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辽西军都督

作品:《天下第一节度使

    曹风的父亲曹震是镇北侯,并州军都督。


    曹风又是二皇子赵英一个阵营的人。


    曹风不仅仅自己能力出众,还有深厚的背景关系。


    这一次曹风打了大胜仗,如何封赏,这对内阁众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封赏得轻了,会寒了前线将士的心。


    同时也会得罪曹家和二皇子。


    曹风年纪轻轻已经是辽西经略使、辽州军中郎将。


    这封赏得重了,以后怕是封无可封。


    “皇上!”


    “曹风乃是功勋将门之后,智勇双全!”


    “此次横扫胡人,收复云州,乃是泼天大功!”


    内阁大学士田鸿飞在沉吟后,拱手说:“此次当重赏,以振军心!”


    皇上马上就要御驾亲征了。


    在这个时候对曹风的重赏,无疑是给众将士树立一个榜样。


    只要他们在战场上用命杀敌,那他们也能得到重赏。


    当然。


    田鸿飞也很聪明。


    他只是说重赏,具体怎么赏,则是闭口不言。


    “曹风年纪轻轻已经身居高位,若是再进行提拔,恐会让其变得骄狂浮躁,目中无人。”


    “微臣觉得不宜进行官职的封赏,当多赏赐钱帛宅院为妥。”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曹风的封赏问题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大学士田鸿飞主张重赏,以表明朝廷对有功将士的重视,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内阁学士、吏部尚书马康等人认为,曹风年纪尚轻,不宜过度奖赏。


    况且曹震已经是镇北侯、并州军都督,是手握大权的实权军侯。


    若曹风再执掌大军,那曹家的权柄就太重了。


    总而言之。


    内阁众人对曹风的封赏问题各有各的想法,意见难以统一。


    皇帝赵瀚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后,沉思了良久后,这才做出了决断。


    “我大乾需要的是能打仗的悍将猛将,而不是靠着资历关系爬上来的庸才。”


    “曹风虽然年轻,可智勇双全,屡战屡胜。”


    “这样的人理应重赏,以改变我大乾军将重资,不重功劳的不良风气。”


    大乾军队中论资排辈的问题很严重。


    大多数中高层将领都被将门世家所垄断。


    底层的将领哪怕再能打,也难以爬上去。


    大量庸才占据高位,这也是大乾军队与胡人作战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许多占据高位的庸才只求平稳地熬资历升官发财,打仗是一窍不通。


    曹风不仅仅年轻,而且战功赫赫。


    他不靠关系不靠资历,靠自己的能力爬到如今的位子。


    在所有的功勋将门子弟中,曹风已然成为一个另类。


    哪怕是皇帝赵瀚,对曹风都是另眼相看的。


    况且此子乃是自己二儿子倚重之人。


    以后自己二儿子若是当了太子,当了皇帝,那必须有得力的左膀右臂。


    这曹风可为助力。


    可曹家毕竟在军中的势力很大了。


    可以提拔曹风,可是却也要防止曹家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赵瀚沉吟后道:“擢升曹风为辽西军都督,兼云州经略使。”


    此言一出,内阁大臣们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对曹风那是羡慕得无以复加。


    他们在曹风这个年龄的时候,还是衙门里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儿。


    哪怕他们也有深厚的背景关系。


    可也需要一步一步地熬资历,积攒声望经验。


    与曹风比起来。


    简直有云泥之别。


    曹风年纪轻轻就成为辽西军中郎将,还兼任辽西经略使。


    现在更是升任辽西军都督,加了云州经略使一职。


    况且他的背后还站着曹家和二皇子。


    这曹风的前途不可限量呀!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颗新星,从大乾边境冉冉升起。


    “皇上英明!”


    皇上已经做出了决断,他们自是不敢反对,不愿意反对,当即拍起了马屁。


    曹风是二皇子的人。


    二皇子马上就是大乾监国了。


    他们可不愿意冒着得罪二皇子的风险,反对对曹风的封赏。


    “这曹风能横扫草原,收复云州,他手底下的将领也功不可没。”


    “他们也理应重赏。”


    赵瀚顿了顿继续道:“东南沿海常年受到海盗侵扰,当地驻军军备废弛,急需懂兵之人去整顿兵马,护我海疆。”


    众人没有吭声,静待赵瀚的下文。


    赵瀚略作思索,沉声道:“辽西军虎威营指挥使周兴安,即日起调任江州静海军都指挥使。”


    “调辽西军陷阵营指挥使张虎臣为青州军都指挥使。”


    他想了想后,又补充了一句:“调辽西军骁骑营指挥使李破甲为辽东军都指挥使。”


    众内阁大臣一听,当即明白了自家皇上的用意。


    将曹风手底下的大将调离到别处任职,这实际上是在削弱曹风对军队的掌控力。


    这些人都是曹风一手提拔起来的,与曹风的关系匪浅。


    现在将他们调离到别处去,就可以将他们拆散。


    避免出现将领只听曹风的,曹风拥兵自重的情况。


    这些将领跟着曹风打过仗,有经验。


    让他们到别处去任职,也能进一步增强当地军队的战力。


    倘若他们能对大乾忠心耿耿,立下赫赫战功,朝廷自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


    若他们不听朝廷号令,孤家寡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当然。


    赵瀚此举还有试探曹风的意思。


    若这些人听从朝廷调令,去赴任。


    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他们抗命不遵,那朝廷就必须警惕此事了。


    大乾五十州,各项事务千头万绪。


    皇帝赵瀚竟然能一口气说出辽西军各营指挥使名字。


    足以说明皇上一直在关注着曹风,关注着辽西军,对辽西军了如指掌。


    这让他们也对这位皇帝多了几分敬畏。


    说不定皇帝也掌握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呢。


    “辽西军此番立下大功,允许曹风扩军五千人。”


    先前曹风主动上奏,希望能将部分归顺的马贼山匪单独编为一营。


    可皇上赵瀚当时就拒绝了。


    在赵瀚看来。


    有些东西。


    时机成熟了他会给,但是你不能主动要。


    这是规矩。


    现在曹风升任了辽西军都督,又兼任云州经略使。


    这无形中让辽西军的地位升了一级。


    先前辽州军被拆解为了辽西军、辽阳军、辽东军和辽北军。


    统兵大将仅仅是中郎将而已。


    虽号称一军,可比起幽州军、秦州军等而言,还是矮了一级。


    可现在不一样了。


    曹风升任辽西军都督,意味着辽西军也成了和青州军、幽州军等平起平坐的军队了。


    辽西军的地位升级,一万人的兵马编制肯定是不够用的。


    况且防区又扩充到了刚收复的云州。


    赵瀚决定给曹风增加五千兵马的编制,算是恩宠了。


    “辽西军都指挥使秦川,升任为辽西军副将。”


    “辽西军山字营指挥使吕健,升任为辽西军监军使。”


    “......”


    皇帝赵瀚如数家珍一般地念出辽西军将领的名字,做出了升赏的决定。


    除了将曹风的一些得力将领调离外,也将一些将领升了一级,算是对曹风的补偿。


    当然了。


    吕健这个镇西侯世子经常暗地里告曹风的黑状,工作得到了皇帝赵瀚的认可。


    这一次一跃成为辽西军监军使,成为辽西军的三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