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风起云涌祸又至

作品:《假世子她真行

    听了知许的想法,吴副将点头道:“能走到这里的流民,多半是壮年。他们之中多是务农出身,咱们军营春时开垦的那片军田,正好缺人手打理。选些安分守己的,让他们归入军屯户,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屯户只负责种那些地,收成时按比例交些粮米充作军需,剩下的归他们自己所有。而且入了屯户就有固定田宅,往后不用再颠沛流离,相信不少流民愿意。


    韩副将问道:“圣上才下了征新兵的军令,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上次守城失去了不少的兄弟,也有不少的空缺。大将军不趁机从流民里挑些身强体健的,补入新兵队伍里吗?”况且这次的军令是强制的,他们青霄大营若是不听令行事,招新兵入伍,万一战事再起恐怕会很麻烦。


    知许:“征兵,自然是要征的。”至于征什么样的兵,还是她说了算才可。


    流民底细不明,招入大营隐患无数,她的青霄军必须是宁缺毋滥、铁桶一般。


    ......


    柳监军坐在知许对面,憋着胸口闷气给新帝写折子。


    知许看着手中的书卷一派的悠闲自得。


    柳监军又悄悄看了知许一眼。


    “柳监军不用想着做些什么跟圣上告密,粮草之事监军功不可没。圣上不会拿本将军如何,总要找个出气的人。”


    柳监军身子一僵,小心翼翼问道:“大将军,您真能将下官的两个儿子接来?”


    知许抬眼看向柳监军,声音淡淡:“怎么,若是本将军不能,监军今日便不写这折子了吗?”


    柳监军低头,他不敢不写。


    知许似乎很满意柳监军的反应,轻笑出声。


    “放心,好叫柳监军知晓,本将军向来言出必行。


    ......


    半月后,芜国忽然递交国书,并派了使臣来商议两国友好相处的事宜。


    朝堂上。


    “芜国使臣休得胡言!”蒋太傅指着大言不惭的芜国使臣,气得面色涨红。


    反观龙椅上的新帝却是面无表情,不喜也不怒。


    芜国使臣:“大丰圣上,我等可是带着诚意而来的。”


    一武将呸了一声:“呸,既然是和谈,又为何再次陈兵大丰边境?”


    芜国一边派了使臣前来商议两国事宜,一边又派了十几万人马挺近大丰边境。


    芜国使臣道:“我北地草原上的儿郎最为记仇,上次在大丰损失了几万儿郎,若大丰圣上肯将罪魁祸首交出来,我国即刻撤兵。”威胁意味明显,端的是一副趾高气扬。


    新帝深深看了使臣一眼,缓缓开口道:“使臣暂时回避,我大丰自己的事情,便不劳使臣在此掺和了。”


    使臣:“大丰有个成语‘权衡利弊’,希望大丰圣上能多多思量才好。”说罢行了一个芜国的礼节,带着其他人离开了大殿。


    “欺人太甚!”周大人看了一眼芜国使臣的背影,心中憋闷。


    “一个北地蛮夷,如今都敢到大丰的地界拉屎来了!这是丝毫没有将圣上您放在眼中,觉得您软弱可欺……”武将高声道。


    新帝脸一黑:“注意你的言辞!”这话听着很是不舒服。


    “圣上,万不能答应芜国的无理要求,他们明摆着就是居心叵测!”有陆大将军和青霄军守着,芜国或许进不来,可若没了大将军,大丰北地边城还能靠谁守着!


    新帝冷声道:“你们当朕是个傻的不成?朕怎么会答应他们如此无礼的要求!”


    百官:.......


    新帝心中冷笑,一个两个都觉得他傻不成?此时若答应了芜国的请求,势必无法给青霄军一个交代。就算他想看陆秉文遭殃、想收了他手中的兵权,可也得等到一个可以代替陆秉文的“大将军”出现才行。


    百官悄悄松了一口气,只要新帝在大事上拎得清,大丰就还有救。


    新帝皱眉:“下朝吧,明日再议。”他得问问文先生,万一有什么两全之法呢。


    有几个官员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看来圣上又要去问那什么文先生的意思了。


    如此专信一人,恐会误了国之根基!


    蒋太傅突然上前进言:“圣上,文先生既然是个有大才之人,何不破格令其入朝,授以官职?既免埋没良才,亦能为圣上分忧。”放在明面上,总好过其在暗处进谗言。


    新帝步子微顿,转头看向了蒋太傅,这老匹夫倒是变得识趣了不少。


    “太傅说得很是,可惜文先生心向沟壑、不恋朝堂。”


    蒋太傅:......


    百官:......


    这话,估计也只有新帝这个被迷了心智的人才会相信。


    另一边。


    柳夫人刚出府后不久,在街上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


    柳夫人看了身边嬷嬷一眼,嬷嬷心领神会的追了上去。


    见道长停下了脚步,柳夫人款款走了上去:“见过道长。”


    不等柳夫人说什么,道长便道:“夫人实在为家中夫君忧心?”


    柳夫人惊讶,同时也有些欣喜。


    她很信这些,每个月都要到道观去上香祈福。


    这道长只看了她的面相便点明她在为夫君担忧,那必定是有道行的。而且,她这种人最信机缘,本要去道观,刚出府门便看到了道长,那定然是命定的福缘了。


    “贫道松风子,本是云游至此,恰逢夫人出府,可见冥冥中自有缘分牵引。既是如此,那便随夫人走上一趟吧。”


    柳夫人一喜,连忙带人到了最近的茶楼雅室。


    “道长既看出了我是在为夫君担忧,可能帮我夫君解忧?”


    道长掐指一算:“夫人的夫君可是夜夜难眠,总被噩梦困扰?”


    柳夫人都想喊神仙了,就算是城外道观的道长也没有这般高的道法!


    “是,道长果然神机妙算......”


    一番的交谈后,道长为柳夫人指了个法子。柳夫人心满意足,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道长与柳夫人分别后便出了城,当真像是云游离去一般。


    几日后。


    吴尚书的夫人在府中哭的不能自已,她看着吴尚书后咬牙道:“弟妹和两个孩子枉死,却要我继续瞒着小弟?你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