下基层、办实事的精力反而被挤占。


    但奇怪的是,明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从他嘴里说出来,却莫名让人觉得——这问题必须解决,而且现在就得解决。


    他没有慷慨激昂,没有刻意煽动,甚至语气都没怎么起伏,可偏偏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稳稳钉进人心。


    讲到关键处,郑仪微微侧身,目光看向台下某位领导:


    “这个问题,其实中央已经指明了方向——‘权责清单’制度就是最好的破局点。”


    他一没批评谁,二没指责谁,就是把中央的政策原原本本摆出来,再配上江东省的实际情况分析,有理有据,坦坦荡荡。


    可正因为这样,反倒让人没法反驳,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文件依据,每一个建议都能在中央精神里找到出处。


    台下的李在明眯起眼睛。


    这小子太狡猾了。


    郑仪根本没在搞什么“大胆谏言”,而是踩着最稳妥的政治红线,精准地推进着自己的观点,既不僭越,又不畏缩,让领导们既觉得他敢说,又挑不出错。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汇报的最后,郑仪轻描淡写地总结道:


    “减负不是减责,松绑不是松懈。”


    “只要权责清晰、考核科学、容错到位,基层干部完全能做到‘轻装上阵’和‘真抓实干’两不误。”


    说完,他微微颔首:


    “汇报完毕,请领导批评指正。”


    没有刻意煽情的收尾,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就这么干净利落地结束,反倒让在场不少人下意识坐直了身体,像是意犹未尽。


    周作树第一个拿起笔,在评分表上写下什么,然后抬头看向郑仪,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王振国的表情依然严肃,但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的节奏明显比刚才快了几分。


    台下安静了一会,随即响起一片掌声。


    郑仪没有志得意满地环视全场,只是平静地走回座位,仿佛刚才那个锋芒毕露的汇报者不是他一样。


    杜云岚眼角余光瞥向郑仪,发现他的坐姿依旧端正,呼吸平稳,连西装领口的角度都没乱——好像刚才那场完美汇报对他而言,不过是小事一桩。


    这根本不是汇报,是一场表演。


    礼堂里的掌声渐渐平息,但许多人看向郑仪的目光却久久没有移开。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在江东省年轻干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要么能力超群,要么背景深厚,再不济也有过人的钻营本事。


    可即便如此,郑仪的表现还是让他们感到一丝……心惊。


    三天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汇报不算太难,难的是在组内明争暗斗的情况下,还能让所有人乖乖配合,甚至连林成栋这种刺头都主动打下手。


    更难的是……他居然能让李在明都闭嘴。


    众人心里清楚,第一组的成员里,李在明是最难缠的那个。


    他出身纪检体系,背后有老领导站台,向来瞧不上地方上那些靠关系爬上去的“少爷兵”。


    可今天,他居然全程没给郑仪使绊子,甚至还参与了汇报材料的完善?


    这小子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不少人心里甚至冒出一种荒谬的念头——要是自己被塞进郑仪那组,恐怕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他带着走。


    “下一位,第二组。”


    主持人宣布道。


    其他人陆续上台汇报,可气氛已经微妙地变了。


    郑仪刚才的汇报像一块无形的“天花板”,横在众人头顶——太稳重了显得没魄力,太激进了又容易踩雷,想对标他的水平,难。


    李明哲的第二组表现不错,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可惜少了些锋芒;郑怀民的汇报四平八稳,挑不出错,但也没留下什么印象;杨立新那组甚至显得有些凌乱,显然有人在背后拖了后腿……


    轮到第六组时,江雪走上台。


    她的汇报风格和郑仪截然不同——冷峻、精准、不带一丝多余的情绪。


    但奇怪的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她说的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甚至比郑仪的汇报更加“不留情面”。


    “政策落实的问题,本质上是执行力的问题。”


    “而执行力不足,往往源于‘责任链条’的缺失。”


    台下,郑仪微微眯起眼睛。


    江雪的话,看似在谈政策执行,实则句句都在指向某些人推诿扯皮、不愿担责。


    她比自己更狠。


    自己是在规则内找突破口,而江雪,更像是来掀桌子的。


    王振国的表情第一次有了明显的变化,他转头和周作树低声交谈了几句,后者凝重地点了点头。


    台下的学员们开始窃窃私语。


    “我去,这位大姐更猛……”


    “到底是京城来的,底气就是不一样。”


    “你说她背景到底有多硬?”


    “嘘——听说是李院士的学生……”


    郑仪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安静地看着江雪,眼底闪过一丝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