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所有权归属(加更)
作品:《逃荒路上鱼肉粮,渣夫一家悔断肠》 李月边走边把自己的顾虑告诉老娘。
张翠萍也觉得她的想法有几分道理,叹口气:“村里向来都是这样盖房子的,不像在清明寨的时候可以去山上运石头回来,这也是没法子?”
她目光幽深盯着这座山,相比较清明寨后面的山上石头大,盖房子方便,这里的土地松散,想寻找石头盖房,难上加难。
土坯房才是大家的归宿,成本低,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没钱,能有个窝搭脚总比整日里挤大棚的强。
李月和张翠萍寻着山路往上爬,胡老大几人去另一边寻找野物。
现在是中午时分,野物热的不一定出来,只能碰碰运气。
李月和张翠萍去相反的方向。
这条路又是大家先前没来过的,折耳根疯狂冒头,李月开始薅,张翠萍一脸嫌弃。
“这个味道这么刺鼻,说不出来的臭味能吃吗?”
折耳根作为上头植物,喜欢的人喜欢的不行,喜欢的人一脸嫌弃。
李月和老娘说了,她皱眉摘了些回去看家里谁愿意吃就吃吧。
蕨菜,偏头菜这些不顶饿起码还能充饥,二人也没嫌弃,回家能装盘菜。
“娘,你说咱们可劲往山上跑,人家会不会说什么呀?”
“说个屁,山就在这,有本事,他们自己也来。还不是想等现成的。”
村里家家户户忙着翻地,懒得往山上跑,李月他们在山上发现什么也能回去告诉村里人。
捡完蕨菜偏头菜继续往前走,柳树叶婀娜的摇摆,这种略带苦涩的味道,村里人也能摘回去吃。
张翠萍和李月默默记住位置,她们摘了满满一箩筐的野菜,塞的满满的重量也没有很重。
先前发现枸杞,枸杞叶子村里人也没错过,全都薅光光,凡是李家村路过的地方真是寸草不生。
“哎,有这些野菜,不顶饿起码还能支撑段时间。”
张翠萍边嘀咕边用树枝扒拉着路两边的野菜,胡老大他们叫了声,李月二人应了声,一回头发现她们头顶的地方大片的叶子还掺杂紫色的花。
李月心头一喜指着道:“娘,那是不是葛根。”
本草纲目记载葛根能清热解肌,又可生发脾胃清阳,多喝葛根水还能暑热伤津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醒酒用葛根冲水可以缓解酒精不适合。
以后老爹有福了。
两人跑过去,蹲在地上挖啊挖啊挖。
出门带了小锄头和小铲子,土质松软挖起来毫不费力。
很快挖到一根手臂粗长的葛根。
这里一大片葛根,起码有好几亩,她们挖的时候葛根叶子像小伞一样给她们遮阳,心里别提多熨烫。
她们冲着胡老大他们叫一声。
胡老大几人正因没有捕捉到猎物垂头丧气,循声而来入目便是这漫山遍野的野葛根,紫色的小花在片片绿叶中冲他们招手。
几人心头一喜,这里葛根数量足够村里人支撑一段时间。
李月和张翠萍在原地挖,有一人折返回去叫人。
二人挖的差不多的时候,周香兰几个也领着家里的孩子冲过来,身后跟着提着家中背篓镰刀各式工具的村里人。
不用人招呼,她们自顾自的开挖。
钱母受了伤在家听说村里发现葛根心急如焚,催促着钱招娣快去,连一向不用干活的金宝都被她赶过来帮忙。
见村里的板车要往山上去,她让钱招娣背着自己也要挤上板车。
推着板车的李夜无语的想把她赶下车。
“您老好好养伤吧。”
”亲家兄弟,你就可怜可怜我家吧,你看你弟妹一个人,她能挖多少,金宝力气小也挖不了多少,我要是再不去,这见着吃不着,你这不是让我死吗。”
李夜无措的望向自家老爹,李天点点头。
“成,带你去也行,到时候出了事,可别找我们啊。”
钱母和钱招娣说好了,招娣负责挖她负责理清葛根,母女俩分工合作,势必要多带些回来。
李月一抬头就见钱母满头是汗坐在大太阳底下,晒得她满头是汗,手上身上全是泥,薅着葛根叶子将葛根去掉泥土往里塞。
她走上前搭些葛根叶子给她遮阳,热火朝天干活的钱母,难得露出笑脸冲着李月道谢。
家里的背篓装完,李月下来运送一趟。
家家户户的背篓都是差不多的,怕搞混了,她在自己背篓上还做了个标记。
其他家避免麻烦都是自己把自家独轮车啥的放到山下,孩子在下头看着大人运送下去。
他们热火朝天的挖挖挖的时候自然引来了有人的注意,正是看到李月摘荔枝树的那波人。
回到村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那伙人又折返回来,发现一地的荔枝叶子和树枝,回村找了村长。
“还有此等事,你们在附近山头转转,兴许他们还会上山。”
果然猜的没错,等他们再次发现有人往这边跑的时候就发现这些人不光上山挖东西还带着板车独轮车,当即有人在这边守着,另外的人回村叫人。
这里的东西算得上是无主物,朝廷没有明确规定属于哪,但这山头的都被这些人默认是自己村子所有物,有人来挖走山上东西还不同他们打招呼,这哪能。
村民们过来就见到板车上和独轮车上的葛根,看东西的孩子,他们想拦哪里拦得住这些大人。
有人拿出板车上的葛根放到鼻尖闻闻递给自己村长。
“这就是他们从山上挖下来的。”
闻起来还带着清香,舔一口,味道淡淡的也不苦涩,从未在山上挖过东西的他们心下觉得这可比苦哈哈的野菜要好的多。
“村长,今天这些东西可不能让他们带走。”
村民们的眼中露出贪婪的光。
张家村村长也没想到还能惹出来这样的事,对方说是来村里找张三,他叫过来张三问先前这波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也就是说他们是外来的?”
张三点点头,他在家睡觉呢,就被带过来问东问西,烦躁的回答村长问话。
张家村村长若有所思。
“这些人不问自取就为偷,我怀疑他们先前来咱们村还找张三是假,其实是想偷东西是真吧?咱们在这里这么多年山上的东西都没动过,他们一来就动是几个意思。”
张家村村民作为这里根深蒂固,土生土长的,自己煮这么多年都没发现的东西被外来户发现心里有说不出的嫉妒。
有村民提议可以把这伙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张家村村长摇摇头:“此事不妥,咱们村可不能落下欺软怕硬的话头,先去和他们村的人协商一番,不管如何,发现这东西也得和咱们平分。”
张家村村民只觉得自家村长太妇人之仁,一把年纪还这么心慈手软,难怪张家村穷,比不上其他村子。
几个汉子相互对视一眼:“村长,您年纪大了,要不先回去休息,这些事情,我们小辈来处理?”
老人家和稀泥,年纪大心软,他们年轻气盛的,大不了明抢。
他们问张三对此怎么看。
“张三,你可是在咱们村长大,胳膊肘不能往外拐。”
村里的粮食收成还不知道啥时候呢,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张三翻翻白眼,关他鸟事。
张家村的人把老村长请回去,老村长气得脸红脖子粗,谁让这件事,张家村老村长的儿子也掺和其中,大家总觉得这就是自己东西,对此山上的李家村人毫无察觉。
山下的孩子们见陌生人来还拿他们东西,大声怒斥:”干什么?你们为什么抢我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