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麦冬的亲事

作品:《逃荒路上鱼肉粮,渣夫一家悔断肠

    王恩义被村里妇人们热情招呼的实在没辙,只能赶紧回镇上这才消停。


    村里也开始忙碌起来,现在是李天催促大家赶紧把李月的作坊做起来。


    李清云临离开的时候和她暂时先预定一千块皂,每样两百多块。


    这是她在家族第一次争取到的机会,她要证明女子也能行,这事还真和萧阳有关系,他跟着镇南王进京领赏的时候遇到李清云,一开始他没认出来,李星认出来了,也没想找她麻烦,后来寻思试试,将皂送给她还有赵家人。


    赵家人不当回事,这不就没赶着过来,只带信希望麦冬早点回京,家里准备了一门婚事。


    李清云和李月说这事的时候,赵麦冬眼皮还跳了跳,当即找赵郎中商议对策,赵郎中直接让她干脆和张家人摊牌,嫁娶随意。


    “你也老大不小,你和人家成亲,到时候家里人找来让他们找我。”


    不信怼不死他们。


    原先定了亲一直没机会成亲,这不干脆直接嫁娶,赵郎中递出来一个小盒子。


    赵麦冬疑惑打开,里头居然是一些虎鞭人参那些东西。


    “老头子我没钱,全都是药材,给你,你要是缺钱就换钱,不缺钱留着,反正这玩意不会坏。有李老头在村里人会给你做主的,我待会去和他说。”


    吃完饭赵郎中就找到李天说了这事,张翠萍激动的一拍大腿。


    “好事,好事,趁年前把这事给办了,我这就找媒人去,这算是咱们李家村第一件大喜事,得办的妥妥的,那以后她是住城里还是住咱这?麦冬城里有钱置办宅子吗?不够婶子还有。”


    自家儿子的婚事一直没着落,张翠萍寻思能沾沾麦冬的喜气,李辰的也能顺顺利利。


    村里人听说赵夫子要办喜事全都围过来,这家送点地蛋子,那家送点麦子,不空手,也不能让赵夫子难看。


    李月还给张姑娘准备各种各样的皂和蚊香那些,这样这些东西档次一下子就抬起来。


    李天和张翠萍寻思麦冬家里人都不在,赵老头一般不管事和赵老头商议,这事他们来办,赵郎中嘿,巴不得了。


    “钱的事甭操心,月丫头改天去镇上帮我那些药材换钱,城里给麦冬买个宅子,住不住是小两口的事,总不能成了亲还住娘家,不管入赘还是这那,房子是要有,不能让人戳咱脊梁骨不是。”


    赵麦冬无措的搓着手,脸羞得通红,听村里人说是,头点的和小媳妇似的。


    李月想张家在城里也熟悉,她们村那边不说,不盖房子,可以置办点田地,算是做张姑娘的。


    “对,对,好,明天我和你有福婶找媒婆一起去打听打听,咱们争取过年前把这事办好。还有给人家姑娘扯布做衣服,哎呦,一摊子事,走,走,我现在就去找有福媳妇说这事。”


    张翠萍晚上饭都来不及吃就去找张有福婆娘说这事。


    第二天天不亮就和张有福婆娘领着春苗进城了。


    春苗识字会写字,她们想起啥让她写下来,到时候用笔圈画出来不会遗漏。


    李月无奈的摇头。


    村里既要盖作坊做皂还有赵麦冬的大喜事,大家那是忙的脚不沾地,连在城里的王恩义都被李天使唤帮忙买跑腿。


    隔壁村闲的不行,跑到李家村了看能不能找点事情做,李天干脆让他们帮村里盖作坊,他自己上心和胡老爹几个盯着,木材啥的,镇上来不及就去山里砍,桌椅板凳能做的也托给张家村的人干,有事干大家脸上都带着笑。


    枯叶村得到消息,村长也领着人过来找李天询问有没有活干,这张家村真的是,太鸡贼,差点这事错过了。


    “荷花,你和你男人平日里别杵在家里守着那点破烂多和人家李家村的人走动走动,这事要不是李月提起,你是不是不准备说。”


    李月是托荷花男人做了点木工活,枯叶村村长举一反三,当即带人找了过来。


    荷花也是无奈,人家那么忙,她去也插不上手啊。


    村里男人帮忙盖作坊,妇人的人手就有些腾不出来,尤其是做豆腐,枯叶村人烦的紧,李月和李天那么一说,挑豆子,洗豆子的事干脆就交给枯叶村妇人和孩子来干,挑选出来的豆子那是一点沙都没有,钱不多,十斤一文钱,挑花眼也抢着有人是干,还险些打起来。


    现在赶工小作坊还没有完全体系,李月那些复杂的活不敢交出去,只能让这些人在原料上让人省心些。


    张翠萍和张有福婆娘进了城,为省钱,三个人找王恩义开了间房,第一次住进凤凰楼,人都有些恍惚。


    “恩义啊,这次你办的不错,越来越有咱们村样子了。”


    凤凰楼那可不便宜,奈何他想在村里人面前有点面子,这些房子吃饭啥的还自己掏钱,隔壁吉祥楼请了两次,村长媳妇和副村长媳妇那可不得好好巴结。


    加上丁大厨盛情邀请,无奈只能吃饭去隔壁吉祥楼。


    “乖乖,我还是第一次进这些大酒楼,恩义能在这样酒楼干活可真惬意,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可比咱地里刨食强多了。”


    张有福婆娘吃饭的时候还在念叨。


    酒楼饭菜不便宜,她们吃的时候心都在抽搐,但是有人请,也就心安理得接受,然后又替人家心疼钱,这感情相当复杂。


    住镇上毕竟还是要花钱,也不能多停留,人家的钱也是钱,不能瞎花。


    一整天腿都快跑断了,饿了也就没回去,路边啃着馒头喝着水,然后继续买东西,板车都装的满满当当,惹得周围人侧目。


    三人力气那是相当大,也不需要男人,全都能办妥,男人还是留在村里早早把作坊盖好赚钱。


    媒人是丁大厨介绍的相当靠谱,说好第二天上门。


    翌日天一亮推着一板车东西跑到媒人家催促上门。


    媒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着急的家人,打着哈欠回去洗漱。


    “你们对这儿媳妇看样子是相当满意啊,放心这事,我一定就给你们办妥,不然都砸我招牌。”


    瞅见那一板车东西,媒人眼都直了,真阔绰啊。


    得知是给村里的男娃娶媳妇还不是自家娃子,那更是佩服不已,临走的时候还找了个敲锣打鼓队,准备了鞭炮。


    张翠萍和张有福媳妇不懂,你提个亲,咋还准备这些东西。


    “不懂了吧,这大好事不得让全村知道,人家也知道你上心让人家村里人全都羡慕一把。”


    一板车提亲礼,还不是最后的聘礼,这不得让全村人都知道。


    当然,她没说也是为自己宣传一波。


    几人懵懂的跟在媒人后面,先去医馆找的张郎中,张郎中正看诊呢,正好看完病人,得知这事,当即决定和张翠萍她们回村。


    “你们原先不是都送过吗,现在又送。”


    张郎中那嘴角压都下不下去,原以为闺女嫁的人家是穷人,现在赵老头连那人参都拿出来送给自家闺女做压箱底的,这不得回村好好吹嘘,谁让你们以前说我娇养闺女没用,这就能行。


    医馆还有张家人坐诊,想离开也离不开,张家姑娘的哥哥们着急的不行。


    实在不行,几个兄弟商议这么大事,自己必须得在场,最后留下张姑娘小哥在店里坐镇,其他哥哥回家撑场面。


    迫于哥哥们的淫威,最小的哥哥啥都不能说,谁让他年纪最小,吃了后出生的亏,不过他眼眶红红的,娘不在,妹妹这么不容易长这么大,现在终于要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