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知青果然有趣

作品:《重生73:怒怼吸血亲戚,坐拥空间吃香喝辣

    马国宝不信王大庆,还用“神棍”来形容他,结果挨了一顿教训。


    上午十一点。


    两人赶着牛车抵达城东煤厂。


    马国宝找到保安,让对方通知采购经理刘涛然。


    不多时,刘涛然出现在门口。


    王大庆远远一瞅,有些讶异。


    这不正是未来公改私改革初期吃下专区第一国营饭店,后来一跃成为东北饮食界王者的老刘同志?


    仔细一看,他心中泛起万千感慨。


    如今的刘涛然身材匀称,头发乌黑浓密,比小鲜肉还鲜,谁能想到几年后会变成一坨小山,脾气坏得人嫌狗厌。


    也难怪最终会被二婚妻子设局抛弃,几十年事业灰飞烟灭,最后流落街头。


    “刘哥,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起的我哥,奉天王大庆。”马国宝跟了王大庆半年,接待人的水平突飞猛进,快步迎上去介绍。


    王大庆闻声回神,从牛车上跳下来上前。


    “这就是王知青?比小马说的还俊朗,当真是一表人才前途无量。”刘涛然笑着伸出手。


    “不敢当。”王大庆赶紧伸手回敬。


    双方简单互相介绍了一番。


    刘涛然邀请他们到厂内部社区饭店吃午饭。


    做买卖需要长期相处,王大庆欣然接受。


    社区就在旁边几百米。


    三人一起乘坐牛车,很快就到了。


    他们把牛车停在饭店外,依主客身份落座。


    刘涛然喊来服务员点菜。


    来的是店长。


    王大庆一愣。


    他记得前世见到流浪潦倒的刘涛然时,曾见过一张黑白模糊的老照片,似乎就是眼前这位女店长。


    当时刘涛然不愿多提往事,他也只隐约知道这女人清明节前几天去世,甚至不知道刘涛然曾在县煤厂当过采购经理。


    算一算,也就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


    可这才刚认识半小时不到,说出来怕不是挨打,所以他选择装作不认识。


    点完菜后。


    三人开始谈起业务。


    煤厂家大业大不愁销路,核心是供货稳定。


    刘涛然不绕弯,开门见山:“每月最少五百斤净肉,能做到吗?”


    当前物资紧缺,肉类尤其紧张,县里各大单位为抢肉简直头破血流。肉联厂尽量协调上级供货,也只能勉强达到六成,剩下部分全靠单位自己想办法。


    于是,各单位都去找供销社,供销社从民间收肉给肉联厂划拨一部分,剩下的再出售给需要单位。


    可还是远远不够,像煤厂这种大单位只能把手伸向黑市。


    黑市虽说“花样多”,肉倒是有,但价格昂贵,一旦买多了,不管厂领导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县里要是突击审计,采购科长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刘涛然明知向王大庆这种散户开五百斤的口不现实,却还是硬着头皮试探一下。


    谁料王大庆竟一口答应。


    “真没问题?”刘涛然原本打算讨价还价,想着能谈成两百斤就算赢了,此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是的。”王大庆笃定点头。


    眼下灵泉仓库里囤着的野味不下三千斤,哪怕去皮去内脏,净肉也足够供半年。


    再说,他还会继续进山,加上灵泉空间养着猪,只要舍得花钱催生催肥,根本不愁供不上。


    “好同志,我怎么就没早点认识你……”刘涛然激动得猛然起身,走到王大庆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


    他激动也不奇怪。


    民以食为天,若能稳定供应厂里肉类,升职是迟早的事,甚至坐上厂里一把手的位置也不是没可能。


    王大庆也站起身回握:“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刘哥觉得过意不去,正好我有个不情之请。”


    刘涛然毫不犹豫:“但凡在我能力范围内,绝不耽搁半刻。”


    马国宝站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大庆哥刚才才认识人家一个小时,就托人办事,是不是太急了点?


    “这事对您来说不难,您先坐。”王大庆微笑道。


    两人重新落座。


    王大庆反客为主给刘涛然倒了杯茶,还亲自奉上一支烟:“我有个哥哥……”


    他开始介绍马国安的情况。马国宝想插嘴,被他桌下偷偷踩了一脚制止。


    刘涛然是个精明人,话听一半就听出些门道,等王大庆话锋一顿,才开口:“不应该啊,依你哥的背景,有关部门抢着要才是。”


    “我哥觉悟高,主动要求在乡下服务集体,可惜前几年救人落下伤病不能上山巡逻,虽说大队有照顾,可……”


    王大庆从头到尾都没提马国安的名字,说到这时叹了口气:“眼看奔三了还是个单身,家里人也跟着着急。”


    他实话实说,把马国安目前的困境讲出来。


    “啪。”


    刘涛然一巴掌拍在桌上:“你哥这等人才,捡到就是赚到,我这正缺个帮手,叫他随时过来。”


    马国宝听得几乎坐不稳。


    煤厂采购那可是肥差不说,还是实打实的国营单位职工,干几年还能落户分房,比在乡下熬着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多少人托关系走后门抢得头破血流。


    现在居然说给他二哥?这不是做梦吗?


    王大庆却很淡定。


    他很清楚,刘涛然不会只凭几句话就安排进人,对方图的是他这条稳定供肉的线,为的是自己的升迁路。


    刘涛然讲的是人情,但骨子里是生意。人情和利益本就不冲突。


    这也是他敢在生意还没正式开始就提要求的底气。


    “你哥怎么称呼?”刘涛然问得郑重。


    “马国安。”


    刘涛然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小马可真没说错,王知青果然有趣。”


    王大庆一开始没说马国安是马国宝亲哥,在他看来是为了稳妥推进合作,也是为巩固供货关系。


    这种迂回转直又及时坦诚的套路,很对他胃口,怎能不开心?


    可真相是如此简单吗?


    并不是,王大庆看中的,是未来。


    凭马国安的稳重性格,到四年后改革开放初期,刘涛然若要下海做生意,必定会带上信得过的帮手。


    而王大庆作为马国安一路提拔的恩人,自然不缺好处。


    可想而知,随着刘涛然事业做大,他分得的利益也会水涨船高。


    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他能借马国安之手,帮前世一位老年好友免除那场家破人亡的悲剧。


    人活一世,真正放在心上的亲友也就那么几个。


    而刘涛然,恰巧是其中之一。


    等对方激动的情绪稍平,王大庆这才说道:“每月两百斤净肉供应没问题,咱们来谈谈收购价吧。”


    刘涛然瞬间脸色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