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粮种

作品:《母仪天下,从冒充丞相寡嫂开始

    “谢谢。”


    他平静接过,微微勾起的唇角却泄露了一丝情绪。


    不过这份喜悦没能维持太久。


    告别时,冯清岁道:“二爷日后还是别给我送宵夜了。”


    纪长卿:“?”


    “你是怕宗家护卫发现吗?放心,他们发现不了我的踪影。”


    冯清岁摇头。


    “前天锦绣阁的绣娘刚来量了尺寸,若是我这几个月吃胖了,就穿不下嫁衣了。”


    纪长卿:“……”


    没了送宵夜这个借口,他还怎么来见她?


    一眼看出他心声的冯清岁笑道:“我明天就回纪府看娘。”


    回纪府。


    看娘。


    这俩词组瞬间抚平纪长卿心头的躁郁。


    “好。”


    他不动声色道。


    “你大概什么时辰回去?”


    “下午。”


    那他回府还见得着。


    纪长卿带着满腔愉悦回府。


    睡前特地泡了一壶降火茶。


    翌日,百官惊奇发现,前两日跟个煞神似的摄政王,今日居然变成了弥勒佛。


    有人暗戳戳跟百福打听:“王爷遇到开心事了?”


    百福眨了眨眼:“可能是喝的降火茶奏效了。”


    那人眼前一亮。


    “降火茶?哪家药铺的?本官这几天刚好躁得很,想捡两副降火药吃。”


    百福:“……”


    没有要推介药茶的意思。


    纪长卿下朝后,早早阅完奏折,回府洗手作羹汤。


    冯清岁和戚氏聊了一下午,又吃过纪长卿做的晚膳,方回宗府。


    感觉自己过上了有生以来最平静的日子。


    “原来这就是岁月静好。”


    她站在廊前,看着暗夜里散发着幽香的腊梅花,轻声喟叹。


    也不知这份静好能持续多久。


    飘摇惯了的人,骤然安稳下来,竟有几分不习惯。


    “看来安稳也需要适应。”


    她喃喃自语。


    一旁的五花附和道:“没错,刚被你救下时,我也适应了好久。”


    冯清岁:“???”


    “你适应什么?不是记忆一片空白吗?”


    五花道:“虽然我脑子没有记忆,但身体有,躺在床上睡觉怪不习惯的,总觉得我应该睡在房梁上,而且总是一个时辰醒一次。”


    冯清岁:“……”


    可怜的孩子。


    以前也不知跟了什么主子,被如此苛待。


    “现在能睡好吗?”她问道。


    五花点头:“现在只要不在野外,我能一觉睡到天亮。”


    冯清岁轻笑:“咱们都早点睡。”


    “嗯!”


    日子一天天流逝,眨眼便到新年。


    冯清岁进宫和师父拜了年,两人商量了一下新年的计划,准备在太医院增加一个防疫司,先从防治疫病开始,提高百姓的存活率。


    “慈幼院已经有了,还得开设养老局。”


    第五轻轻道。


    “有了养老局,那些流落街头的孤寡老人就有了去处。”


    不过如今国库紧张,想要做慈善,需要开源才行。


    “得先找到高产的粮种。”


    先解决温饱,有了富余,才能推动手工业发展,积累更多社会财富,造福于民。


    冯清岁问道:“您说的高产粮种是指?”


    “红薯、玉米、土豆这几样,大熙本土没有,得下南洋甚至西洋寻找,才可能找到。”


    那就要出海才行。


    冯清岁心道。


    大熙原本有不少船队出海经商,但因倭寇横行,太祖在位期间便禁了出海贸易,只许番邦朝贡。


    若要取消海禁,怕是得先解决倭寇。


    要解决倭寇,得先训练水师。


    水师要强大,得配备坚船利炮,要发展造船业,制造大炮……


    师徒俩说完,将事情一划拉,列了个清单,交给纪长卿。


    纪长卿看完清单:(°ー°〃)


    忙不完。


    根本忙不完。


    他到底为什么要接下大熙这个烂摊子?安安分分当丞相不好吗?每天就抄抄家,炒炒菜,闲来还能画个画,逗个鸟。


    哪像现在,忙得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冯清岁见他生无可恋,宽慰道:“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咱们慢慢来,一代人完不成,那就交给下一代。”


    纪长卿:“……”


    下一代……


    成亲都遥遥无期,下一代什么时候能接过他的担子?


    他无意识瞄了眼某人小腹。


    冯清岁:“……”


    没忍住,敲了这厮一个棒栗子。


    “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压榨孩子?”


    纪长卿回过神来,忙移开视线,脖颈瞬间飘红。


    他就是随便想了一下。


    没有想歪。


    没有想歪好不好。


    “戚玉真的火药制得不错,”冯清岁掰回原先话题,“也许你可以考虑将她招到兵器司,如果她愿意的话。”


    纪长卿颔首:“好。”


    开年后便召了戚玉真入宫,询问她的意向。


    戚玉真惊诧:“招民女进兵器司?做匠人吗?”


    “你并非匠籍,算是特聘,和八品匠官一个待遇。”纪长卿回道,“若做出贡献,会提拔加封。”


    实际上,他正打算废除匠籍。


    匠籍制度虽然有利于技术传承和技术保密,但也抑制了技术革新,存在严重的消极怠工现象。


    兵器司的匠人所造火器,十件有九件不合格。


    与其将无志于父业之人绑定在匠籍上,不如培养有志之士,提高工匠地位,不拘一格降人才。


    戚玉真迟疑片刻,道:“民女愿意为朝廷效劳,但能否延迟上工?民女报名了元宵的烟花赛,想先完成赛事。”


    纪长卿眉梢微动:“你调配了新式焰火?”


    戚玉真点头。


    “民女这半年来,都在试验新式焰火。”


    “都有哪些样式?”


    戚玉真旋即说给他听。


    纪长卿听罢,问道:“你可有闲暇接个订制单子?”


    戚玉真:(⊙_⊙)?


    元宵佳节,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处处鱼龙舞。


    冯清岁和宗家一众表兄弟姐妹并肩走在大街上,赏花灯,猜灯谜,待月上中天,去了预先订好的酒楼,准备看烟花赛。


    他们订的是如意楼。


    如意楼刚好对着烟花赛扬,坐在窗边便能一观焰火全景。


    冯清岁刚走进大堂,便遇见裴闵如。


    裴闵如撇下自家兄弟姐妹,朝她走来,笑道:“你们也订了这里?是三楼雅间?”


    冯清岁点头。


    “我们也在三楼。”裴闵如莞尔一笑,“等会可以坐一块。”


    冯清岁笑着应下。


    忽而察觉有人盯着自己,抬头一看,是裴云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