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建村构想

作品:《镇国太子爷

    青山荒野路茫茫,百里云江望断肠。


    走时不见来时路,难得人家煮热汤。


    寻山建村这一路算是李怀安穿越至今最神奇的一路。


    山林荒野,走出半里。


    前一秒还能看见官道,后一秒便不见了人家。


    走在山道口,遇到了一户人家,搭了个草棚,煮着热汤。


    在清晨的凉意下,汤味极佳,勾起了李怀安的诗意。


    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一首。


    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较起来,那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这首诗最对李怀安的口味,有感而发,一鼓作气,不管好坏,感觉自己更像诗人了。


    “这山名唤何山?”


    见老人家切了野味过来,秦红随口问道。


    “此为云涧山,对面那一座叫云外山。两座山守望相助,一座在云中,一座在云外,由此而来。”


    “山中人多否?”


    “寥寥十几户,皆是猎户。”


    秦红点了点头,也摇了摇头,回头看李怀安问:“兄弟,此处当真可行?纵使山中有野味,也架不住几百上千兄弟终日打猎的。”


    “既要搬迁此地,岂能干坐吃山空之事?当然是开山扩土,屯田种粮。”


    “屯田?这山里怎么屯田?”秦红是一万个不懂。


    李怀安用筷子沾着汤水在桌面上画图,图案所现一块一块梯形方格层层叠叠沿坡而上。


    秦红看着图案,眉头紧皱,时不时地看一眼山下的云雾和山体走势。


    李怀安还没有画完,王蛮儿就看出来了:“哎呀,相公是说要在山坡上屯田,像梯子一样一格一格往上爬呢!”


    李怀安停笔了,笑看秦红:“此法可行?”


    江南一带属于平原,扬州属于特例,靠山靠水居多。


    所以江南一带多是平铺的田地,没有见过梯田设计。


    李怀安也不知这时代有没有梯田,反正随口胡诌:“我在游览天下时,走过长江以西源头地带,赵国的腹地,见过这类的田地,被称作梯田。如梯子一般沿着山体走势逐步开垦,先找到山头上的水源,合理规划水路,能让田的浇灌从上至下一格一格灌满。虽然在开荒时期比较辛苦,但在开荒之后,真正耕作起来甚至要比平原上种田更加方便省事。”


    “这真能行?”


    “天下的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不来试试谁又知道?”


    秦红蹙眉:“看着倒是挺新颖的,可开山种田非一日之功,再次之前,我们那么多兄弟吃什么?”


    “忘了白莲教?忘了那萧家?人家把钱都送到眼前了,岂有不好好利用的道理?放心吧,在村子自给自足之前,村子内部所有的开销都有我来支撑,保证不会让兄弟们饿肚子。”


    秦红表情肃穆,她是水寨大当家,知道宅子一天的开销有多大。


    现在李怀安亲口承诺承担寨子兄弟们的所有开销,这需要耗费多少?


    秦红不管是黑水湾水寨还是白莲教,只要能给兄弟们喂饱饭,那就是天大的恩惠。


    这兄弟不知情深情浅,只要他能履行承诺,秦红便把这份情给记住。


    想着,秦红起身给的李怀安鞠了一躬。


    “嗨,姐姐何故如此?”


    “兄弟,没啥好说的!我代表兄弟们给你道谢。”


    “道谢是不必了,只要让他们都搞清楚状况,能出力气干活的就吃饱,混吃混喝又本性不改的人让他滚蛋。”


    “这是自然!若能有个安定的去处,每日有一口热饭吃,谁愿意当劫匪?”


    李怀安点了点头。


    关于黑水湾水匪的事情,并未很深入地聊过。


    此刻在晨间山野里,无人打扰,李怀安便认真地跟秦红说一说。


    “黑水湾的兄弟多数手上都背着人命是吧?”


    秦红对此突然转移的话题有些茫然,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江湖中有金盆洗手一说,劫匪要隐退显然不是金盆洗手,或是说一句隐退就好了的。”


    “兄弟何意?”


    “照着朝廷律法,黑水湾的很多人都要掉脑袋,现在转眼就能变成一方村民,回归正常生活,对以往所犯的罪孽既往不咎,那是不是对以前被他们杀掉的人不公平?”


    秦红皱起了眉头,以为李怀安会提出真正的条件:“有什么条件就说。”


    “黑水湾的兄弟们身在新唐地界,自然就是新唐子民。以前犯过的错,造过的孽,可以既往不咎。但我希望兄弟们都记着他们还欠着新唐一笔债,以后若国家需要,他们能在民族大义跟前选择正确的队伍。”


    “兄弟多次提及家国大义,你到底是什么身份?”


    “以后自然会知道,但我想说,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是新唐的子民,就应该为国出力。是保家卫国,也是为家报国。”


    “我明白了!这里是扬州城的门户,要我们的弟兄在此建村便是要守好新唐的门户,将功补过。”


    秦红坦然一笑:“别的不敢说,我黑水湾的弟兄们多数是有一腔热血的,若能在新唐生根,谁敢来犯新唐,便是犯我家园。”


    李怀安起身,放下一锭银子:“下山吧,姐姐就先带一批人来开山建房,我呢,继续回去跟白莲教的人周旋。”


    ……


    回到山口,李怀安跟秦红分别,再带着王蛮儿回扬州城去。


    距离城门口还有百十米,便看见城门口围拢许多人,众人叽叽喳喳不知在议论什么。


    王蛮儿眼尖,指着城头上说:“相公你看,城楼上好像吊着人呢!”


    隔得太远,李怀安看不太清。


    不过经过王蛮儿的提醒,李怀安模模糊糊能感觉到是有十几个人被掉在了城楼上。


    如此情形,应该是什么重犯被抓,挂在城头示众呢!


    李怀安好奇,加快了脚步,混入人群之中,听到有人在议论。


    “听说白莲教闹得厉害,新唐朝廷派来的将领,刚到扬州城就端了一握白莲匪徒。”


    “都是听朝廷说的白莲匪徒,我们也没见白莲教干什么事呢!”


    “就是,听说白莲教劫富济贫,专门给百姓出头的。”


    “朝廷都为自己想,怕白莲教越来越壮大,以后不好处理,所以才扣上个邪教名头,朝廷哪儿管咱们百姓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