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韦大夫的忧伤

作品:《大唐,我给李二看世界地图

    东宫内。


    太子监国期间,东宫各部临时替代朝廷,许多决议,也是在东宫进行。


    “本宫奉命监国,近日来,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因此,本宫想效仿父皇,创立崇贤馆,广纳贤才,诸卿意下如何?”


    魏征站着发愣,不是昨天让杜河去阻止了,难道没劝住?


    尉迟敬德当先站出来,“不可,现在朝廷安定,房相、魏相都是治国大才,殿下要想学习,向他们请教不是更好。”


    他代表关陇集团利益。


    魏征也连忙出声,“殿下,大唐现在户部空虚,应当精简人员,减少不必要开支,崇贤馆实无必要,恳请殿下收回。”


    他代表山东士族利益。


    “是啊,殿下,魏相所言有理。”


    “不宜多增职位……”


    场中重臣,纷纷发言。


    他们心里暗暗骂娘,本来朝中,只有关陇和山东势力,后来加入江南士族,李二身边近臣又独自成势,再后来科举,寒门势力也加入。


    娘的,蛋糕就那么大,吃的人越来越多。


    自家亲戚子侄,将来哪有位置?


    房玄龄没有说话,李二削弱门阀,中央集权,他就是执行者,但他还是觉得,太子殿下操之过急。


    李承乾坐在上方,脸上露出微笑。


    若非杜河打过预防针,这种群臣激愤场面,他恐怕要吓呆,“本宫只是招纳一些贤才,你们为何都要阻拦?”


    台下又是一阵嘈杂。


    “殿下一意孤行,恐怕引起朝野沸腾……”


    有人语带威胁。


    “荒谬!殿下不分是非,大唐不幸!”


    有人慷慨激昂。


    李承乾大怒道:“此乃东宫之事,与你们何干,本宫心意已决,明日开馆,诸卿不必再劝!”


    一场朝会,闹得不欢而散。


    ……


    朝会散去后,有人立刻把消息送到大安宫,他们想法很简单,我们管不了你,你爹总能管你吧。


    李二头戴白布,在大安宫守孝,根据礼制,他最少要守27天。


    “陛下,太子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房玄龄坐在他下方。


    李二依着身体,守孝期间,对他是难得放松,他虎目微闭,“无妨,承乾不像朕,知道人心险恶,让他去做,吃吃亏也没什么。”


    “臣明白了。”


    李二虽然不处理朝政,但一切都在他掌握中。


    他有强大自信和实力,太子犯犯错,他随时可以兜底,总比将来当皇帝后犯错好。


    “其他事情,承乾处理如何?”


    房玄龄沉吟道:“殿下聪慧,并无不妥。”


    李二点点头,“太子要做的事,你尽管让他去做,人总要在试错中成长的,这次监国,是对他的考验。”


    ……


    东宫强势纳贤的事,闹得长安尽知。


    奏折如雪花般,飘向宫中,尉迟敬德、魏征、窦静等大臣,都去大安宫,然而陛下都是一声知道了。


    这让士族有些不安,难道是陛下授意太子?


    崇贤馆在朝会后,第三天开馆,凡大唐子民,不限身份,不限年龄,自认有才有德者,都可以前来,一旦得到太子认可,将有丰厚待遇。


    士族们团结起来,压制门下子弟,不许前去应试。


    崇贤馆第一天,只有三三两个人前去,而且学问不高,都被拒之门外。


    东宫内。


    ……


    魏王府内,来往仆人穿梭不停。


    今日魏王设宴,邀请散骑侍郎柴令武、御史大夫韦挺在府中一聚,柴令武是李渊外孙,平阳公主之子,身份尊贵。


    韦挺是韦氏中流,掌管御史台,朝中重臣。


    “两位卿家,共饮此杯。”


    李泰举起酒杯,几人一饮而尽。


    柴令武是个英气少年,他见仆人都已退下,脸上露出兴奋神色,大声道:“殿下,咱们的机会来了。”


    李泰眼神玩味,“什么机会。”


    柴令武拱手道:“殿下,太子要建崇贤馆,招纳寒士幕僚,朝中重臣纷纷反对,我们应该加一把火。”


    李泰示意他继续。


    “殿下是雍州牧,又是左武侯大将军,只要你透露口风出去,保管太子这崇贤馆,一个能人都找不到。”


    雍州就在关中地区,连带长安以及周边都在管辖范围,李泰只要稍透口风,各地官员,就会想方设法,拦住前去报名的人。


    李泰眼带笑意,“令武聪慧,不过此事已经办好了。”


    柴令武又惊又喜,“原来这几天崇贤馆,无人报名,是殿下手笔。”


    “此事是韦大夫功劳。”


    “殿下谬赞。”


    韦挺一拱手,他其实不喜欢柴令武这些功臣子弟,太年轻又太冲动,总想着暴力解决问题,这个柴令武先前就提议,刺杀太子。


    听听,这是聪明人说的话吗。


    奈何魏王府中,都是些功勋子弟,还有个房玄龄二子房遗爱,那孩子现在懵懵懂懂,除了吃玩,根本商量不了事。


    跟这群人一块,老韦很忧伤。


    他收拾起情绪,继续分析,“我们不仅要打击太子名声,而且,魏王殿下也应建崇文馆,招纳寒士幕僚,有太子在前方挡枪,殿下既能获陛下欢心,又无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韦大夫真奇才也。”


    柴令武连忙夸赞。


    李泰也觉他计策毒辣,现在火力全在太子那,自己在后头苟发育,父皇不得夸一句后继有人。


    “韦大夫所言有理,本王明日就开馆。”


    韦挺继续道:“太子行此招,看来是被殿下逼急了,明日开馆,殿下可尽情招募寒士,陛下一看,就知两者差距。”


    柴令武笑道:“对,咱们一个都不给太子留。”


    “不,给太子留几个幕僚,否则,没人给我们挡枪。”韦挺对这个笨蛋,只有叹气的份,老夫真是堕落了呀。


    但他没办法,韦贵妃出自韦曲,诞下纪王李慎,但他不是嫡长子,而且不是皇后所生,这辈子没有登基指望了。


    作为韦曲在朝第一人,他必须另选一个盟友。


    太子身边,魏征、杜氏都是大族,挤不进韦曲,否则,以长孙无忌的老辣,对储位之争,怎会做壁上观。


    “韦大夫,令武,近日越州送来许多珍珠,待会儿都带些回去。”


    李泰心中高兴,他是扬州都督,越州也在管辖范围,他注意名声,也不爱财,对手下人很慷慨。


    “谢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