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真还是假

作品:《大唐,我给李二看世界地图

    长安开化坊街道,两百禁卫封路。


    “一个时辰,此人在街中倒地。巡城武侯发现时,他已中毒身亡。这是在身上发现的纸条。”


    李二看着纸条,脸色阴沉递给杜河。在他脚底下,一个百姓模样的男子倒地,口鼻溢血死去多时。


    “明日午时,一人一舟,带火药配方材料,渭水浮桥东去。不可见兵,否则殿下危矣。”


    杜河心中一松,无论如何,有条件就是好事,他道:“陛下,应该询问城门,此人从何处进城?”


    一个太监走上来,“查过了,此人十年前定居长安,妻儿皆不知情。”


    “好手段。”


    杜河感叹道,渊盖苏文的青鬼司,竟在十年前就布棋子。等到有需要,再让这些棋子发挥作用。


    大唐疆土太大,在这方面确实弱势。不似高句丽,还是愚昧的部落制,落后的制度代表封闭,很难插手进去。


    李二道:“查他最近所有踪迹。”


    “诺。”


    杜河跟着皇帝回宫中,两人在太极殿对坐。


    李二沉默不语,火药是利器,交给高句丽,东征添无数阻碍。


    “张卿,有眉目吗?”


    张阿难一脸惭愧,“回陛下,小的们都尽力了。只是痕迹都被踩乱了,短时间内,很难找到。”


    李二点点头,没有怪罪他。


    杜河低声道:“陛下,咱们双管齐下。津渡那边能找到线索最好,找不到……就给他们配方吧。”


    李二声音沙哑,“他们下午回来,先跟他们商量。”


    “是。”


    杜河离开宫中,他能做的都做了。如果津渡再找不到人,只能给出配方了,他万万没想到,火药能闹出这么事。


    下午时,百官回到长安。大臣们连夜赶路,个个累得不轻。长孙皇后等女眷,坐马车速度更慢些。


    段志玄汇报一个个津渡,都没发现对方痕迹。杜河涌起不妙感觉,事情朝最坏发展了,长乐在那些没登记船上。


    但茫茫人海,上哪找那她艘船去。


    他走进医学院,冷藏室里没什么人了。只有一个李康,独自在里面忙活。杜河没有打扰,走进小楼里。


    这座小楼是他办公地,承载许多和长乐的回忆。


    一阵脚步声响起,薛明雪走进来。她手里端着饭食,俏脸上满是温柔,“吃点东西,别熬坏了。”


    杜河点点头,脑中还在思索。


    渭水浮桥说明他猜的没错,确实是水路走的。但渭水贯通黄河,就算出动士兵,短时间也难查完。


    而且,还要提防对方撕票。


    “郎君,明雪丢了,你也会这样找吗?”


    杜河停下筷子,朝她温柔一笑,“当然,天上地下,我也会去找。对你们我都是真心的,虽然有点无耻。”


    “不无耻,郎君最好了。”


    薛明雪露出笑容,在他脸上亲一口,“你不要着急,李师兄这两天都在冷藏室,好像有什么眉目,我没敢打扰。”


    “当真?”


    “应该是的。”


    杜河想要起身,又坐下来。李康性格沉稳,没跟自己说就没把握。现在还是别去问,以免他压力太大。


    ……


    太极宫内,乌泱泱坐了一大片人。


    司空长孙无忌,礼部尚书高士廉,民部唐俭,礼部王珪加上一众武将。众人神色凝重,谁都没开口说话。


    殿内烛火摇晃,更让人感到燥热。


    许久,李二才开口道:“诸卿,贼子要求明天给火药配方和材料。你们有什么看法,不妨都说说。”


    王珪老爷子脸上肃穆,“陛下,若是能救公主最好。只怕到时丢了配方,又救不回殿下,反影响秋后国战。”


    李二淡淡点头,王珪是礼部尚书,天子以国事为重,这是他的劝谏责任。


    尉迟敬德黑脸满是不爽,“王尚书,火药虽利,但以前没有照样打仗。给蛮子又如何?殿下乃大唐公主,你老糊涂不成。”


    李二呵斥道:“吴国公,不得无礼。”


    “俺说话直,老爷子勿怪。”


    尉迟敬德一拱手,仍是满脸不服。房玄龄和魏征都不在,三相只有长孙无忌,众人都把目光看上他。


    长孙无忌轻咳两声,“火药暑是臣在管,我们做过测试。此物威力很大,攻高句丽有大作用。”


    阿史那社尔道:“那也不能坐视不管。”


    长孙无忌忙道:“长乐是我外甥,于公于私,我焉能不管。不如这样,明日用假配方,沿途派人盯着。”


    “贼人要取物,定会暴露行踪。咱们尾随过去,不是两者皆得。”


    杜河缓缓摇头,“不妥,青鬼司做事缜密,哪有这么容易。万一取走东西,我们却没跟住,殿下不是危险了。”


    众人又沉默下来,青鬼司用人命,挑战整个大唐中枢,这结果很有可能。


    长孙无忌叹道:“诸位,如没有火药,我们强他们弱,照样能打过。但他们有火药,结果就难说了。”


    民部尚书唐俭点头赞同,“辽东路途遥远,本就对我们不利。粮草也只有五个月,如果拖得久了,对大唐没有好处。”


    这次东征,李二没有调多少民夫。就是怕像杨广一样,劳师百万。最后惹得各阀起兵,大隋灭亡。


    阿史那社尔道:“不如等明年夏季。”


    长孙无忌温声道:“大将军有所不知,渊氏刺杀荣留王后,逐渐掌握权势,他野心很大。高句丽兵南侵新罗,新罗王已多次求援。”


    杜河也解释道:“辽东太过严寒,今年只会在边境交战。等粮草辎重都准备完毕,大战实际上也得明年三月了。”


    阿史那社尔忙道:“是我愚昧了。”


    众人微微一笑,谁也没介意。


    草原打仗可汗说走就走,大唐就不一样,每天光处理全国政务,就要耽误数个时辰。


    加上这次是御驾亲征,动员人数几十万,涉及的物资,更是繁杂无比。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至少提前一年准备。


    但在开战之前,两方会在边境争夺。这时候他这个大总管,就要负责边事了。


    李二沉声道:“明年三月不能改。”


    众人一致点头,作为宗主国,若不救新罗,以后谁还服唐。这是信誉问题,当老大的必须庇佑小弟。


    长孙无忌道:“所以火药一旦交出去,我们也得面临被炸。恕臣直言,火药在守城方,比攻城方作用更大。”


    杜河不得不佩服,长孙无忌很聪明,短短数月,就能判断出作用。黑火药威力有限,野战作用不大。


    反而是守城方,只需往下丢就行。


    尉迟敬德不爽道:“所以你们意思,长乐殿下不救了?”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事关皇家子女,谁也不敢拍个板。万一公主真出意外,这个拍板的人就要倒霉了。


    所有目光,都看向御座上的李二。