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托付
作品:《大魏第一武卒》 表面上薛云确实不会偏袒苗鑫,但如果真让苗鑫找到对范陶两家不利的证据。
那么他势必会借苗鑫之手狠狠打压这帮军功家族!
只不过眼下薛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京城叛军!
尽管他成功挫败了叛军夺取山阳的企图,甚至打败了对方攻打红霞关的偏师。
奈何叛军主力却及时果断抽身撤离,途中还成功伏击苗鑫导致常捷军损失惨重。
且不提叛军一路上对山阳的破坏,单单是南平关的失陷便令人无法接受。
因为南平关是山阳南边的门户,战略意义堪比红霞关。
如果无法重新夺回南平关,往后京城叛军都能随时随地进攻骚扰门户大开的山阳。
“叛军都已经撤到南平关,并且驻扎了下来?”
当薛云从余贵口中得知斥候最新侦查到的消息后,一时间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
“是的,这是斥候冒险潜入南平关后发现的,而且根据斥候的观察,叛军似乎准备长期驻扎于南平关,丝毫没有撤往京城的意思。”
余贵同样神色凝重地回答道。
“叛军疯了吗?大军孤悬在外,难道不怕京城出事,不怕福王凉王趁机发动进攻吗?”
薛云闻言不由皱了皱眉。
要知道京城叛军在弑杀新帝后可谓是四面为敌。
之前北方有晋王虎视眈眈,东方有楚王,西南西北有福王凉王。
更何况京城内部还有反对叛军的隐藏势力。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只是叛军首脑龙飞却是个有手段的人。
先是与晋王握手言和,后是出兵帮助楚王态度暧昧。
估计福王凉王那边同样有应对措施,从而解决了京城四面皆敌的困境。
随着晋王败亡,薛云攻取山阳。
京城叛军的敌人都变成了蠢蠢欲动还打着新帝旗号讨逆的薛云。
这也无怪乎叛军会先下手为强。
“回大人,兴许在叛军眼里,我们才是最危险的敌人。”
余贵语气里都带着一丝骄傲。
中原击败叛军援军,山阳击败叛军偏师。
连续击败叛军后,心里难免都会产生傲气。
“南平关现在有多少兵马?”
薛云不在乎这些,他更在乎如何才能夺回南平关。
论及易守难攻,南平关也只是仅次于红霞关。
如果南平关有重兵把守,粮草充裕,正面强攻基本很难拿下。
“加上南平关原有的守军,如今南平关的兵马约莫在四万五千人左右。”
余贵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
“四万五千人,如今山阳的军队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人,京城叛军未免太过重视我们了。”
听到这个数字,薛云都忍不住摇了摇头。
如果是野外作战的话,他还有信心能击败兵力在自己之上的叛军。
可如果叛军坚守南平关不出,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可能是叛军对山阳贼心不死,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余贵暗暗猜测,不然很难解释叛军会常驻在南平关。
要知道四万五千兵马人吃马嚼下,每天耗费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虽然京畿平原土地肥沃富庶,但一直供养这支兵马在前线僵持也是很吃力的事情。
“……准备扩军吧,顺便去把卫校尉给我喊来。”
薛云揉了揉眉心,目光都看向了房间里张开的一幅地图。
既然叛军舍不得山阳这块肥肉,那么彼此就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吧。
反正他是不会被动据守山阳。
“将军!”
不多时。
卫超来到了薛云的面前。
“未来两个月里我会将山阳兵马扩充到五万人,我打算以你为将进军南条县伺机夺取南平关。”
薛云没有废话开门见山道。
“这个,将军,属下恐怕难以担起这个重任。”
卫超闻言一怔旋即推托起来。
他也不是谦虚,而是真的觉得自己难堪重任。
南条县位于南平关以北六十里外,处在通往山阳的必经之路上。
若想攻取南平关,南条县无疑是最佳的桥头堡。
问题在于。
南平关地势险要,城防坚固,一旦有重兵把守便很难强攻下来。
之前薛云都是派人劝降了守军,这才使得南平关落入他们之手。
可现在南平关在叛军手里,对方是不可能投降他们。
再者。
即便扩军到五万人,兵力上对于叛军依旧不占优势,同时扩军后士卒的战斗力都会大大降低,更别提山阳军头林立,关系错综复杂。
别说攻取南平关了,单单是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卫超没有薛云的威望,如果薛云不在,他都很难镇住军队人心。
所以他才会推托薛云交予自己的重任。
“我知道你的顾虑,但你无需担心,未来两个月我会坐镇山阳,一点点消除你顾虑的问题。”
薛云拍了拍卫超的肩膀道,“何况我也不是非要你强攻下南平关,打不下就一直耗着,耗到最后看谁撑不下去。”
“……那属下便试试看吧。”
卫超犹疑片刻后才下定了决心。
既然薛云能解决自己的顾虑,又不要求自己强攻下南平关。
那么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薛云微微颌首道。
卫超是有能力的,而且家在京城的他也比任何人都想打回京城。
但叛军却是他们入主京城的拦路虎,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解决掉对方。
南平关让叛军占据后,基本封堵了他们南下的道路。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重新夺回南平关。
这方面卫超肯定比他更为迫切。
如同他所言的一样。
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
薛云都坐镇于山阳没有离开,一方面是筹备扩军事宜,一方面是解决卫超的种种顾虑。
这段时间里。
苗鑫并没有找到不利于范陶两家的证据,可薛云还是给了他二次重建常捷军将功赎罪的机会。
两个月后。
目送卫超率军前往南条县后,他也离开了山阳准备返回幽都府。
毕竟相较于山阳这边的局势,显然中原方面更为复杂险恶。
由于薛云的出手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东海城,双方的关系都变得更加密切友好。
只是经此一役,东海城元气大伤,反而楚王方面开始占据了争霸中原的主动权。
楚王不是没有损失,而是家大业大的楚王比东海城更能承压。
以至于收拢好溃兵后,东海城一直在收缩巩固防线,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东海城的情况就像是收回去的拳头,迟早都有打回去的一天。
可是这一天谁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至于楚王方面同样没有步步紧逼,这倒不是怕了东海城,而是出于对薛云的忌惮。
一次出兵便接连击破他们的反攻之势,破灭了他们想要重创东海城的意图。
尤其薛云不动则以,动辄雷霆。
第一次遇到薛云这样凶猛的敌人,楚王方面似乎都有些吓到了。
在山阳坐镇的时候。
薛云还曾收到了幽都府方面的来信,说是楚王私下又派来了使者。
来意倒是简单,楚王希望能联合薛云瓜分东海城,并且还愿意将大半土地都让给他。
不得不说。
楚王确实诚意十足,不惜血本都想拉拢薛云到己方的阵营。
即便不能也要尽可能让他保持中立。
可惜薛云更清楚,没有东海城抗住楚王的压力,到头来危险的反而是北境。
哪怕他们得到大半东海城的土地又如何,拿到了不代表他们能守住。
北境与山阳全部兵力加起来也才十万人。
而楚王与东海城掀起一场大战便是这个规模数字。
在没有积蓄足够的力量前,他是断然不会直面两方势力。
“刘三?”
幽都府一处偏僻冷清的酒肆。
当柜台处的尤林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走进来后,手中擦拭瓶罐的动作都为之一滞,并且满脸惊愕地脱口而出。
“是我,好久不见了。”
刘三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旋即走到柜台前道,“你知道吴成去哪了吗?”
秋后时节。
他难得获得了一次探亲休假的机会,最后他选择回到了幽都府,打算寻找自己在这个世上为数不多的朋友。
结果到了幽都府才发现,吴成家都已经换了人,听邻居说他已经搬走了,可谁都知道他搬去了哪里。
好在得知吴成经常来尤林这边喝酒后,他便直接找上门来,想着尤林可能知道他究竟搬去了何处。
“确实好久不见了,听说你都升任都尉了?”
看着饱经风霜煞气十足的刘三,尤林都忍不住心生感慨。
这才几年的功夫,曾经一起喝酒的无名小卒都成为了自己高攀不起的都尉了。
“运气好而已。”
刘三看似谦虚地回了句,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说却是实话。
恰逢山阳需要大量自己人掌控军队,他才有幸当上了都尉。
如果在北境的话反倒没这个机会。
唯一不好的地方在于,成为都尉后他便需要长期扎根于山阳。
一年到头恐怕都回不来一趟。
“你是来找吴成的吧?”尤林只当他谦虚,当即转移了话题。
“没错,你知道他去了哪里吗?”
刘三直接道。
“他回老家了,而你和他一个地方出来的,应该知道他回了哪里。”
事实上吴成搬走的时候只是和尤林打了个招呼,然后彼此都再也没有见过。
对此尤林心里也没什么其他想法。
他从军队离开前还有不少关系好的袍泽,以往还时不时来找他喝酒叙旧。
可到了现在来找他的人却愈来愈少。
因为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人身在远方,有的人越走越远,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