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夜半泥石流
作品:《逃荒路上鱼肉粮,渣夫一家悔断肠》 丑娃兴许是嫌弃大人听不懂她的话,攥住赵郎中的手,锋利的针挑破自己小黑手。
“哎呦,丑娃哎,这个不能玩。”
“你这孩子今天怎么回事?”
大人们哪里晓得一岁左右的娃娃能懂这么多,全都不当回事,以为她是贪玩,李月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
她凑近丑娃,直视着小家伙琥珀般的眸子,放缓语气,一字一顿。
“你是想给大壮叔叔输血?”
丑娃冲着李月点点头,其他大人都惊了。
“我滴乖乖,小丫头甭看长得不咋滴脑袋瓜灵活的嘞,还晓得要救大壮。”
村里人也夸丑娃是个知恩图报的。
你救我一命,我还你几滴血。
大壮娘擦拭眼角,大丫也抱住丑娃亲香亲香,真是好妹妹。
村里大人那么多,怎么轮也轮不到这么一个小娃娃,李天摸摸小家伙的头让人把她抱走。
“放心,这么多叔叔伯伯,你人小,血不够,以后长大了再说吧。”
雨越下越大,大壮的头顶村里人也铺上厚厚一层预防雨水滴下来。
有了水,大家也纷纷拿出可以接水的工具攒水。
先前买的桶啊什么都被鞑子砸的稀巴烂,大家去村里找剩下来的有没有可以用的桶。
鞑子杀人放火的时候,对不起眼的木桶板凳什么的也不会放上心上,李家村和胡家村的翻翻找找还能从废墟中找到可以用的桶。
张翠萍的大铁锅碎了,她和村里的妇人挨家挨户寻找有没有剩下来的铁锅还真搜到一些被火烧过的铁锅,锄头菜刀之类的。
铁锅被火烧的焦黑,几人冒雨在河水里洗了又洗,总算把大铁锅洗干净。
河里还是漂浮着红艳艳的血水,尸体已经被打捞干净,这个水暂时不能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血水稀释掉。
索性这条河是活水,水流的方向谁也不知道。
怕后来人不明真相,李家村人没事还用桶和舀子把这些血水全都舀出来浇到地上,有了血水的滋润,来年这里的草木应该长得更加旺盛。
烧焦的那些鸡鸭肉也挖了一个坑埋在死掉的那批人隔壁,路上有肉吃也不会饿。
雨不大,村里人等着也是等着干脆把这边简单收拾收拾,腾出个可以休息的屋子。
大家费劲吧啦抬着那些房梁啥的,底下能摸到的东西还能用用,不能用的也就由着它。
家家户户灶房所在位置的那些桌椅板凳,村民们带不走也就没有要,值钱的铁锅农具带走,也算是发挥最后的价值。
“哎,总算整理好,也算还这些人死后清净。体体面面的上路。”
至于烧死的那些人,身上的衣服和脸皮肉粘在一起也没人动。
整理好一切,腾出一个地段重新搭棚子。
杜霜几人上山还没回来,李家村给留了盏灯,家家户户开始生火做饭,也有人在外头巡逻,万一有鞑子和陌生人闯入及时汇报情况。
王恩义几个和李大壮血型相符合的“幸运儿”甭管情愿不情愿的全都去给李大壮献血。
哭嚎声不断,王恩义生无可恋。
村里人也不算不近人情,李天叮嘱献血的几个有特殊补品,附近打到的野鸡放点黄芪等补气血的,每个献完血的人都可以去喝汤吃肉,且接连可以喝到李大壮醒来。
原本哭嚎声的几人,血从身上流走以为自己会死,等结束了好像一泡尿的事,一点感觉都没有,还能混到满满一碗鸡汤,也就没什么不满足的。
“月儿,我去换血给你和闺女们喝鸡汤。”
王恩义擦了把嘴上的油花子,凑近李月,李月真被他“孝”到,无情的将人推远。
“不必,我们自己会打。”
反正她是一点都不想沾染到王恩义这厮。
王恩义挑了挑眉,这个嘴硬心软的女人,还是心疼他。
忙碌了一天的李家村在疲乏中渐渐进入梦乡,有几个傍晚补觉的小伙子现在精神抖擞在附近巡逻。
傍晚时分的毛毛细雨,此刻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急。
风还呼呼刮着。
“南方的天真奇怪,杜霜他们还没回来吗?”
雨雾中有几盏灯由远及近。
“是不是他们回来了?”
值夜的小伙子欣喜的想上前迎接,被同伴制止。
“先看看情况,那个望远镜拿来。”
小心为上,望远镜在雨雾中依稀可见是杜霜几人的身影。
杜霜和村里人回来了,脚上都是泥,身上手上也是泥。
“怎么回事?药材找到了吗?”
“没事,摔了一跤,找到了,大壮哥醒了吗?村里血输了没?”
杜霜几连问东西匆匆给伙伴后就去看李大壮,他怕下雨天棚子没遮好,不放心。
等见到棚子四周都在滴滴答答漏水,棚子里还是干干的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
雨气中湿度很大,他担心大壮哥醒了以后,以后也会犯下下雨天骨头疼的老毛病,能保住一条命已是万幸。
也不知道大壮哥献血的情况如何,够不够,想问人,看周围的李大娘她们都睡了,他也不好意思打搅她们,蹲坐在雨棚口等待天明。
雨依旧下个不停。
睡梦中,哗的一声,村里人所有人惊醒。
随后“糟糕啦,快跑!”的声音传来,李月也顾不上给孩子们套衣服,一把将孩子全都裹在床单里,卷在背上就往外跑。
大嫂和二嫂光着脚丫子就抱着孩子往雨雾里冲。
许是那哗的一声太震撼心灵,小小的李婳和守安几个小萝卜头,村里的小孩子们都被吓哭。
春苗光着脚丫子扛起弟弟妹妹,冒雨往外狂奔。
刚跑到外面,有巨石顺着水滑倒她面前,吓得她出了一声冷汗。
李月往四周看了看,这个村子的地形是处于山窝窝的正中心位置,这场雨来得过于突然湍急,山上的石头和泥土都被冲刷下来。
大半夜泥石流,这运气,绝了!
现在从村子里出去的那条路,两旁离山脚下近,跑过去也很危险,想了下也就靠近村子最中央那条河的附近和村民们盖房子的地方最安全。
她顺手一指:“春苗,跟着姑过来,大家跟我来!”
村里年轻的抱着孩子背着老人,鞋子什么的全都顾不上往正中央的位置冲。
雨大到眼睛都睁不开。
想起大壮哥还在棚子下,当时是有意避开树木。
一回头就见大壮娘和大壮媳妇坐在板车上,尽量撑着杆子不让雨滴落在受伤的大壮头上,杜霜在后面脖子耳朵都憋红了费力的将板车上的几人往外推。
杆子是固定在板车上,也固定扎在土地里,刚才他拔完杆子,杆子就开始倾斜,大壮娘只能爬到板车上,但重力压的险些大壮被倾斜着放下来。
大壮媳妇又爬到另一边,固定住板车,大壮的两个闺女也没有睡,和娘亲奶奶一起护着爹爹,她们只知道水不能浇在爹爹身上。
“大嫂我来帮你!”
二壮媳妇把小儿子塞到闺女手中,让她抱着弟弟和村里人一道就折返回去帮大嫂和婆母。
“哎呦,杜霜一个人不行,谁回去帮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