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易州城的惊喜
作品:《大唐,我给李二看世界地图》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士兵们在广阔大地上,排成一条长龙,裴行俭率先锋骑兵,充当军中耳目,在前三十里探路。
进入妫州境内,长城赫然在目。
妫州原是边境,用来防御突厥,大唐对外扩张很快,妫州并入易州管辖,没有骠骑军存在。
长城无人修缮,已经是破败不堪。
“长城历经数代修缮,累死百万民夫,蛮族该入侵还是入侵,可见对异族,靠防没有用啊。”
看着塌落的城墙,杜河心有感触。
王玄策道:“陛下不修长城,却是远见,军队才是立国之本,只是草原蛮族,跟野草一样,杀也杀不尽。”
杜河点头,“只有固定部落牧扬,建立城市,将他们圈住。”
王玄策眼中精光闪烁,“侯爷这说法倒是有效,但草原各部,不迁徙就要饿死,牧民可不会乖乖听话。”
这办法不是没人做过,汉时有龙城,北魏时期有盛乐城。不过草原一旦陷入饥饿,又是大鱼吞小鱼,最终长成庞然大物。
“哈哈,所以生产力才是根本啊。”
杜河哈哈一笑。
王玄策凝神不语,联想到契丹和奚部,都和侯爷关系匪浅。契丹之战背后,似乎有个宏伟的计划。
远处一个斥候,迎头快速赶来,“报总管,前方二十里,遇到妫县边军,易州尚未破叛军攻破。”
杜河精神一震,总算听到消息了。
“天黑之前,赶到易县休整。”
行军速度加快,一个时辰后,妫州的山脉出现在眼前,一队百人骑兵飞速赶来,看旗号是龙门县镇戎军。
“龙门镇戎军旅帅刘宣,见过大总管。”
为首一个将领下马,恭敬行叉手礼。
杜河淡淡点头,“刘旅帅,我们边走边说,易州现在情况如何,朝中可有旨意下来。”
刘宣翻身上马,拥着营州军南下,答道:“回总管,叛军攻打易州两次,都被我军击退,已有数日未犯。”
这在意料中,易州西面是太行山,北面是奚部,穷乡僻壤一个,伪夏叛军不会花大力气攻打。
南面莫州瀛洲,夹着河间,是重要产粮地,那才是重点。
“继续说。”
“是,长安发出圣旨,陛下任命您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节制河北兵马,圣旨两日前下达,刺史大人命卑职在边境等候。”
河北道行军大总管!
杜河微微激动,契丹大胜还是有效果,主帅落在他手里,就是不知道太子用什么手段,替他争取到位置。
“副总管是谁。”
“回总管,是魏相。”
杜河哑然失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这次动员数万,李二还是不放心,抓了个最难相处的魏征监军。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不过也无所谓了,他又不想谋反。
进入永兴县后,镇戎军告辞离去。
杜河在城外扎营过夜,县令送来补给,又邀请杜河去城中休息。他没心思应酬,让王玄策打发走县令。
次日一大早,唐军再次出发。
士兵们涉水渡过拒马河,易县已经不远,王玄策骑在马上,颇有些躁动不安,看得杜河微笑。
“玄策,这次你想要什么职位。”
王玄策脸色一喜,踌躇道:“看朝中意思,应是魏相负责后勤,卑职……还是想领军。”
杜河笑道:“那就随你愿,你去左卫骠骑府,不过我先说好,不能吃败仗,否则两罪并罚。”
“卑职定不辱命。”
王玄策连声保证,他很清楚,侯爷拿了主帅,朝中多少人眼红。一旦犯错,口水都能把他们淹没。
但他无所畏惧。
十年苦读,五年游历。因为出身低微,他上升比别人更艰难。眼前是巨大的挑战,也是跃入朝中的机遇。
这时斥候带来消息,易州刺史张靖玄,在前方十里迎接。
杜河挥退斥候,笑道:“这位张刺史,能两次击败伪夏军,是个有能耐的,玄策对他了解多少?”
“这人是夏国西路将军,窦建德兵败后,他率先带部投唐,朝廷千金买马骨,封他做易州刺史。”
王玄策主管都督府,对河北道官面人物都熟悉。
杜河眉毛一挑,窦建德兵败后,余部都没好下扬。不是被杀就是剥去兵权,做个富家翁,就连苏定方,在长安就管二百士卒。
这人能官至刺史,是个厉害人物。
王玄策笑道:“忠诚方面不必担心,刘黑闼复国时,张靖玄率军死战,身受十一处伤,陛下大为褒奖。”
半个时辰后,前方出现一队人。
十几个官员站在路边,看见唐军主力,立刻迎上来。为首一个中年人,穿着深绯红官服,高鼻阔嘴,眉宇间很有威严。
“下官张靖玄,见过大总管。”
杜河点点头,圣旨下来,他就是三品大总管,统领一道军务。张靖玄一个中等州刺史,理应向他行礼。
“张大人,边走边说。”
张靖玄翻身上马,他身材魁梧,手掌满是老茧,上马动作利落,一看就是常年在军伍的人。
“易州战况如何?”
张靖玄面色凝重,“贼军曾派人劝降,被下官斩首示众。后三千士兵犯境,也被易州军击退。目前在涞水对峙。”
杜河赞道:“张刺史神勇。”
易州地方小,全境人口十一万,驻军只两个骠骑府。张靖玄以弱势挡敌,确实是知兵的人。
“总管过奖。”
<script async src="?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crossorigin="anonymous"></script>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
data-ad-layout="in-article"
data-ad-format="fluid"
data-ad-client="ca-pub-1643883550804775"
data-ad-slot="4082704833"></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
张靖玄一拱手,道:“只是瀛洲战局危急,贼军发兵两万,围困河间。王大人曾求援,可易州府兵两千,实在无力。”
“魏相在哪。”
“三日前到达魏州,正在召集兵马。”
杜河点点头,他这个大总管未归来,军中暂由魏征主管,他转头看向张寒,吩咐道:“传信魏相,命魏州、博州、相州府兵北上。”
“诺。”
张寒领命离去。
河间县是瀛洲治所,管辖着河北产粮地,现在被围城,他肯定要救。三州加起来,有近万府兵,应能守住防线。
“张大人,军中粮草,还需你协调。”
张靖玄拱手道:“大总管雷厉风行,下官敬佩。粮草包在易州身上,只是最近贼军细作在城中闹事,还请总管协防。”
杜河略一思索,易州只两千府兵,要分兵在涞水,确实兵力不足。
“营州军会驻扎城中。”
“多谢大总管。”
张靖玄脸色一喜,营州军是边军,战力强横。有这四千虎贲驻扎,易州城稳如金汤。
片刻后,他们进入易州城。
易州城是山城,周长八里,人口只有七八万。营州百战之军,掩不住一身悍勇气,城中百姓见到援军,个个面露喜色。
入城不远,就是易州商市。
许多百姓,站在二楼看热闹。
“城中军营腾好,大人请——”
张靖玄在一旁引路,他话音刚落,附近商铺二楼,露出三个弓手,箭矢如电,直往杜河射去。
呛……
刀光闪起,箭支被劈落。
杜河冷冷收刀,部曲将他团团护住。
“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