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各自的命运
作品:《大唐,我给李二看世界地图》 宣骄趴在旁边,肩膀轻轻耸着。
“地上凉。”
杜河坐在被褥上,伸手将她抱过来。少女没有拒绝,安静坐在怀里,滚滚泪珠,将他胸口染出凉意。
这是个暧昧姿势,但他没有丝毫绮念。
宣骄今夜被白鬼利用,又失去了大石。连番的打击下,让这个骄傲的少女,陷入无尽的痛苦。
杜河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轻拍她的背。
四周静谧无声,部下都识趣没打扰。
“你知道吗?”
怀中人声音嘶哑,“我五岁时,被白叔找到。他带我去了太行山,大石比我大五岁,我们在那里长大。”
杜河没有说话,她只需要听众。
“那里有很多孩子,他们都怕我,不愿意跟我玩,有一天我躲在树下哭。大石跑过来说,你叫哥哥,我陪你玩。”
“我叫了,他真的把我当妹妹。谁在背后说我,他就打谁,他力气很大,孩子都打不过他。他们更怕我了,但我一点不伤心,我有哥哥了。”
“有一次,他跟白叔出去,带回来一串糖葫芦。他告诉我,这个东西很甜,吃了会很开心。”
宣骄似在回忆糖葫芦的味道,语中满是幸福。
“真的很甜,也很开心。”
“等我长大一些,白叔教我练武。他说李唐杀了我全家,所以我要狠,要更厉害,才能报仇。”
“练武真的好苦啊。”
杜河轻笑道:“是啊,好苦。”
“练到手上都是淤青,练到小腿打颤,我一边哭一边练。每天晚上,大石都会给我塞糖葫芦。钱往往是偷的,总被大人抓起来打。”
“他说自己皮糙肉厚,妹妹开心最重要。”
杜河终于明白,宣骄的柔软来自于哪里。
是大石,这个憨厚的青年,给了她童年的温情,让她没有不择手段,没有满身戾气,还保留着爱人的能力。
“等我到八九岁,白叔让他跪在地上,抽得满背是血。”
“他说我是公主,上下尊卑,不能叫大石哥哥。后面大石就不让我叫了,但还会记得给我带糖葫芦。”
“其实他不知道,我早不爱吃糖葫芦了。”
杜河搂紧她,大石性格天真憨厚,好与坏都挂在脸上。也正因为如此,他对宣骄的宠爱无比纯粹。
“他一点也不傻,他分得清好坏。”
宣骄又流出眼泪,“越接近目标,白叔越疯狂。我骗他说,会跟他一起去长安,他那天很开心。”
“他说杜河是好兄弟,虽然瘦了点,但人很聪明,一定能保护好我。”
杜河鼻尖发酸,脑中浮出和大石喝酒的画面。
“他那么纯净的人,不该在河北啊。我想把他送去长安,想让他娶妻生子,也许某一天,我去长安,他还会笑着说,妹妹吃糖。”
宣骄再次大哭,像个被遗弃的小猫。
“可我做不到了!”
杜河默默无言,只能抱紧她。过了许久,帐中油灯燃尽,陷入黑暗当中,怀中人也安静下来。
“他家在哪儿。”
“河南道曹州刘李村,你送他回去吧,他很想念家乡。”
“好。”
“谢谢。”
古人讲究魂归故里,杜河当然会满足大石心愿。
“你去哪儿。”
“我……不知道,但不会回幽州了。”
宣骄声音嘶哑,她是爱恨分明的性格。白鬼害死了大石,就斩断她和西秦的连线,再无回转可能。
杜河捧着她脸,黑暗中只看得清她眼睛。
“跟我回长安好吗?没有了大石,你还有我,还有你姐姐。她很快就能自由,你们住在长安,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宣骄缓缓摇头,低声道:“我心好乱。”
杜河正要说话,却被她按住,“我看见灵儿站在街上,就想起小时候。那是被唐军追上,我也这般茫然失措。”
“那些惨嚎的女人、倒下的幼童,沾血的刀……书上记载的屠城,都出现在我眼前。我好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杜河替她擦着眼泪,柔声道:“就算没有西秦,刘氏兄弟也会起事,这是河北的大势,你不用过于介怀。”
“也许吧。”
宣骄自嘲一笑。
“你要去哪里。”
“安顿好灵儿后,我想四处走走。这十几年,一直都在杀人。宣骄,也该为自己活一趟了。”
“你带着灵儿怎么走。”
杜河心中愕然,河北正在战乱。她带个孩子,危险太大了。
宣骄发出轻笑,“你真当我是手无缚鸡的弱女子么,西秦旧臣,有一些人在隐居,他们会安顿好灵儿。”
杜河哑然。
她武力爆棚又精通易容,确实用不上操心。
“也许将来想通了,我会回来找你。”
杜河顿时大急,说的什么话,你想不通怎么办,他眉毛一拧就要发作。却见宣骄在暗中看着他,眼中满是柔弱。
“不要逼我。”
杜河满腔怒气化作乌有,长叹一声不再说话。就如他说的一样,爱一个人,就绝对不会逼迫她。
她缓缓起身,杜河怀中迅速变冷。
“白叔想联合高句丽,瓜分半个河北,刘天易此人,心狠手辣至极,你……不要再离开军队了。”
杜河默默点头。
宣骄深深看一眼大石,转身消失在帐外。
杜河怅然若失,他知道宣骄的性格。决定的事不会更改,强留下她只会更糟,只能以后再看了。
“侯爷,姑娘已经走了。”
杜河走出大帐,风雪遮蔽,不见她身影。
“马匹银两粮草,都带着呢。”
杜河嗯一声,张寒办事还是细心。
他忽而又想起一事,问道:“我记得李家兄弟,都是曹州人?”
“是。”
“叫他们来见我。”
帐中重新点起蜡烛,很快,李家兄弟赶到。
“都督,三州事情都办妥了。”
杜河点点头,温声道:“你做事我放心。是另外一件事,我这位兄弟,也是曹州人,他思念家乡,我想送他安葬。”
“都督放心,曹州卑职熟,定会安排好。”
李知恭敬答应,又问道:“不知是曹州哪里人?”
“刘李村。”
李会啊一声,表情十分震惊。
“我们也是刘李村的。”
杜河还未说话,李知失措起身,提着油灯去照大石。他细细端详,又去翻他肩颈处,发出一声大叫。
“吾弟!”
李会脸色大变,哭嚎出声。
“二哥!”
两兄弟抱头痛哭,反而给杜河整懵了。
许久,李知噙着眼泪道:“让都督见笑了,末将家中原是三兄弟,小时候闹饥荒,被爹娘带着逃难。”
“我那二弟痴厚耿直,不知被哪个歹人拐走,从此再没音讯。”
杜河道:“会不会认错了。”
认祖归宗是大事,要是闹错,他太对不起大石了。
“没错没错。”
李知抓来弟弟,他肩颈有一块黑色胎记,“我们兄弟都有,确是吾弟无疑,只是刚见面就……”
他说完,又是抱头痛哭。
杜河心中恻然,真是命运弄人。
“都督,让李会送他回去吧。爹娘早逝,还留着坟给他,葬在二老身边,也算是全个念想。”
“好。”
杜河很痛快答应,军中战将如云,不缺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