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掐点

作品:《大魏第一武卒

    死到临头的时候人和猪是不一样的。


    人会选择投降求饶,猪会发狂逃命。


    薛云抓不住两万头猪,但却能抓得了两万个人。


    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楚王军后,本该感到振奋的薛云却迎来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这一战他俘虏了将近一万九千余楚王军。


    实在是对方投降得太过干脆,别说抵抗了,甚至连逃跑的都没有多少个。


    按照俘虏的话说。


    他们实在太累了,而且人都还赶了一天的路,肚子也饥肠辘辘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别说抵抗了,光是逃跑都觉得费劲,不如直接投了一了百了。


    反正打了一年仗下来的他们已经受够战争了,根本不想再打下去了。


    问题是如此一来,如何处置他们都成为了困扰薛云的难题。


    首先轻装简从的薛云他们并没有携带太多粮食,根本解决不了将近两万人吃饭的问题。


    其次他们没有多少抵抗直接选择了投降,彼此也谈不上什么深仇大恨。


    最后如果选择放了他们无异于放虎归山留后患。


    要知道打了一年仗下来,这些楚王军的士卒各个都能称得上老卒了。


    他们不是不能打,相反,他们还很能打。


    不然的话,他们都不会成为追击东海城的主力。


    只要让他们吃好喝好休息上一段时间又能变得生龙活虎。


    所以杀也不是,放也不是,带回去更不可能。


    一时间薛云都感到了头疼,干脆征询起了手下们的意见。


    结果持什么观点的都有,反正都离不开杀放带三样。


    最后薛云决定综合这些想法给出了自己的决定。


    缴获的武器装备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都统一销毁。


    至于楚王军俘虏。


    薛云将包括队长在内的军官全都收押带走,彻底拆散了这支军队的建制。


    剩下的俘虏。


    愿意跟他们走的一律配备战马同行,不愿意的直接遣散,爱干嘛去干嘛。


    反正军队骨干都已经让他打包带走了,即便想要重建都聚拢不了多少人。


    何况没有了武器装备,别说打仗了,就算想落草为寇霍霍百姓都没有本钱。


    “将军,您真打算放了他们吗?”


    事实上有不少人都不理解薛云的做法,其中便有他的亲卫统领贾南。


    跟在薛云身边久了,可能其他没学到,杀伐果断倒是学了个十足。


    毕竟扫荡草原戎人部族的时候。


    薛云可谓残暴到令人发指,这方面贾南是亲眼见证过的。


    否则的话,为何他的大名能在草原止小儿夜啼?


    哪怕是戎人青壮听到他的大名都会下意识颤抖。


    还不是他在草原上血屠了数十万戎人,而且全部都是不分老幼的男丁。


    贾南本以为薛云依旧会冷血无情,直接下令坑杀所有俘虏的楚王军士卒杜绝后患。


    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大发仁慈遣散了他们。


    “你以为我是天生杀人狂吗?”


    薛云听后都忍不住摇了摇头,觉得自己的手下对他存在太深的误解。


    “……”


    难道不是吗?


    贾南心里想着,可人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你要知道,他们不是戎人,唯有对付戎人的时候才不需要有任何仁慈。”


    薛云简单进行了解释。


    他对待戎人和魏人向来会采取不同的态度。


    戎人的话恨不得赶尽杀绝屠族灭种,而魏人却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像是烧杀抢掠毫无底线的匪类魏人自然是能杀则杀。


    若是各为其主而战,他是不会为此而牵连底层的士卒。


    最重要的是在草原他可以不需要人心,但在大魏的土地上他却需要。


    如果他对待魏人也像戎人一样残暴,未来恐怕到处都是拼死反抗自己的敌人。


    放走这些楚王军俘虏看似放虎归山。


    但这些人放回去后自然会宣扬开来,让世人都知道薛云并非残暴弑杀之人。


    正如他会顺道出手拯救遭到溃兵烧杀抢掠的村庄城镇一样。


    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民心,一起都是为了将来南下攻略中原进行铺垫。


    以贾南的出身与见识想不通也很正常。


    换了卫超吕望的话肯定明白他心里的算盘。


    “属下明白了。”


    贾南点点头,也不知道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反正人都已经下令遣散了。


    出人意料的是愿意跟随薛云他们离开的楚王军俘虏竟然有两千人左右。


    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


    由于最近粮草补给未能跟上的缘故,他们都已经断粮了。


    谁都不知道后续的粮草何时能跟上,就算跟上了到头来还要去打仗。


    薛云放过了他们,不代表楚王军方面的将领会放过他们。


    还不如直接跟着薛云离开,又能吃饱饭又能逃避打仗。


    最重要的是凡是愿意跟随薛云离开的士卒基本都已经无亲无故。


    所谓当兵吃粮,谁给的条件好自然会选择效力谁。


    毕竟他们在这个世上已经没多少牵挂了。


    翌日一早。


    大多数楚王军俘虏在感恩戴德中三三两两地离开了荒离原。


    他们倒不是非要回去继续给楚王效力,更多的是想要回家与亲人团聚。


    打了一年仗下来。


    凡是有家有室的哪个不想家?


    目送这些人离开后,薛云也没有在荒离原久留,直接下令率军返回幽都府。


    他的军事目的已经达成,自然没必要继续留在中原。


    没有了楚王军与京城叛军的追击合围。


    意味着东海城都暂时脱离了险境,只需要慢慢收拢溃兵,战败的损失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至于楚王明面上是赢了,但却未能消灭东海城的有生力量。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楚王这一战赢了跟没赢一样。


    一旦东海城缓过气来,彼此又会重新陷入僵持对峙。


    “大人,山阳方面有消息了。”


    当薛云他们即将抵达广顺关的时候,余贵都终于带来了他想要的消息。


    “说。”


    “是……”


    在余贵的述说下。


    果不其然。


    当薛云率兵离开幽都府不久,京城叛军立刻调集了六万大军北上山阳。


    负责防守警戒京城的南平关没能坚持五天便宣告失守,守军大半都选择了投降。


    旋即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山阳,结果在卫超的指挥下成功抵御住了叛军。


    在卫超手里吃了大亏后,京城叛军却没有选择继续围攻,反而是分出一支兵马杀向了红霞关。


    卫超深知红霞关不能丢,奈何留下来的叛军却在城外虎视眈眈。


    一旦他敢派兵前去救援,这些叛军势必会进行拦截,甚至还能趁机攻取山阳。


    好在薛云临走之前在红霞关留下了八千守军,负责守城的也是深受他器重的郭韶。


    面对气势汹汹的京城叛军,依托坚固的城防,郭韶屡屡击退了叛军。


    偏偏叛军却摆出了一副不拿下红霞关决不罢休的态度。


    论及攻势比攻打山阳还要凶猛惨烈,完全属于不惜一切代价了。


    因为京城叛军也非常清楚红霞关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拿下红霞关,就算让他们攻占了山阳又如何?最后战场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薛云手里。


    唯有拿下红霞关,京城方面才能放心与山阳连成一片,到时候只需派遣重兵把守红霞关,那么薛云便休想再染指山阳。


    不仅是卫超,郭韶同样向幽都府派人说明了情况。


    根据郭韶给出的说法。


    他能抗住京城叛军持续的猛攻,但关内的粮食却扛不住。


    因为红霞关的补给都是由山阳方面负责,每次都会补充三个月的粮草。


    开春后薛云率军离开山阳的时候,曾顺道给红霞关补充过了粮草。


    问题是如今已经入夏,而京城叛军似乎是故意掐着时间。


    在山阳尚未补给红霞关前便已经兵临城下。


    这意味着红霞关的粮草都已经陷入了告急。


    郭韶能支持到现在,一方面是减少了粮食的配额,另一方面便是向栖霞镇借了粮草。


    奈何栖霞镇的粮草同样不多。


    尤其是薛云把栖霞镇的粮草补给划分给山阳负责后,京城叛军封锁山阳后,他们同样陷入了补给切断的窘境。


    郭韶告诉幽都府。


    关内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能否继续抗住京城叛军他也没有把握了。


    因为一直饿肚子真的会让守军发生哗变的。


    何况大部分士卒都是经过重新整编过的山阳军,根本谈不上太多的忠诚。


    “幽都府方面收到消息后有何反应?”


    薛云听后神色都变得异常凝重。


    不得不说。


    京城叛军的首领龙飞确实老谋深算。


    且不提他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算计,单单是掐着时间切断山阳对红霞关的补给便足以称得上神来之笔。


    龙飞心里肯定清楚。


    正面强攻之下,光凭六万大军恐怕很难攻下山阳。


    所以由始至终他的目标都不是山阳,而是红霞关!


    只要能拿下红霞关,那么山阳都能唾手可得。


    可问题是要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攻下红霞关?


    要知道占据地利之下,即便红霞关内仅有八千守军,但抵抗坚决的话,叛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红霞关。


    主要是为了避免山阳支援红霞关,叛军必须分出一部分力量看住山阳,所以他们能攻打红霞关的兵力最多不过一两万人。


    人数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想要攻下红霞关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如果红霞关断粮了呢?


    要不是郭韶脑子灵活及时向栖霞镇借取了粮食支撑,恐怕红霞关早都因断粮而内部生乱失陷了。


    “回大人,吕长史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便调动了大量车马向栖霞镇的方向运送了粮食。”


    深知事情严重性的余贵连忙回答道。


    “消息又是什么时候到的幽都府?吕长史又是什么时候运的粮?”薛云继续追问。


    “消息是十天前到的,运粮的车马是八天前出发的。”余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