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你就大胆地讲!
作品:《重生火红时代,狩猎58》 “小浩,行啊!”
毕副部长出去了,苏浩说得对不对,等待评判。趁着这个时候,杨光林给苏浩竖了一个大指,“连这都知道!”
他和这里几乎所有人一样,心里都认定,苏浩说得肯定对。
有根有据,不像是瞎编的。
更主要的,是跟苏浩一赌那人,此时脸色灰暗,已经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苏浩同志啊,趁着这个空隙,说说油压机和水压机的区别呗?”
“苏浩同志啊,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油压机是多大?”
“苏浩同志啊,这油压机现在咱国家可没有,能不能搞出它一台来?让那些小看咱们的,也佩服咱一下!”
这里有用心的,注意到了苏浩之前的话,纷纷问着、说着。
显然,他们已经不敢小看苏浩了。
但还是不免有“拷问”苏浩的成分在里面。
苏浩也没有拒绝,趁机给大家“科普”。这里坐着的,别管怎么样,那都是民用机械方面的行家。
有的更是决定新种花家工业发展方向的人物。
“科普”一下,开阔一下他们的眼界,没坏处。
“其实,水压机和油压机都属于液压机这一类,二者很难说孰优孰劣。在座的各位,其中就有不少知道液压机的。
我再介绍,就属于班门弄斧了。”
还是先谦虚了一下。
学术嘛,需要谦虚谨慎,和揍人不一样。
要真的说起来,液压机在50年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物。这里坐着的很多人那都是这方面的专家,都知道。
“苏浩同志,你就大胆地讲。”
郑部长首先给苏浩支持。
之前,他和国*部的赵老爷子通过电话。苏浩自然不知道这郑部长,是怎么挖到他的国*部背景的。
更不清楚,二人在电话里关于他,都谈了什么。
但他清楚,正因为有了和赵老爷子的通话、郑部长对他更加的支持了。
这就够了。
“好,那我就说说,不对的,大家斧正!”
苏浩也不再矫情:“关于液压机,无论是水压机还是油压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都在大漂亮国。”
“最大油压机,吨位为1.2万吨。这已经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油压机。而1955年前后,大漂亮又建造了两台世界最大的4.5万吨模锻水压机。”
苏浩首先说了两条“国际咨询”!
他有系统,乃百万穿越大军之中一挂逼。关于曲柄连杆机构和液压技术,系统商城又是全面提供所需资料。
这些东西,还是能够讲出来的。
“公平地讲,论起工业制造能力,还在美帝!”
“4.5万吨的水压机,那得多大啊!光是水泵蓄势站,那就得是咱这会议室的十倍不止吧?”
“不然他们怎么造大船、造航母,怎么在全世界横行霸道?”
听了苏浩的这两条“咨询”,众人又是不免一阵子的议论。
眉宇间都是羡慕不已。
这个时期,种花家“一五计划”(1953年—1956年)已经结束,“二五计划”(1957年—1962年)刚刚开始。
其中:“二五计划”又被称为“大跃进时期”。
有了“老大哥”援建的156个大项目,种花家掀起了建设自己国家的热潮。
种花家人就是这样,从朴素的“修桥补路”,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只要是有条件,就在不停地“装修”自己的家。
总之,人们的热情很高!
民族骨子里特有的研发能力也开始冒头。
“那么,我国的液压机生产状况怎么样呢?”
待到众人的议论稍稍停息,苏浩先来了个设问:“1953年,沈重将脚盆鸡撤走、没来得及炸掉、存在鞍山的2万吨自由锻水压机修复、安装后投入使用。
我国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在老大哥援建的几个大型企业中,有800吨、1200吨、2000吨、3000吨、6000吨自由锻水压机约8台。
油压机依然是空白。
就算是水压机,我们目前还是制造不出来。
这就是现在的状况。
我说得没错吧?”
说完,苏浩问在场的人。
“嗯!”
众人纷纷点头。
“苏浩同志说得对,我种花家目前确实没有生产液压机的能力。”
“所以我们才向一重下达了12500吨水压机的任务!”
“没有大吨位的液压机,我们的船舶、军舰、高性能管线、工程机械等,都无从谈起!”
说到这里,会议室中,传出一片哀叹声,“可是一重到现在还是没有传来消息啊!”
看得出,所有人都很着急。
水压机方面,虽然已经有不少的样机,但还都处于吸收、消化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哎,苏浩同志,听说你们搞的那一台电动制砖机上,就有一套液压成砖系统?”
忽地,郑部长说道。
也再次将谈论内容拉回到了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上。
“是!”
苏浩点头,“但实事求是地讲,要将那上面的技术,转化成大型油压技术,还需要有很多的难点需要克服。
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动力;一个是油缸、压柱的材质!
我估计,就算是一重那边,面临的也是这两个问题!”
“苏浩同志是行家啊!”
“直击要害!”
苏浩这话,直接指向了现在种花家液压机制造的症结所在,众人以及郑部长都点头。
尤其是郑部长,对一重那边,两个任务的进展情况,随时跟进。
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
“苏浩同志说得对!动力问题,这是首要问题,液压机没有动力,或者动力不够,一切都白谈!”
“动力问题,说白了主要是电机问题。我们的大功率电机生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破?”
“第二个是材料的材质问题,苏浩同志这话也是一针见血!”
“打铁还需自身硬嘛!没有过硬的材料,怎么轧?”
“材质问题,说白了,则是我们的炼钢水平问题。没有好的钢材,同样的一切都是白谈!”
众人说着,纷纷摇头,似乎是越说问题越多,成了狗扯羊皮似的。
其实,这还是一个综合工业能力的问题。
种花家的工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点点地补,缺啥补啥。最后,补出了个300多个工业类别样样都有。
哪个都不缺!
没办法,被逼出来的。
“苏浩同志,你们厂要接手1150mm初轧机和12500吨水压机任务,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解决办法?”
还是郑部长,问到了问题的关键。
当然,目的也很明显,有办法解决,那任务就给你们;没办法,那也就没必要临阵换将了。
“这个问题,你俩回答吧。”
苏浩对杨光林和李东升说着。
经过这几天对电动制砖机的拆解、技术的消化、以及对苏浩给他们相关资料的阅读,他们应该能回答郑部长的问题了。
但在苏浩的最根本理念里,其实并不同意,啥都自己造。
干嘛要自己苦哈哈地制造?
郑部长你需要什么,我派苏宇、苏宙出去一圈,给你抢回来用不就行了?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抢,是一种最高效的手段!
百年来,他们抢了咱多少回了,又抢了咱多少东西?
就不兴咱也抢他一回?
“哼!”
这边,杨光林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回答。忽地,屋门一响,毕副部长走了进来。
还带着一声冷哼。
脸色更是黑得如锅底一般!
“哈!”
苏浩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一声冷笑,“这是打了你的一条狗了,不高兴了吗?可有失你部长的风度啊!
不过,你最好还是别惹我。
惹急了,我连你这主人都打!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