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萃取

作品:《大唐,我给李二看世界地图

    偏殿内。


    李二、长孙无忌、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以及两位公主,齐聚于此,惟有太子未到场,这也正常,以长孙皇后性格,不会让国本涉险。


    “你是说,这大蒜能救皇后?”


    李二看着桌上蒜子,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杜河心情放松,笑道,“正是,此物里有一种东西,叫大蒜素,对瘴疟有效,且没有副作用,对娘娘腹中胎儿无害。”


    “臣在府中少食大蒜,竟没想起来药用,多亏公主送餐食……”


    城阳公主正在揉脸,被李二一把抱起:“城阳不愧是朕的心头肉,等你母后好了,朕好好赏你。”


    “公主聪慧!”


    殿中人纷纷拍起马屁。


    杜河擦擦汗,唐朝没有大棚,大蒜成熟期或六月或九月,他十月穿过来,见都没见过这玩意,一直以为唐朝没有。


    说笑一阵,李二道:“张卿,宫中还有多少大蒜。”


    张阿难忙道:“奴婢已经问过,宫中冷库,尚有一百余公斤。”


    “可够用?”


    杜河点点头,“短期用足够,不过大蒜素疗效缓慢,而且城中若要用上,所需大蒜,难以估计。”


    “此物产于何地。”


    张阿难人精似得,早已打探清楚,低声道:“陛下,各州府都有产出,但冬季不适宜,只有岭南道产出。”


    岭南道是即是两广地区,气候温热,常年不寒。


    李二略一思索,即道:“无忌,下令广州都督萧龄之,全力运送大蒜,朕许他临时调兵权。”


    “诺。”


    皇帝诏令,原本须中书起草,经门下审核。


    但此危急时刻,李二有独断之权。


    杜河又道:“大蒜素需要萃取,其中工艺,十分复杂,请张公公找李姑娘来,哦,就是我府上那位管事。”


    李二挥手催促,“快去。”


    这东西不经过萃取,含量很低,杜河估计,生吃要二十多斤才有效,活人哪能吃那么多蒜。


    “陛下,臣需要笔墨!”


    李二给了个眼神,一旁太监取来笔墨纸砚。


    杜河环视周围,不是公主就是亲王,估计也不会研墨,宫中小太监地位低,也不会这般技能,索性撸起袖子。


    李二皱皱眉头,嫌弃他墨迹。


    长乐公主劝道:“父皇,让女儿研墨吧。”


    “嗯,为你母后尽孝,也是应当。”


    长乐公主在一旁研墨,杜河拿起毛笔,将水蒸汽蒸馏法步骤,一一写在纸上,李锦绣有蒸馏经验,应该能看懂。


    李二见他神情专注,挥挥手,将不相干人赶出去。


    殿中只有内侍,以及二人,长乐公主好奇道:“小郎君所画是何物,长乐读书不少,怎么一点也看不懂。”


    杜河头也不抬,“这是化学,唔,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样东西分解,经过加工,得到另外一种东西。”


    “小郎君真是博学!”


    长乐公主夸赞。


    杜河笑道:“我打算开一个医学院,公主若有兴趣,可以去学院听课。”


    回答他的只有一声低叹。


    杜河顿时默然,皇家女子,虽有荣华富贵,但与自由无缘,长乐公主二十三岁,便郁郁而终。


    可见世间得与失,是说不准的。


    良久,殿门打开。


    “小郎君,李管事到了。”


    杜河吹干墨迹,点头道:“有劳公主。”


    长乐公主施个万福,缓缓走出,殿门口,一个高挑女子正走进来,两人相交瞬间,长乐公主露出惊诧。


    她没想到民间竟有如此绝色。


    “李姑娘,在宫中可还习惯。”


    杜河这几日,不是和病患,就是死人打交道,见到李锦绣大感亲切,又见她脸上疲惫,知道宫中酒精,她出力很大。


    李锦绣也露出笑容,“托公子福,张公公很照顾。”


    杜河让她坐下,手中稿纸摊开,“这是治疗皇后娘娘秘方,西市那边,尚需我回去坐镇,你按照我写的,将大蒜素提取出来。”


    李锦绣有经验,人也聪慧,看过稿纸后连忙答应。


    “锦绣知晓了。”


    杜河又交代她一些注意事项,李锦绣拿起稿纸起身,走到一半,忽而回头道:“公子在西市,万事小心。”


    杜河一抬头,她已翩翩离去。


    走出殿门,外面的人散得差不多,杜河在立政殿花园,见到李二,这位帝王,正在园中散步。


    “陛下!”


    李二挥挥手,“事情都办好了?”


    “今夜就能制成,臣已经叮嘱太医,少量多次喂药,娘娘明日就会慢慢好转。”杜河拱手作,大蒜素起效是二十四小时。


    李二神情舒缓,道:“皇后的病,当记你首功。”


    多谢陛下,臣还有一事。


    “讲!”


    杜河思虑再三,说道:“长安城中,每日抬棺数量众多,臣要提醒陛下,尸体用土葬,有很大风险,最好采用火葬……


    这个决定不好下,但即使有大蒜素,每救一人,也需二十斤生蒜,疟疾一旦扩散,把整个岭南翻过来都不够。


    李二沉默了一会儿,“朕知道了!”


    “那臣便告退了!”杜河转身欲走,不料李二忽然开口:“这两日,京中有官员弹劾,说你在西市手段强硬,视人命如无物。”


    “陛下……”


    杜河刚要开口解释,李二抬手打断他,“西市富庶之地,他们有亲戚朋友在,我当然知晓,朕不是问罪,朕是想告诉你,你尽管去做,谁也起不了风浪,一个骠骑府不够,朕就再上一个骠骑府。”


    “多谢陛下……”


    杜河拱手致谢,不得不说,李二是个很有魅力的领导。


    ……


    杜河回到西市。


    “大人回来了!”


    胡报恩骑着马迎了上来,他这两天镇守崇化坊,未到营地报到,此时双眼凹陷,布满血丝。


    “胡将军,怎么这么憔悴。”


    杜河吓一跳,胡报恩跟在他马后,低声道:“可能死人见多了,心情受到影响,总管大人,皇后娘娘身体如何?”


    “找着药了,但需从岭南运来,而且,数量有限。”杜河也不瞒他,胡报恩是骠骑将军,是天然盟友。


    “啊,有药了吗!”


    杜河回头看他一眼,只是他低着头,看不见表情,“嗯,但是西市九坊,病人太多,一时半会,很难顾及到所有人。”


    胡报恩默然不语。


    杜河没想到他一个将军,竟也是菩萨心肠。


    “胡将军,你在此等我,可是有什么事情?”


    胡报恩这才抬头,拱手道:“林县丞在菜市口,搭建柴堆,想焚烧尸体,但百姓们反应拦在面前。”


    杜河顿时明白,他俩不敢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